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2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测绘学   202篇
大气科学   496篇
地球物理   410篇
地质学   2184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90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鲍捷  陆林 《地理科学》2017,37(7):1069-1079
从旅游及地域系统复杂性的角度探讨河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首先从厘清缘起出发,分析其中的3个传统——审美与寄情的传统、人文主义与后工业化的传统,以及朝觐的传统——及其对当今研究的意义。从本体论的角度,按照旅游主体对河流本体的利用形式及程度,构建了从完全亲近、部分亲近、部分疏离、到完全疏离4个维度的连续概念;从河流客体本身所受的人工干预程度,亦构建起从无干预、弱干预、强干预到完全干预4个维度的连续概念,在此基础上将二者叠合,诠释河流旅游内涵。在此概念体系中,提出在后现代/后工业化的语境下,建立基于主观体验和地域系统耦合的研究体系,旨在探寻基于不同体验类型的河流旅游主体参与方式、分析河流旅游地系统发展演化的“过程-结构-机制”、关注游憩娱乐功能主导下河流利用方式转变及其影响、关注游憩活动在流域综合发展中的地位,并结合系统研究与传统区域研究明确方法论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32.
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水资源及极端洪水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法国国家气象研究中心气候模型(Centre National de Recherches Météorologiques Climate Model, CNRM)典型代表性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RCP)情景资料和可变下渗容量模型(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Model,VIC),分析了淮河流域未来气温、降水、水资源及可能洪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未来气温将持续升高,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未来2021~2050年较基准期(1961~1990年)升幅分别约为1.13℃、1.10℃和1.35℃;流域降水可能呈现略微增加趋势,3种排放情景下2021~2050年降水较基准期将分别增加5.81%、8.26%和6.94%;VIC模型在淮河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较好地模拟淮河流域的水文过程,在率定期和检验期,模型对王家坝站和蚌埠站模拟的水量相对误差都在5%以内,日径流过程的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NSE)在0.70以上,月径流过程的NSE达到0.85以上。气候变化将导致淮河流域水文循环强度增加,流域水资源总体将可能呈增加趋势,王家坝站和蚌埠站断面洪水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将增大。  相似文献   
933.
对1976-1995年的111次暴雨过程及1957-1996年的112次特征水位洪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锦江流域的洪水多为暴雨所致,洪水越大,与暴雨的同步性越好,反映了锦江具有山区雨源性河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4.
应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对1998年大庆地区的特大洪水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其监测的结果与事实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35.
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对地下水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在分析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趋势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河流断流给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 :河流季节化与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河流季节化因地下水超采的日趋严重而愈演愈烈 ;反过来 ,愈演愈烈的河流季节化又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补给条件及运动流场等方面 ,同时也给下游平原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河流功能衰退、湿地生态退化和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936.
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对[2]地下水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趋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河流断流给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河流季节化与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河流季节化因地下水超采的日趋严重而愈演愈烈;反过来,愈演愈烈的河流季节化又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补给条件及运动流场等方面,同时也给下游平原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河流功能衰退、湿地生态退化和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937.
青海大通河流域侏罗系含煤地层主要为冲积扇及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通过对含煤建造体系域单元的划分与配置,初步总结出冲积体系富煤区位于扇前、扇间洪泛洼地及主干曲流河废弃后的旁侧地带,扇三角洲朵体间洼地及废弃的具网状河平原地带,可聚积有厚煤层。  相似文献   
938.
河西地区融雪径流的灰色预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蓝永超  曾群柱 《冰川冻土》1997,19(2):154-160
地河西地区主要河流3-6月径充特征的研究,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的GM(1,1)和GM(0,N)两种预测模式,分别应用于祁连山河西地区融雪径流的中长期预测,为基层生产部门的用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9.
9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