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19篇
  免费   4883篇
  国内免费   6203篇
测绘学   6065篇
大气科学   13588篇
地球物理   3702篇
地质学   8879篇
海洋学   3235篇
天文学   755篇
综合类   3389篇
自然地理   2792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899篇
  2022年   1027篇
  2021年   1131篇
  2020年   1014篇
  2019年   1277篇
  2018年   855篇
  2017年   941篇
  2016年   886篇
  2015年   1206篇
  2014年   2101篇
  2013年   1644篇
  2012年   2065篇
  2011年   2124篇
  2010年   2057篇
  2009年   2018篇
  2008年   1954篇
  2007年   1891篇
  2006年   1822篇
  2005年   1769篇
  2004年   1424篇
  2003年   1327篇
  2002年   1300篇
  2001年   1128篇
  2000年   1099篇
  1999年   842篇
  1998年   894篇
  1997年   830篇
  1996年   755篇
  1995年   789篇
  1994年   708篇
  1993年   525篇
  1992年   500篇
  1991年   426篇
  1990年   352篇
  1989年   323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1.
灰色关联分析鉴别海面溢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海面溢油鉴别模式,给出了常见的14种油鉴别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值,提出了油种受风化和实验误差影响而造成其关联度不可辨识的模糊区的概念.任丘原油和0#轻柴油实验误差和风化的关联度模糊区分别为1≥r0i≥0.9805和1≥r0i≥0.9149,30#重柴油风化的关联度模糊区为1≥r0i≥0.9647,大庆原油和20#重柴油实验误差的关联度模糊区分别为1≥r0i≥0.9359和1≥r0i≥0.9363.使用油种的关联度模糊区域值和关联度的择近原则,可以鉴别常见的14种油.海面溢油案例的鉴别结果表明,本方法同Euclid贴近度聚类分析一样,较指纹谱图辨识法的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12.
李开乐 《海洋预报》1992,9(3):74-79
本文结合实际应用介绍一种人工智能系统。系统的重要特点是,根据预报指标经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的机理性知识所设计成功的系统主程序之一的“预报指标自动归纳程序”,能够通过对多因子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自动生成含有较全面知识规则的规则库。有关专家只须凭感性经验提供可能因子和原始资料,系统便能帮助升华出理性的经验规则,自动建成某一专项业务的应用预报系统。对这种“母系统”的反复使用,就可以根据不同类别的资料生成相应的多种应用系统。既适用于气象上风雨暑寒各类天气预报,也适用于其他某些专业,如水文、地震等的定性预报或分析。 本文除简单介绍系统的构造、功能、设计原理之外,还给出一个应用实例,介绍了如何使用本系统去产生应用性系统的具体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13.
万纳断裂带为一典型的右旋走滑系统,由其南段前锋的拉奈—沙捞越走滑-收缩叠瓦扇、北段尾端的南海西南次海盆西南端走滑-伸展叠瓦扇和中段的万安盆地走滑-拉分双重构造所组成,其动力主要源自中生代末以来华南—印支陆缘岩石圈的拆沉作用和南海海底扩张,它的走滑拉分作用直接导致了万安盆地的产生,对该海域油气等资源的形成与聚集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太平洋海域海平面变化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太平洋海域48个长期验潮站的月均海平面分别建立了GM(1,1)模型。GM(1,1)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它除了能给出连续的海平面变化速率外,同时能方便地给出海平面变化的加速率。模拟结果表明,在太平洋地壳均衡假设下,太平洋海域的月均海平面以平均速率0.17cm/a上升。在太平洋海域所取的48个长期验潮站中,有40个站在加速上升,全部站的平均加速度为0.00029cm/a2。且加速率逐渐增大。当然这些加速率都很小,但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趋势,这已足以说明: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在加速上升  相似文献   
115.
提出一种确定连续系统参数的时域方法。该方法利用方波输入和系统稳定性,离析出输出采样信号与结构参数的内在联系,推导出确定连续系统结构参数的算法.指出该算法与辨识方法相结合,可实现对含随机干扰的连续系统结构参数的估计.  相似文献   
116.
介绍作者自行设计、研制的控制增氧机运行时间的自动控制电路及其原理.该电路采用CMOS集成芯片,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价格低,业经试验证实: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17.
早在五十年代,海洋科技工作者已开始利用浮标布设海洋调查仪器,进行海上观测的试验工作。目前被采用的浮标系统,大体有三种类型:(1)锚泊浮标系统,利用各类自含式海洋调査仪器进行测量,定期收回资料;(2)遥测浮标系统,利用无线电遥控和收发各种海洋观测数据;(3)漂移浮标系统,利用浮标本身的漂移,进行海流和其他要素的观测。本文主要介绍浅海锚泊浮标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情况。 对锚泊浮标系统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国家已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关于浮标的设计和锚泊方法尚无統一意见,但是可以看出,大多趋向于采用水下浮标张缆锚泊。这种方法使得浮标系统比起遥测浮标系统来,较为轻小、经济、方便,适合于进行多站同步观测。国外在海洋调查中经常利用这种系统作较长期的海流观测。 我所在六十年代初就已开始了锚泊浮标系统的研究、实验,1964年进行了新的研究设计工作,并在“全国海洋仪器会战”期间,完成了整套系统的计算设计与海上实验,经过鉴定,建议作小批量生产。 近年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利用该浮标系统作过多次海上试用,取得了海流长期观测资料,初步考验了该系统的性能。我们最近又对某些部件作了一定的改进,并进行了海上实验。但是,实验也表明:此方法不宜在渔场区和台风盛行季节使用,因易被渔网拖损和丢失。现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8.
大陆架边缘和大陆坡的水深变化较快,在中国东海陆架边缘水深从100m左右快速地变化到陆坡的几千米。从系统的测程和精度考虑,在陆架边缘和陆坡区同时使用浅水型和深水型多波束系统进行测量是一种合理的作业模式。深、浅水多波束系统在i作频率、发射更新率、信号取样率以及波束宽度上都有较大的不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海底地形测量成果。对用Simrad EM950浅水型多波束系统和SeaBeam2112深水型多波束系统在同一陆架边缘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9.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近海生产活动的急增 ,我国近海约1/3海域均受到污染 ,特别是河口、海湾和近岸海区污染更加严重 ,需要对这些海区的海洋环境参数进行长期、同步、自动监测 ;在海洋军事上 ,准确、可靠的海洋环境数据是必不可少的战略服务资料 ,将大大提高海上作战能力。因此 ,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 (818)主题的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课题中 ,列有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项目。该监测系统是置于水深大约50m的海底边界面上 ,用于监测海洋环境要素的装置。通过本课题的实施 ,将使我国的海洋环境立体自动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0.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的过度砍伐,引起大气CO2浓度大幅度增加,但同时由于"Suess"效应,大气δ13C值却在不断下降。研究大气δ13C值的变化历史,不仅有助于预测其今后的趋向,而且可以用来了解碳循环的自然变率和校正全球碳预算模型。由于直接的仪器测量从1978年才开始,因此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替代方法。利用树轮δ13C值重建古大气δ13C值的变化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树轮δ13C值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从树轮δ13C值中得到的大气δ13C值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树木生长季(5—9月)温度和降水对树轮δ13C值序列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对树轮δ13C序列的趋势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树轮δ13C值近几十年来下降的趋势主要反映的是大气CO2浓度的增加引起的"Suess"效应。但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树轮δ13C值的边材效应可以改变这种结果,如新疆昭苏树轮δ13C值和年轮宽度分别在1969年和1967年突然升高以及青海祁连树轮δ13C值在1990年后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