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946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50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本文利用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区域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东侧2020年6月29日夜间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处于高空西北气流控制背景下,中低层动力抬升条件较弱,但深厚的暖云层和湿层、较低的自由对流高度(LFC)、抬升凝结高度(LCL)和中等到强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配合低层水汽辐合抬升运动的爆发性增强有利于此次梵净山东侧高效率降水。暴雨落区分为A区和B区两个区域,其间降雨特征存在明显不同,A区降水开始时间早,累计雨量大,主要为偏东北风与偏东南风辐合引起的上升运动造成的对流性降水,而B区小时雨强更大,由于小尺度涡旋的发生发展、配合低层弱冷空气的抬升触发作用造成的冷性降水;且降水强度与1h正变压、负变温呈正相关关系。迎风坡和喇叭口地形的动力强迫抬升作用,利于低层水汽输送和抬升凝结,受近地层东北气流与东南偏南气流形成的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加强,也是此次极端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2.
2021年9月16日预报夜间贵州西部将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实况以小到中雨、分散暴雨为主,本文利用常规及加密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ECMWF、CMA-GD、CMA-SH9等模式预报产品,对这次暴雨空报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如下:(1)本次暴雨-大暴雨空报的主要原因:副高夜间略北推增强,有利下沉气流增强,阻止切变线南下且消弱低层切变的强度;整体动力条件较差,低层辐合厚度、强度不够,且迅速转为辐散,涡度平流由正转负、上升运动较弱。(2)模式出现较明显误差:ECMWF错误预报副高夜间位置,切变线位置预报也有偏差,CMA-GD模式错误预报切变线位置;5家数值模式预报量级均偏大,其中CMA-GD、CMA-SH9及贵州WRF偏大明显,ECMWF的量级及落区预报和实况更为接近。(3)预报员过度相信ECMWF对切变线的位置预报、过度相信CMA-GD对极端降水的把握,忽视副高略北推增强、动力条件差导致的触发难度迅速加大,主观预报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943.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daptive observations can improve tropical cyclone (TC) intensity forecasts,observing system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SSEs) were conducted for 20 TC cases originating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during the 2010 season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CNOP) sensitivity,using the fifth version of the PSU/NCAR mesoscale model (MM5) and its 3DVAR assimilation system.A new intensity index was defined as the sum of the number of grid points within an allocated square centered at the corresponding forecast TC central position,that satisfy constraints associated with the Sea Level Pressure (SLP),near-surface horizontal wind speed,and accumulated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The higher the index value is,the more intense the TC is.The impacts of the CNOP sensitivity on the intensity forecast were then estimated.The OSS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15 of the 20 cases there were improvements,with reductions of forecast errors in the range of 0.12%-8.59%,which were much less than in track forecasts.The indication,therefore,is that the CNOP sensitivity has a generally positive effect on TC intensity forecasts,but only to a certain degree.We conclude that factors such as the use of a coupled model,or better initialization of the TC vortex,are more important for an accurate TC intensity forecast.  相似文献   
944.
梅雨锋短时大暴雨的多尺度环境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郑婧  孙素琴  吴静  许爱华 《气象》2014,40(5):570-57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4日江西北部梅雨锋大暴雨的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极为有利的天气形势下,江南北部锋生以及低空急流对地形的强迫作用导致β中尺度系统强烈发展,是短时暴雨的触发机制。(2)稳定的环流背景下,500 hPa东亚大槽槽后冷平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持续在江南北部对峙,是暴雨带稳定于赣北的原因。强的热力不稳定、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低层充沛的水汽供应以及强烈的辐合抬升是短时暴雨产生的有利环境场。(3)多尺度系统的协同作用和稳定维持,使西南急流异常强盛。暴雨区上空强垂直上升运动、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互相耦合,导致梅雨锋上出现大暴雨。干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在地面至对流层中低层汇合,激发正涡度柱沿假相当位温锋区倾斜向上发展;强烈上升气流穿越锋区加大了层结的不稳定,激发大量不稳定能量释放,使暴雨具有强对流性。(4)不同性质气流在赣东北的交锋、边界层强辐合与喇叭口地形的相互作用是赣东北成为暴雨中心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5.
台风海葵引发浙西山区大暴雨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结合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TBB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12年8月6—9日由台风海葵引发的杭州西部山区强暴雨洪涝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登陆台风内部的螺旋云带中有多个中尺度云团活动,云团不断从台风螺旋云带内部分裂生成,并有一个从加强发展到逐渐消亡的过程,正是在中尺度云团的直接作用下,给台风经过地区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强降水,导致了浙西北等地区持续不断发生暴雨,因此,中尺度系统是造成台风暴雨的直接原因;台风外围的东北风、西北风和偏西风在有利地形配合下,往往会汇合形成中尺度辐合线,未来强降水区域也基本落在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区域,中尺度辐合线是触发暴雨对流发生、发展的重要系统;浙江杭州西北部山区地形对于台风暴雨主要体现在增幅作用,对台风路径、降水范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46.
一次陕西关中强暴雨中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了2007年8月8-9日陕西关中强暴雨过程,根据模式输出结果对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生、发展规律、形成原因和三维结构,特别是暴雨过程中3个大暴雨中心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的细微结构包括三维流场、动力和热力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暴雨过程与一个α中尺度低涡的生成密切相关,其内部强烈发展的MβCS直接产生了岐山、礼泉、高陵3个强暴雨中心的对流降水;MβCS在850,700和500 hPa上分别表现为辐合(涡旋)系统、西北—东南向暖式切变线和阶梯槽。高空西风急流入口区右侧的动力强迫是对流层高层暴雨区辐散形成和加强的原因,动力强迫引起的非地转风是暴雨形成的原因之一;中空阶梯槽携带的干冷空气从后方流入雨团起到了对流不稳定的加强作用;低层和地面不同方向的风和风速形成的中尺度辐合以及中尺度西南急流和东南急流触发了强降水的发生,强降水的发生又激发了中尺度急流扰动,中尺度急流扰动对暴雨维持和加强起到了反馈作用;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和关中喇叭口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有助于关中强暴雨的发生和加强。产生3个强暴雨中心的MβCS有不同的流场、动力、热力垂直结构:中低层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的气流流入β中尺度降水云塔,在不同高度上形成了不同的垂直环流支,云塔中的上升气流一直伸展到200 hPa(或150 hPa)后向东南、东北流出;歧山暴雨中心450 hPa以上为强辐散,450 hPa以下暴雨中心南侧为弱辐散和辐合、北侧为辐合和弱辐散,垂直上升运动先向南、后向北倾斜直至对流层顶;相当位温呈双高能中心形成的双重位势不稳定层结结构,温度则表现为中层两个暖中心、上下层冷中心的特征;礼泉和高陵暴雨中心为整层强上升运动柱与强散度柱和正涡度柱耦合,礼泉上升运动柱存在一个高、低层冷而中上层暖的特征,具有类似于地面气压场的鞍形结构,即中低层不稳定、中高层稳定、中层为中性的层结结构;高陵暴雨中心南缘550 hPa以下是高能量和温度离差锋区,其上空400 hPa以下为近饱和水汽柱。  相似文献   
947.
井喜  井宇  陈闯  屠妮妮  万红卫  陈焕武 《气象》2014,40(10):1183-1193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气象雷达资料和NCEP资料等,对2012年7月26日20:00至27日20:00黄土高原发生的一次β中尺度致洪暴雨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地层能量比低值舌的活动是两次强降水产生的触发机制之一;暴雨过程两个强降水时段都对应邻近暴雨区的北方1 km以内的边界层大于20 m·s~(-1)偏东风相对风暴气流的建立,而邻近暴雨区的北方1 km以内的边界层大于15 m·s~(-1)偏东风相对风暴气流减弱消失、或范围大幅度缩小,则对应强降水的减弱或停止;涡度收支分析表明,第一次强降水前,由于水平平流项的作用在300 hPa附近形成很强的负涡度收支;第二次强降水前,主要是扭转项和垂直输送项的作用,同时在450~300 hPa形成很强的正涡度收支;视热源与视水汽汇分析表明:第一次强降水前,视热源在300 hPa附近出现比较强的冷却层;第二次强降水前,800~500 hPa视水汽汇远大于视热源,形成正的加热层;500~200 hPa视热源远大于视水汽汇,形成峰值接近11 K·(6 h)~(-1)的很强的加热层;而在200~130 hPa由于视热源的作用,形成冷却层。  相似文献   
948.
云南哀牢山东侧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少华  周泓  艾永智 《气象》2014,40(11):1345-1353
利用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每6 h再分析资料和FY-2C红外TBB等资料,对2012年6月15日发生在哀牢山东侧突发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700hPa切变线移到哀牢山后受滇缅脊和地形阻挡形成与山脉同向的切变线.地面冷锋移到哀山东侧后形成静止锋,受不断南下冷空气补充.形成冷空气下沉,暖湿气流上升,出现强烈的上升运动。切变线附近辐合云带内形成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在高空西北气流引导下产生的"列车效应"导致了突发性暴雨发生。来自东海和孟加拉湾水汽在切变线附近交汇,受切变线两侧风向辐合产生强烈的水汽辐合,并在哀牢山附近形成深厚的水汽辐合层,是本次突发性暴雨天气的主要水汽特征。逐小时地面自动站海平面气压场和对流有效位能在哀牢山沿线突发性暴雨发生前有明显变化,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地面中尺度暖低压附近和对流有效位能高值区,此分析对此类短时强降水预报和预警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49.
一次冬季暴雨过程中的锋生和条件对称不稳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芳华  陈涛  杨舒楠  孙军 《气象》2014,40(9):1048-1057
基于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并结合中尺度数值模拟,对2012年1月14—15日我国江南和华南冬季暴雨过程中的锋生与条件对称不稳定(conditional symmetric instablility,CSI)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支锋区上短波槽东移配合低层冷空气活动,在江南南部到华南地区形成了明显的锋生过程,构成了有利于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来自孟加拉湾异常充沛的水汽输送形成了冷季暴雨所必须的水汽条件,异常强盛的高空急流人口区右侧的强辐散区也有利于暴雨的形成。在降水过程中锋面附近有多条中尺度雨带活动,锋生函数分析表明,14日夜间广西境内锋生明显增强,在潜热释放的影响下CSI开始发展,相应的锋生次级环流也有所发展,锋前暖区中的上升运动随之增强,导致广西北部形成较强的中尺度降雨带。分析表明,锋生次级环流和CSI实质是锋面次级环流方程(Sawyer-Elissen方程)在不同稳定性条件下的解,锋生强迫环流的性质可由湿位涡作为等价判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50.
河北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2004—2011年29次暴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分类总结了河北中南部暴雨的主要雷达径向速度特征。发现形成河北中南部暴雨的主要雷达径向速度特征有5类:β中尺度辐合线、β中尺度辐合、γ中尺度辐合、高空急流和深厚持久的低空急流。深厚持久的低空急流是大范围暴雨的主要速度特征之一。高空急流是大范围暴雨和区域暴雨共有的速度特征。β中尺度辐合线、β中尺度辐合、γ中尺度辐合是大范围暴雨、区域暴雨和局地暴雨共有的速度特征和主要的中小尺度影响系统。列车效应是造成局地暴雨、大暴雨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