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2篇
  免费   824篇
  国内免费   869篇
测绘学   1816篇
大气科学   1951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2187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394篇
自然地理   97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31.
利用长春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2008年7月23日发生在辽源市东辽县境内的一次下击暴流天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回波加强时产生了28.3m/s的大风及强降水天气;弓状回波的反射率因子核心部分(〉45dBz)的高度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932.
张新雄  肖明丽  郑雪梅 《广东气象》2009,31(6):60-60,62
针对“隐性Cb云”容易漏记的现象,提出了通过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雷达回波资料以及周围观测站的情况来判别隐性Cb云的方法,以及天空云量多、云块间互相遮掩又无雷电伴随的Cb云如何准确记录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3.
一次梅雨锋上MCS云微物理过程及降水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选取2004年6月23日一次梅雨锋MCS暴雨过程,在天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6)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于可分辨尺度的降水,采用Reisner霰显式方案,对云内微物理过程特别是对各种水成物的源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冷云过程是此次降水的主要云物理过程.云中以霰和雪为主要的降水元,尤其霰的作用最大.在强降水时段,雨水的主要源项都与霰有关,霰的生长过程中冰相粒子与过冷水的碰并以及霰的凝华过程最为重要.零度层上方存在着丰富的过冷水,最大的云水含量中心也在过冷层中.在过冷层中冰相粒子主要通过凝华过程和碰并过程增长,MCS发展强盛期冰晶与过冷水的碰并增长要大于液水的蒸凝过程的增长.最后给出了本次梅雨锋上MCS降水云系的三层云结构及微物理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934.
沙尘气溶胶对大气冰相过程发展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陈丽  银燕 《气象科学》2009,29(2):208-213
利用分档云动力学模式,研究了沙尘气溶胶输送过程中在不同大气背景环境条件下对云内冰相粒子形成、发展和降水过程的影响.通过敏感性试验发现:在背景气溶胶浓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冰相降水率以及冰相降水在总降水量中的比例逐渐减小;只有在大陆性云和污染严重的地区,含有一定比例可溶性物质的沙尘粒子提高了大气中的巨核浓度,使云中冰相降水质粒提前出现,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另一方面,当把不可溶矿物气溶胶粒子作为有效的大气冰核参与云降水形成的物理过程时,由矿物气溶胶引起的大气冰核浓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云中冰相降水质粒的发展,部分抵消巨核对降水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35.
ISCCP产品和我国地面观测总云量差异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是国际上较权威和客观的云气候性研究计划, 自1983年以来为研究全球云和辐射平衡、云水资源分布等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在分析总云量卫星和地面两种观测方式差异的基础上, 研究了1984-2006年ISCCP D2产品和我国地面观测云资料数据集总云量空间及时间差异。尽管两套资料能一致揭示我国总云量的分布形势和气候变化特征, 但区域性差异仍比较明显。天基、地基数据可对比格点上, 全国平均而言总云量卫星观测结果比地面观测偏高8.46%, 华南地区差异最小、东北地区差异最大。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23年我国总云量呈减少趋势, ISCCP D2产品总云量每年减少速度为0.015%, 小于地面观测的总云量每年减少速度 (0.063%); 东北地区总云量缓慢增多, 而青藏高原、西北地区总云量减少。利用卫星和地面资料均以累积距平法检测出1984—2001年总云量减少、2002-2006年总云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36.
云的观测在地面观测中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地面人工观测云的准确性,利用气象台站的探空资料,对相应时段的地面观测数据中的低、中、高三族云进行校对应用,增加目测云的准确性,减少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观测误差;并阐明探空资料应用于地面云观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7.
风暴剖面45dBz强回波在识别冰雹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鹏 《陕西气象》2009,(6):12-14
在人工防雹作业中,正确识别冰雹云是关键。利用雷达识别冰雹云的技术方法很多。研究风暴剖面45dBz的高度及其对应的温度识别冰雹云的技术方法,并阐述其理论依据和物理意义。利用1992-1994年和1997—2000年陕西渭北旬邑人工防雹基地雷达观测的结果统计分析,证明用风暴剖面45dBz高度或者对应的温度能够较好地识别冰雹云。同时介绍了其它一些地区利用风暴剖面45dBz作为雹云播撇判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38.
指示性云状的编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指示性云状的物理特性、形成方式及云状与天气系统的关系,结合工作经验探讨正确编报指示性云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9.
The responses of vertical structures,in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regions,to the large-scale forcing during the landfall of tropical storm Bilis(2006)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ata from a two-dimensional cloud-resolving model simulation.An imposed large-scale forcing with upward motion in the mid and upper troposphere and downward motion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n 15 July suppresses convective clouds,which leads to ~100% coverage of raining stratiform clouds over the entire model domain.The imposed forci...  相似文献   
940.
西北地区春季云系的垂直结构特征飞机观测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2001年5—6月8架次的飞机探测资料,配合地面观测和卫星资料综合分析得出了西北地区春季云系的垂直结构宏微观特征,包括云厚、云底高度、云粒子浓度、含水量、有效半径、粒子谱分布函数等。降水性层状云厚平均约2000 m,低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7 g·m~(-3),中云含水量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03 g·m~(-3)。对比分析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特征量,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降水性层状云有效半径要达到10~16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