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8篇
  免费   3246篇
  国内免费   5772篇
测绘学   1059篇
大气科学   6843篇
地球物理   1616篇
地质学   8161篇
海洋学   2248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1108篇
自然地理   1952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653篇
  2022年   787篇
  2021年   780篇
  2020年   717篇
  2019年   794篇
  2018年   580篇
  2017年   613篇
  2016年   589篇
  2015年   712篇
  2014年   1098篇
  2013年   950篇
  2012年   974篇
  2011年   954篇
  2010年   969篇
  2009年   940篇
  2008年   901篇
  2007年   874篇
  2006年   795篇
  2005年   785篇
  2004年   661篇
  2003年   693篇
  2002年   644篇
  2001年   683篇
  2000年   490篇
  1999年   478篇
  1998年   493篇
  1997年   494篇
  1996年   499篇
  1995年   464篇
  1994年   406篇
  1993年   328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259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4篇
  1944年   2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天津市250m低层大气风廓线模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天津250m气象塔的风廓线观测资料,检验了M-O相似理论的近地层风廓线模式。结果认为,在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使用近地层计算得到的L和U_*,M-O相似模式可以较好地推广应用。对稳定层结,用Yokoyama等人提出的U_*一级近似表达式替换常通量层公式中的相应量后,U_*和u/z之间的关系在风向随高度没有明显偏转的层次中仍然成立并且至少可推广应用到120m。  相似文献   
962.
赵思雄 《大气科学》1991,15(5):40-50
本文对一次引起夏季华北暴雨的锋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十层准拉格朗日有限区域模式对此个例进行了48小时的模拟,并对模拟输出结果进行解释与再次诊断。表明:(1)夏季高原东侧有时两支气流交绥很清楚,温度对比明显,与梅雨锋的情况很不相同,这在夏末尤其如此。这种温度对比区虽比冬季弱,但是,与夏季天气系统的发展及降水是有关系的。(2)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是很相似的,再现了两支气流形成切变线的三维结构、移动与演变,并模拟出了在对流层中存在着深厚的24小时变温区;模拟发现,一条东北-西南向的锋生  相似文献   
963.
钱永甫 《大气科学》1991,15(5):90-97
本文利用1982年5月8日和1979年6月28日两个实例,进行了四种方案的48小时数值预报试验,比较了它们的预报质量及彼此间的差异。四种方案是:经典通量、通量修正、经典平流和平流修正。试验表明,在有地形的数值预报模式中,采用平流形式的预报方程组比采用通量形式的为好,既可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又可节省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964.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流模式(IAP GCM)模式大气5~9月平均环流(本文称为背景环流)。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一系列重要系统(南方涛动、瓦克环流、哈德莱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辐合带)及大范围降水均发生明显异常;北半球西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是环流异常的主要区域。它们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论证了该模式在低纬环流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5.
本文使用一小时一次的地面观测资料和边界层300、600、900米的风资料,分析研究了一次暖区大暴雨个例中多个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66.
四川威远气田烃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鹤年  储同庆 《矿物学报》1991,11(4):317-324
通过烃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均一化温度、气相及液相成分、盐度以及同位素的研究,可以认为威远气田的天然气主要是由白云岩中有机质形成。由于从80~160℃到200~240℃的热解作用,有机物质已演化到过成热阶段。这一过程可由白云岩中存在液态烃及含沥青烃流体包裹体得到证明。威远气田的特征是:震旦系白云岩中天然气的自产自储,以CH_4为主;油田水为古海水,盐度(4.3~17.2)wt%NaCl,pH>8,(CO+CH_4)/CO_2比值指示还原条件。在基底花岗岩石英中发现有气态烃包裹体,其成分及δ~(13)C‰与花岗岩储气层中产出的天然气一致,为部分天然气可能来自深部地壳或地幔提供了新的证据。因而,威远气田天然气的成因主要由有机物质形成,部分甲烷气可能经基底断裂来自地球深处。  相似文献   
967.
968.
陈嘉滨  舒静君 《大气科学》1994,18(6):660-673
本文概述了根据应用参考大气概念提出的参考大气谱模式计算格式(或称静力扣除法)在国内外一些气象机构的中期天气预报、后处理和四维同化、以及气候模拟中的应用。计算表明,这种参考大气谱模式计算格式,能有效的减少截谱误差,明显地改进中期天气预报和气候模拟。  相似文献   
969.
大气环流模式中引入陆面过程的综合性分析表明:大气对下垫面特征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970.
应用卫星遥感植被指数对甘肃冬小麦产量预报惯用的气象模式进行修正。综合气象模式入选气象因子与影响我省冬小麦产量波动的主要气象因素相吻合,预报范围由代表站扩大到整个冬麦区,预报准确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