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质学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朝陆台北侧褶皱带构造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中朝与西伯利亚陆台之间的乌拉尔—蒙古—鄂霍茨克褶皱系是古亚洲洋演化的结果。其发展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早期阶段从中元古代起在北部形成蒙古—鄂霍茨克洋,到寒武纪初封闭,形成兴凯褶皱带;晚期阶段从震旦—寒武纪初起在南部形成乌拉尔—蒙古洋,到泥盆纪大洋封闭,形成早及中古生代褶皱带。这就是中朝与西伯利亚陆台边缘褶皱带发育不对称的原因。 乌拉尔—蒙古洋最后封闭的缝合带在内蒙古中部形成中古生代褶皱带。它包括贺根山蛇绿岩带,二道井—查干诺尔混杂体带和它们之间的锡林浩特花岗岩—变质岩带。后者是造山碰撞的中心,上泥盆统法门阶的磨拉石堆积主要沿此带分布。 石炭—二叠纪时,本区广泛兴起裂谷活动。这些裂谷发育在不同的基底之上,多数发生于不同时期构造带的界线上。它们在新增生的年青陆壳上形成,其特征不同于红海或东非型裂谷;其岩浆活动和变形、变质作用使年青陆壳增厚并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22.
正、斜压涡度拟能相互作用对乌拉尔阻塞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正压涡度拟能的增强和减弱是乌拉尔山上空阻塞过程的重要特征,正压涡度拟能增强的主要机制是斜压涡度拟能向正压涡度拟能的转换,而斜压涡度拟能的来源则是阻塞区外斜压涡度拟能向阻塞区的净输送和阻塞区内斜压涡度拟能的净生成。正压涡度拟能减弱的主要机制足耗散机制和β效应。因此。阻塞过程是正、斜压涡度拟能相互作用的结果。纬向斜压风对斜压涡度的输送在阻塞的维持和崩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向斜压风对斜压涡度的输送在阻塞环流的建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向正压风对正压涡度拟能的净输送和斜压风对涡度拟能的净输送也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3.
欧亚大陆风云影像线性构造信息提取及其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巍然  隋志龙 《地学前缘》2004,11(4):551-558
通过欧亚大陆风云影像的空间增强、光谱增强、辐射增强等系列处理和地质解释 ,提取了发育于该区的各种线性构造的相关信息。根据性质和规模将线性构造划分为大洋俯冲带、大陆俯冲带、大陆碰撞带、巨型线性构造、区域线性构造和局部线性构造等六类。文中重点介绍了乌拉尔—阿曼巨型线性构造带和阿尔卑斯大陆碰撞带的影像特征和地质意义。根据各类线性构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突出了乌拉尔—阿曼和伊尔库茨克—横断山两条巨型线性构造带的地位 ,并以它们为界划分了三个构造域 :西亚构造域以印度板块的俯冲为特色 ,导致青藏高原的隆升和陆内强烈变形 ;东亚构造域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太平洋板块的俯冲 ,形成一系列岛弧体系 ,并使大陆内部出现大量岩浆活动和强烈的构造变动 ;欧洲构造域主要为非洲—阿拉伯板块与欧洲板块的碰撞 ,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俯冲带 ,而有一个较宽广的接触带 ,强烈的变形集中在这一带内 ,而大陆内部的构造变动比较微弱。这种构造格局在欧亚大地水准面异常图上有明显反映 ,表明与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有关。三个构造域的主导线性构造的方向组成了一个向南弯曲的弧形 ,弧顶位于西亚构造域。大陆巨型线性构造带呈经向和纬向展布 ,具长期发育特征 ,从更大尺度上看 ,板块边界线性构造也是呈经向和纬?  相似文献   
24.
夏季乌拉尔长阻塞过程及其与热带热力异常关系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和1998年均为长江洪涝年,这两年大气环流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乌拉尔阻塞的频繁发生和异常维持。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的大气环流资料和向上射出长波辐射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和1998年夏季乌拉尔地区环流持续异常的特征、大尺度环流形势、热带加热背景及其可能影响。结果显示:(1)2010年夏季乌拉尔发生了一次持续正异常过程,该过程是自1948年以来持续时间第二长(共37天)的,其最大异常中心在乌拉尔略偏西,持续时间比1998年的那次过程长(1998年的那次过程持续时间为22天);(2)异常过程期间存在行星波活动异常,2010年的过程行星波活动以2、4波的贡献为主,而1998年为1、2波的贡献为主;(3)异常过程期间,热带对流活动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它们行星波活动不同的原因;(4)两次异常过程期间,一个共同特点是在苏门答腊西侧的热带印度洋区域存在明显的对流增强。该区域强对流可能激发了类似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的波列向中高纬传播,从而调制行星波活动,再影响乌拉尔位势高度异常的形成和持续维持。  相似文献   
25.
1前言自1980报道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的人工重砂样品发现金刚石[1]和八面体假象蛇纹石[2]以来,已经发现了一个由70~80种矿物组成的地幔矿物群[3]。近些年的重要新进展有:(1)铬铁矿中发现超高压矿物柯石英和蓝晶石,EBSD研究  相似文献   
26.
国际二叠纪年代地层划分新方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向东 《地质论评》1998,44(5):478-488
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已就二叠系的统和阶的划分,命名及下界的层位达成统一意见,提出新的二叠系年代地层表,该表由3个最佳的区域性地层序列组成,即代表下二叠统的俄罗斯和哈萨克坦乌拉尔地区的乌拉尔统(CisuralianSeries)上二叠下部和上部的美国西南部的瓜德鲁普统(GuadalupianSeries)和中国华南地区的乐平统(LopingianSeries)。新表为建立二叠系内部界线的全球层型及点位  相似文献   
27.
俄罗斯极地乌拉尔Сыум-Кеу超基性岩体中的硬玉岩呈脉状在以叶蛇纹石为主的蛇纹岩中产出,硬玉岩由硬玉和绿辉石组成,根据硬玉岩的颜色、结构和构造可划分出三个世代,可能对应存在三期硬玉化过程。第一世代硬玉为主体,灰白色,粗粒结构,致密块状,硬玉分子(Jd)含量54%~88%;第二世代硬玉发育在灰白色硬玉中,呈浅绿色,细粒-隐晶结构,细脉状-囊状,硬玉分子(Jd)含量74%~86%;第三世代硬玉呈绿色-深绿色,半透明-透明,中-细粒结构,瘤状。第二、三世代硬玉达到珠宝首饰级,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根据硬玉岩的产状和晶体具有韵律生长环带及流体包裹体发育等特征,认为硬玉岩是在高压低温环境中由富含Na、Al、Si的流体直接结晶形成的。  相似文献   
28.
滨里海盆地东缘盐构造特征及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滨里海盆地东缘地震剖面的解释,揭示了丰富多样的盐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的关系。滨里海 盆地东缘盐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包括盐底辟、盐枕、盐滚、盐焊接、龟背构造和盐边凹陷等,表现出明显的分带变形特征, 自东向西依次为盐焊接带、盐滚带、盐枕带、盐底辟带。盐层控制了盐上层和盐下层的构造变形,以盐层为界,上构造层 主要发育正断层,下构造层主要发育逆断层。平衡剖面分析表明,滨里海盆地东缘盐构造变形主要经历了重力变形和差异 负载变形两个阶段,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有紧密联系。乌拉尔造山运动引起滨里海盆地东缘地层发生倾向反转,进而控制 了盐层沉积及随后的重力变形和差异负载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苏联80年代初在北乌拉尔发现的两个大型砂金矿——科日姆近代砂金矿和伊切秋古砂金矿的地质特征、地貌和分带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可供我国进一步开展砂矿普查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