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孙颖  张新长  康停军  赵小阳  张维 《测绘学报》2013,42(3):337-343,350
以自动生成测地线活动轮廓(geodesic active contour,GAC)模型的初始曲线及改进其外力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基于LiDAR点云和随机影像数据,利用改进的GAC模型进行建筑物边界提取的方案。首先利用形态学交替序贯滤波自动获得模型演化的初始曲线;进而利用LiDAR深度梯度影像改进模型演化的外力,得到了改进的测地线活动轮廓(improved geodesic active contour,IGAC)模型。仿真试验表明,采用IGAC模型,可抑制弱边界泄漏,并提高建筑物边界提取的完整性和形状精确度。  相似文献   
82.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部署,珊瑚礁灰岩工程地质特性研究具有实际的战略意义和迫切需要。通过纵横观对比分析南海、红海、加勒比海、东南亚、印度洋以及亚丁湾地区珊瑚礁灰岩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定量地展现了海相生物成因的珊瑚礁灰岩的特殊性。与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相比,珊瑚礁灰岩离散性较大,特别是孔隙率有所偏大,强度有所偏小,这与珊瑚等原生生物结构复杂、疏松多孔以及非均质性的固有特征相吻合,进而提出珊瑚礁灰岩物理力学特性具有"结构效应"。珊瑚礁体内部表现出软硬互层交替的垂直分带现象,究其原因是珊瑚礁灰岩孔隙发育程度不均匀、强度软硬不一以及结构构造无序性的整体宏观体现,从某珊瑚礁体地层划分的角度定量地揭示了珊瑚礁岩体的"成岩作用类型交替演化效应"。  相似文献   
83.
以实验室二维温带风暴潮数值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海洋潮波动力与风应力联合作用,建立温带风暴潮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模型从推导三维风暴潮基本控制方程出发,并应用交替方向隐格式(ADI)方法对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对于浅水动边界,模型采取局部深槽、缩小水域的活动边界处理方法.利用拟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非平面水深等分模式和平面等水深分布模式,应用这两种计算模式分别对渤海湾2009年5月8~10日发生的风暴潮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将风暴潮位计算结果和增水位计算结果与塘沽验潮站的实际观测数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受风应力与潮波联合作用的风暴潮位和增水位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通过比较得到了平面等水深分布模式的计算成果要比非平面水深等分模式的计算成果更接近观测资料的结论,为风暴潮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断块大地构造与地震活动的构造物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瑾 《地质科学》2009,44(4):1063-1082
断块大地构造理论几乎涉及地震活动的各个方面: 1)地震记录表明不但是强震,大多数6级以上地震也分布在构造块体边界上,构造块体控制了地震分布; 2)地震活动规律体现在块体整体活动中。例如,鄂尔多斯地块周边单个断陷带的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长短不一,无明显规律。但当把鄂尔多斯地块周边作为一个整体,其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显示了准周期性; 3)地块运动通过周边断层交替活动实现。从断层活动相互作用的时间间隔和错动形式出发可把它分为强震交替活动型(又可分长时间间隔和短时间间隔两类)和强震与弱震或断层蠕动交替活动型。强震交替活动型中时间间隔很短的双震活动较早被发现。强震交替活动型中时间间隔很长的类型虽然不易识别,但是依赖于中国历史地震目录,还是发现鄂尔多斯地块周边山西断陷带与渭河断陷带在历史上的3次交替活动等; 强震与弱震或断层蠕动型的交替活动型很不容易被发现,仅在台网较密,观测条件较好的北京地区观测到。4)利用一些实验结果讨论了交替活动的规律。此外,结合断块大地构造理论对一些地震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5.
利用岩溶水长期水化学监测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制图,揭示了不同类型岩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与降水丰、枯季节、丰枯周期年变化的规律性。纯灰岩地区岩溶水的主要化学组分表现枯季高、丰季低;白云岩地区岩溶水则不显示此规律性,丰、枯季节主要组分含量变化不大,甚至有相反趋势的显示。降水丰枯周期年的变化在岩溶水化学成分的变化上,也有很好的显示。枯水周期年,岩溶水主要化学组分含量逐年增高,丰水周期年则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86.
各向异性问题数值模拟中的交替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对各向异性在内界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含有15个弹性参数二维各向异性介质波动方程组的有限差分格式;然后主要分析了在二维横向各向同性情况下,这一差分格式在内界面处切应力的连续性问题.从而提出了各向异性问题数值摸拟中的交换模拟技术,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表明,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分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7.
热能聚散交替假说是地质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解析地壳演化和运动机因的新论点。本文通过实例结合研究,经实际检验,证明这一新论点不仅可以用宏观的地热异常表征加以描述,同时可以用微观的量纲给予肯定,它既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8.
进口水流条件及河道周界特征的改变是促使分汊河道主支汊交替的两大主要因素,不同类型的汊道对两者敏感性存在差异,辨析不同汊道主支汊交替的主导因素是预测汊道演变的前提。以长江中游分汊河道为参考,通过调整进口水流动力轴线走向及两汊的长度比设置了30种概化方案,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探讨上述两种因素对主支汊交替的影响。结论表明:两汊长度比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汊长比低于此临界值时,进口主流动力轴线的偏移是影响主、支汊交替的主要动力因素;超过此临界值后,进口水流条件变化对汊道分流格局的影响将会明显减弱,影响主支汊交替的主导因子将转换为汊道间的阻力对比关系;通过概化计算得到此临界值约为1.5。  相似文献   
89.
基于交替迭代算法神经网络评价岩石边坡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边坡工程中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分为极限平衡法和数值分析法2大类,文章对它们各自的主要愿理、特点及其优缺点等进行了阐述。首先,根据经典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有必要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预报方法。其次,针对经典算法BP网络存在的某些缺陷,提出了一种交替迭代算法神经网络,以提高其非线性映射能力和泛化能力。交替迭代神经网络算法通过解2个阶数比较低的线性代数方程组,逐步求得连接权值的。以此提高收敛速度,且有利于寻求最优解。作者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程序。分析了建立边坡岩体稳定性预测网络模型的建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最后,基于已有的40个岩石边坡工程实例进行所建立的神经网络的训练和边坡稳定的预报,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边坡稳定性预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度。  相似文献   
90.
进口水流条件及河道周界特征的改变是促使分汊河道主支汊交替的两大主要因素,不同类型的汊道对两者敏感性存在差异,辨析不同汊道主支汊交替的主导因素是预测汊道演变的前提。以长江中游分汊河道为参考,通过调整进口水流动力轴线走向及两汊的长度比设置了30种概化方案,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探讨上述两种因素对主支汊交替的影响。结论表明:两汊长度比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汊长比低于此临界值时,进口主流动力轴线的偏移是影响主、支汊交替的主要动力因素;超过此临界值后,进口水流条件变化对汊道分流格局的影响将会明显减弱,影响主支汊交替的主导因子将转换为汊道间的阻力对比关系;通过概化计算得到此临界值约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