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92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922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325篇
海洋学   16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41.
东海初级生产力遥感反演及其时空演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cording to calculation results of ocean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based on SeaWiFS data by SeaBAM model and synchronous ship-measured data, this research set up an improved model for Case I and Case Ⅱ water bodies respectively. The monthly chlorophyll distribu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 1998 was obtained from this improved model on calculation results of SeaBAM. The euphotic depth distribution in 1998 in the East China Sea is calculated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of K490 from SeaWiF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uphotic depth and the oceanic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With data of ocean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euphotic depth, ocean surface photosynthetic available radiation (PAR), daily photoperiod and optimal rate of daily carbon fixation within a water column, the monthly and annual primary productivity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 1998 were obtained based on VGPM model. Based on analysis of those distributions, the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re is a clear bimodality character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monthly distribu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 detail, the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stays the lowest level in winter and rises rapidly to the peak in spring. It gets down a little in summer, and gets up a little in autumn. The daily average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whole East China Sea is 560.03 mg/m^2/d, which is far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of subtropical ocean areas. The annual average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is 236.95 g/m^2/a. The research on the seasonal variety mechanism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shows that sever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may include the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 Yangtze River diluted water variety, the euphotic depth, ocean current variety, etc. But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may be different in each local sea area.  相似文献   
942.
西北太平洋黑潮路径变化与柔鱼CPUE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西北太平洋长时间序列SST、黑潮路径、柔鱼渔获量数据,基于GIS技术分析了黑潮路径类型变化和离岸摆动及其对柔鱼CPUE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3年,黑潮弯曲发生的月份数占82%,其中整月发生弯曲的月份数占47%,共发生2次大弯曲、2次准弯曲、5次小弯曲。柔鱼年CPUE,在黑潮发生准弯曲年份最高,黑潮发生小弯曲年份较高,黑潮发生大弯曲年份和平直年份较低,黑潮大弯曲发生的强盛年份最低。柔鱼月CPUE高值时段,多是黑潮发生弯曲时段,且主要是C型弯曲。连续3月以上出现月CPUE高值段,黑潮路径模式是C型弯曲和平直路径交替出现。3天CPUE的高值时段,黑潮弯曲型的频次远高于平直型;较高值时段,黑潮弯曲型的频次稍高于平直型;中值时段,黑潮平直型频次稍高于弯曲型;较低值时段,黑潮平直型高于弯曲型;低值时段,黑潮平直型远高于弯曲型。  相似文献   
943.
通过对东海浪岗山岛屿黄土剖面系统采样和粒度、磁化率测试,在同其他地方黄土充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浪岗山第四纪风成沉积的粒度与磁性特征:浪岗山黄土剖面中,10~50 μm粒组富集,分布均匀,符合黄土的风成特性;但粗颗粒(〉50 μm)含量均超过10%,显示该剖面除了接受来自西北内陆的远源风尘物质外还接受来自东海陆架的近源风尘物质;磁化率相对较高,但变化不大.根据沉积物的粒度与古气候环境的内在联系,结合磁化率变化情况,对该地区风尘沉积物的物源变迁及环境演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44.
中国海监东海总队成立于1999年4月,承担南起福建诏安头、北至江苏连云港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洋监察执法任务。每次的维权执法任务,东海总队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体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45.
戴春山等著的《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一书,为中国海洋地质丛书之七,2011年6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根据我国海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丰富的油气地质勘查资料,并结合2000年  相似文献   
946.
我国阵风锋类型与产生机制分析及其主观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席宝珠  俞小鼎  孙力  许洁 《气象》2015,41(2):133-142
文章总结了近些年我国学者对阵风锋所开展的相关研究,阐明了阵风锋的空间结构、类型及其特征,探讨了阵风锋窄带回波的形成机制,提出了阵风锋的主观识别方法,结果表明:从雷达探测资料分析,可将阵风锋分为两类,一类是雷暴母体静止型阵风锋,一类是雷暴母体运动型阵风锋,而前者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子类型。阵风锋类型不同,阵风锋对雷暴母体的反馈作用也截然不同。阵风锋窄带回波的形成可概括为两种机制:第一种是大气折射指数梯度脉动导致的布拉格散射(Bragg Scattering),第二种是由昆虫对雷达波的粒子散射(Particle Scattering)导致。利用阵风锋雷达强度和径向速度回波特征,可以识别阵风锋的位置和范围,并对其外推做出预报。由于阵风锋是低层大气现象,所以需要应用较低仰角的雷达资料来识别。利用阵风锋雷达回波特征,配合气象卫星高分辨率可见光云图上呈现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和弧状云线的变化,结合地面中尺度观测网资料,可以综合识别阵风锋的形成、发展和消散。  相似文献   
947.
滇黔准静止锋诱发贵州春季暴雨的锋生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卫星云图、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逐6 h的1°×1°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3-2006年春季滇黔准静止锋背景下,出现的5次贵州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在准静止锋背景下,贵州春季暴雨是由高低空急流、高空槽、冷空气与准静止锋的共同作用产生的。低空急流将大量的水汽从孟加拉湾和北部湾输送到贵州,不断积累对流有效位能;高空急流的加速增强了"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大尺度上升运动,并通过急流下侧的正环流圈带动冷空气南下,使得准静止锋活跃锋生,是暴雨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锋生现象分析表明,高空急流加速导致对流层中高层极锋锋区内锋生和对流层中层正环流圈的形成,加强了准静止锋附近的水平变形和垂直运动,进而促使锋生加强。水平变形和垂直运动对暴雨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水平变形项范围越大则降雨强度越强,与垂直运动相关的倾斜项移动与在准静止锋附近生成的强对流云团的移动方向一致。准静止锋与贵州春季的暴雨过程关系密切,暴雨落区集中分布在准静止锋南侧1个纬距带内。高空急流加速度、冷锋附近的水汽辐合强度以及对流有效位能的高能舌区范围对暴雨范围和强度有指示作用。基于以上锋生机制,提炼了滇黔准静止锋诱发贵州春季暴雨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948.
利用NCEP FNL资料、FY-2E云顶亮温、常规观测及加密自动站降水量等资料,以及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WRF V3.3的模拟结果,结合对流涡度矢量方程对2011年6月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再现了该次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该过程主要受地面低压及梅雨锋锋面系统的控制和影响,其中6月14-15日为所选暴雨个例最旺盛的阶段,且该时段伴随梅雨锋上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发展和梅雨锋锋生。对流涡度矢量及其垂直分量的倾向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的局地变化主要受非绝热加热项的影响;而非绝热加热与次级环流和梅雨锋锋生的关系说明中尺度对流活动与梅雨锋锋生存在类CISK机制的反馈关系。因此,对流涡度矢量,特别是其垂直分量可以用来诊断和揭示伴随非绝热加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与梅雨锋锋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9.
王彩会  左丽琼  荆慧 《江苏地质》2015,39(1):111-115
以东海温泉为例,依据8个热水样品的水化学分析数据,讨论了区域地质背景下热储温度的估算。分析认为:东海温泉为同源的地热水,热水在上升过程中发生冷水混合作用;对比不同地热温标的适用条件,分别采用Na-K-Mg三角图法、硅温标混合模型方法计算热储温度。结果显示: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东海温泉的热储温度在153~170℃之间。  相似文献   
950.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最多的海域,但由于观测资料匮乏,对开阔大洋上海雾形成机理的个例研究很少.2019年9月12—14日,中国北极科考船"向阳红01号"在亲潮延伸体水域捕捉到一次海雾事件.主要利用船载观测数据,分析了海雾形成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这是一次温带气旋的暖锋和局地海洋锋(海面温度锋)共同影响下的海雾过程.伴随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