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265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介绍了现有的InSAR干涉图滤波方法种类。重点研究了空域滤波中的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的原理和流程,选取真实的图像数据在Matlab软件中编程进行处理,并比较了2种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同样在中值滤波法下取不同窗口的优劣性。最后,用5种定量评价指标比较和评价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772.
在电子电气系统接地领域,地电位抬升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效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触发闪电技术,开展了地网地电位抬升冲击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的观测试验,重点分析了触发闪电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对SPD的冲击和损坏效应。结果发现,触发闪电注入地网后,闪电的初始长连续电流和继后回击的共同作用下很容易造成额定通流量的SPD损坏,当流经SPD的能量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时仅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也会损坏SPD;冲击SPD的效应与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的不同的波形密切相关,当长连续电流过程叠加上升沿较快幅值较大的初始连续电流脉冲(ICCP,initial continuous current pulse)时,流经SPD的能量会迅速增加,是长连续电流过程中SPD损坏的最为关键因子。个例分析发现,当初始长连续电流过程持续时间和平均电流量级达到100 ms和200 A左右,泄放电量为25 C,流经SPD的能量达1000 J左右,易造成标称放电电流20 kA甚至更高的SPD损坏。  相似文献   
773.
城市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管线普查覆盖的区域包括公共区域和非公共区域.本文从城市地下管线普查中公共区域和非公共区域地下管线的分布特点、探测的难易程度、方法和管理工作进行了讨论分析,给出了解决办法,对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4.
傅平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1):108-114
根据分界面上稳定电流场的边界条件,解稳定电流场Laplace方程,给出椭球形分界面入射场、反射场及透射场的表达式,并导出圆柱形、球形分界面上入射角、反射角及透射角的关系式后,指出,只在少数特殊情况下三者才相等,对一般形状的大多数光滑连续分界面情况,它们是不相等的.其值取决于分界面的具体形状.  相似文献   
775.
从几个方面阐述了瞬变电磁(TEM)场法的探测深度,引用“烟圈效应”的等效电流环向下扩散深度,推导平面波场极大值扩散深度,并通过时频(T-F)分析阐明时间域、频率域探测深度的联系与区别。TEM场的扩散深度主要取决于延迟时间,地面实际探测到同样深度的信息所需时间至少是单向扩散深度时间的2倍,即双程时;根据电磁感应、电磁波的反射、频率测深曲线的假极值现象以及拟地震转换波的慢度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此结论。论述的TEM探测深度的理论可为其应用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776.
海洋地震勘探中,多震源同时激发的高效采集方法越来越受到油公司的青睐,该采集技术可提高施工效率,极大降低勘探成本,通过增加炮点密度提高地震勘探采集效果。但是,这种采集方式也面临着震源高效激发混合采集带来混叠噪声的挑战。作为实际采集试验的有效替代,采用波动方程模拟海上宽方位采集地震数据,仿真多船4震源高效激发的宽方位高效采集模拟记录,探索提出有效分离高效采集混叠记录的方法和流程。通过对模拟数据的处理,有效分离了高效激发混合采集带来的多震源能量的干涉,为海上高效采集生产推广探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77.
利用2011—2021年安徽省地闪资料,对全省闪电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负地闪为安徽省地闪主要类型,占地闪总数的94.02%,每年5—9月是闪电活动高发期,8月闪电频次最大,但地闪回击电流峰值最小,正地闪比例随总地闪发生次数的减少而增多。日变化特征中,闪电多发时段为14—19时,与强对流天气活跃时段对应,平均地闪回击电流峰值波动相对较小,最大值出现在06时。全省地闪平均密度为1.72次/(km2·a),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特征,与地闪回击电流峰值分布大致相反。对安徽省总地闪频次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特征向量累计方差贡献达到90.05%,能够全面反映安徽省闪电整体异常结构,全省闪电活动及频次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南北存在明显差异,空间分布型可划分为全省一致型、大别山区型、江淮东部型、江南江北型和沿淮型,安徽省南部地区的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和触发机制均优于北部地区,更易发生雷暴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