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91.
东北地区有许多重要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如临湘桃林铅锌矿、浏阳七宝山有色金属矿、平江黄金洞和万古金矿等。对这些矿产,不同年代不同学者都进行过研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过去所取得的基础资料,对该区有色、贵金属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预测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92.
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暴雨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200个测站1961~200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暴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以及各类暴雨与各种影响天气系统之间的气候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暴雨由东北地区的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地域特征十分明显,绝大多数大范围和区域性暴雨一般都集中出现在东北地区的南部和中部,而局地暴雨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广,地域差别也较小。在时间分布上,几十年来东北地区暴雨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十分明显,多暴雨和少暴雨的出现具有11~12年左右的低频变化周期。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暴雨日出现的年际变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东北地区暴雨发生的次数虽然明显减少,但平均每个暴雨日的暴雨量却有所增加。在东北地区出现的局地暴雨中,以北方天气系统的影响贡献最大,而在区域性暴雨和大范围暴雨中,南方天气系统影响的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93.
滇东北油气盐矿产资源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研究滇东北地面及深孔地质资料,认为彝良洛旺向斜内的百里背斜是探索上古生界油气资源理想构造。威信瓦石背斜、盐津米滩子背斜有可能找到大型隐伏岩盐矿床。进一步工作可扩大上二叠统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794.
20世纪以来东北城市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东北地区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形成特有的文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中原地区。东北地区近现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近100年的事情。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经历了清政府的移民实边,俄、日等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与掠夺开发,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重点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剧烈变革,东北城市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并后来居上成为我国除几个直辖市外,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城市相比,东北城市发展有着特定的社会政治与经济背景,但也清晰而集中地反映了城市化与交通发展、工业化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特征。本文试图把东北地区近百年来城市的发展置于区域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进行考察,着重探讨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城市发展的动因,同时阐明它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及全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95.
796.
本文简要分析了东北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从金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一性和继承性出发划分出3个金成矿系统:(1)变质岩金成矿系统,以变质岩含金建造为物源基础,形成了多种矿床类型组合;(2)中(新)生代陆相火山热液金成矿系统,矿床产出于中(新)生代火山岩系分布区,成矿物质主要源于火山岩系;(3)第四纪砂金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797.
东北地区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开发利用,东北地区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资源优势日趋丧失,区域竞争力下降。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东北地区应把智力资源开发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对策之一。该区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是总量大,质量高,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聚集,科技进步基础处于全国前列。智力资源开发现存的突出问题是科技经费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企业未能成为研究与开发(R&D)的主体,科技体制改革落后,科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智力资源开发存在巨大潜力,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表明,智力资源开发潜力分5个等级。基于智力资源的开发潜力,东北地区可在如下4个方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即加快改造传统工业优势部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竞争力;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中国科研和高等教育基地之一;积极发展城市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东北地区智力资源开发应采取综合性对策,迫切需要在体制、投资、人才政策和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798.
利用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东北地区获取的82个观测点的积雪反照率数据,从积雪反照率的时序差异、空间特点、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开展了积雪反照率时空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随着积雪积累时间的增加,积雪反照率逐渐降低,最大下降速率为0.003 d-1。(2)在空间上,积雪反照率在东西方向差异显著,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地区的积雪反照率均值分别为0.679和0.751;在同一地区内,积雪反照率在雪表层含水量、雪粒径等因素影响下也存在一定差异,大兴安岭西侧地区的积雪反照率北低南高,大兴安岭东侧地区的积雪反照率北高南低。(3)耕地上的农作物留茬对积雪反照率影响较大,短时间内天气变化对积雪反照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99.
新开岭-科洛杂岩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嫩江-黑河构造带中,其变形规律与成因一直是制约东北地区乃至邻区构造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据详尽的野外调查,系统分析了岩石宏观糜棱面理、矿物拉伸线理、“A”型褶皱、不对称褶皱、眼球状旋转构造和显微书斜式、眼球状旋转等构造样式.构造解析及运动学分析反映杂岩带两侧整体分别向NW及SE向的伸展滑脱特征;杂岩带内黑云斜长片麻岩及侵入糜棱岩中的闪长玢岩锆石U-Pb(LA-ICP-MS)定年及区域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其韧性变形变质作用时代为中侏罗世(167 Ma),变质峰期时限为170~163 Ma,中侏罗世晚期(163 Ma)暴露于地表.新开岭-科洛杂岩具上盘盖层、拆离韧性剪切带及下盘核杂岩3层式结构特征.核内为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类,地层时代远比核外地层偏新,并无“古老”的变质岩;拆离韧性剪切带变形温度约400~500℃,其变质强度达绿片岩相,后期发生明显退变质作用.新开岭-科洛岩浆核杂岩主要是在岩浆底侵、花岗岩岩体强力侵位引起地壳隆升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   相似文献   
800.
根据岩石化学特征,湘东北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不属于A型花岗岩类,而是强过铝质的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可以分为两类。依据Frost等(2001)的定义,第一类为的镁质的钙碱性-碱钙质过铝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第二类为铁质的钙碱质过铝花岗岩,属于富钾的拉斑系列。第一类强过铝质花岗岩铁质含量低,Al2O3/TiO2比值低(<100);第二类铁质含量高,Al2O3/TiO2比值高(>100)。但大多数岩体的CaO/Na2O比值均小于0.3。这些特征暗示,湘东北地区燕山晚期第一类强过铝质花岗岩熔融温度较高(>875℃),第二类熔融温度较低(<875℃);而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源区主要为泥岩质成分。这些强过铝质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是后碰撞阶段的造山崩塌环境,其深部热机制背景可能类似于欧洲海西造山带,形成花岗岩所需的能量来自软流圈地幔的平流热传递,以及基性岩浆对地壳的加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