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2篇
  免费   756篇
  国内免费   863篇
测绘学   726篇
大气科学   1346篇
地球物理   674篇
地质学   967篇
海洋学   478篇
天文学   113篇
综合类   337篇
自然地理   56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51.
在中纬度北太平洋大气强斜压区,存在频繁的天气尺度涡旋活动,通过水分、动量和能量输送维持大气环流。为了进一步研究天气尺度涡旋发生发展与大尺度环流之间的联系,利用1981—2013年再分析资料,筛选出西部发展型天气尺度涡旋114个偏强日和87个偏弱日,给出了西部发展型天气尺度涡旋异常导致的动力和热力强迫的变化,同时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分析了西部发展型天气尺度涡旋与平均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其与西太平洋遥相关型的关系。结果表明:西部发展型天气尺度涡旋通过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影响平均流,其中动力强迫主要造成北太平洋中纬度上空的西风气流加速并向北移动;热力强迫的作用则是减弱中纬度大气斜压性。同时,强西部发展型天气尺度涡旋有利于西北太平洋上空对流层低层斜压有效位能向扰动动能的转化增大和扰动动能向平均流的转化增大,有利于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层平均流向扰动动能的转化增大。此外,西部发展型天气尺度涡旋通过与平均流的作用,对维持西太平洋遥相关型的负位相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52.
鄱阳湖乐安河流域水质监测优化布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鄱阳湖乐安河流域13个监测断面1995-2002年8年的污染指标的监测平均值作为原始数据,应用物元分析法对各监测断面进行优化.在确定最佳和最次理想点的基础上,建立标准物元矩阵和节域物元矩阵,并结合综合关联函数,选出优化点位.同时应用相关分析中的距离分析和K-均值聚类法确定各监测点所属类别.综合这三种优化结果,最终确定乐安河流域可以由传统的13个监测点位优化为9个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953.
本文利用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前冬ENSO对夏末东北冷涡(NCCV)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前冬ENSO与夏末NCCV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El Ni?o (La Ni?a)对应于弱(强)的NCCV.印度洋海盆模态(IOBM)在前冬ENSO对夏末东北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东部型El Ni?o的被动响应,IOBM可以从前冬一直持续至夏末,并在夏末激发“中国中部上空气旋—东北亚地区上空反气旋”的经向遥相关模态,从而不利于NCCV增强.反之亦然.此外,印度洋的信号在中部型El Ni?o和中性年份相对较弱,使得它们对于NCCV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4.
本文利用日本55年逐日再分析资料,发现在SH异常增强前,有三种不同的大气遥相关型前兆信号,即斯堪的纳维亚(SCA)型,西太平洋(WP)型,极地-欧亚(POL)型.据此,本文将异常增强的SH分为对应的三类事件.合成结果表明,三类事件在典型环流特征和对东亚气温的影响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具体而言,SCA类事件主要表现为在欧亚中高纬度上自西向东的波列异常,WP类事件表现为环流异常自下游太平洋/俄罗斯远东地区向西发展的特征,POL型事件的显著信号则来源于自极区向南移动的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在对东亚地表气温的影响上,SCA类与POL类事件类似,它们均可造成大范围的低温异常.而WP类仅在我国北方和东部地区造成强度较弱的地表气温异常,但该异常的持续性特征较明显.  相似文献   
955.
基于变化轨迹分析方法的生态用地流失空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研究割裂了生态用地流失这一基本变化过程的不足,本文基于变化轨迹分析方法,从过程完整性角度探求了京津冀城市群地区生态用地流失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①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草地、水域和耕地的流失,流失面积的40%转为人工表面;② 林地、草地和水域流失的空间自相关性随空间尺度增大而增强,7 km×7 km空间尺度上3种生态用地流失空间正相关性较强,且随距离阈值增加而降低;③ 距离阈值为10 km时,林地、草地流失高发区集中分布在京津冀西北部地区,水域流失高发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渤海湾附近,生态环境保护应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角度,打破区域发展不均衡,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56.
为探究长蛇鲻(Saurida elongate)的生态习性和分布规律,并为长蛇鲻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养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2016年秋季在山东南部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长蛇鲻的分布特征,研究长蛇鲻成体、幼体的分布差异,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其分布与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蛇鲻成体与幼体的分布存在差异,成体分布范围广,幼体主要分布在30 m等深线及以浅水域。GAM模型的结果表明,饵料生物、底层水温、水深和底层盐度是影响长蛇鲻相对资源量分布的主要因子。成体、幼体的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差异极显著(P<0.01)。长蛇鲻成体的相对资源量随饵料生物和底层水温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幼体呈现一致上升趋势;成体和幼体的相对资源量随水深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幼体相对资源量随底层盐度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盐度对成体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认为山东南部近海是长蛇鲻的重要栖息地,水温和盐度是成体和幼体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57.
介绍沈宏春副教授治疗尿毒症相关皮肤瘙痒的临床经验。沈宏春认为,治疗本病应以“肺”“皮”为论治关键点,采用汗法治以宣发肺气、开泄腠理、发汗祛风、燥湿止痒,并制定了治疗该病的协定处方——肤黄止痒汤,临床上用于治疗尿毒症相关的皮肤瘙痒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5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主要证候。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400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PSD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0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176例发生PSD,发病率为44%;性别、年龄、配偶情况、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卒中后病程是PSD发生的密切相关因素;其主要症状、体征及舌脉出现率在20%以上者共有23个,包括精神欠佳、情绪不宁、心慌、脉弦、胁肋胀满、头晕等为主要证候。结论:脑卒中后PSD发病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59.
960.
潘林 《测绘学报》2020,49(5):668-66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提供多频信号,多频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精密钟差估计(PCE)的过程中,卫星钟差参数会吸收卫星端稳定的伪距偏差和时变的相位偏差,这些偏差均与频率相关。因而使用不同的观测值进行PCE时,得到的卫星钟差估值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值被定义为频率间卫星钟偏差(IFCB)。按组成成分,IFCB可以分成伪距相关的IFCB(CIFCB)和相位相关的IFCB(PIFCB)两部分。国际GNSS服务(IGS)提供的精密卫星钟差产品是基于双频消电离层(IF)组合观测值生成的。由于IFCB的存在,导致IGS卫星钟差产品不能直接应用于多频精密单点定位(PPP)。IFCB的精确考虑已经成为多频PPP的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旨在对IFCB特性和估计方法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并评估其对多频PPP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