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279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1.
利用主成分像元分解分析法提取植被信息,计算了城市地面亮温、NDVI、主成分像元分解分析3幅图像的样带分形维数,分析了3幅图像及其样带分形雏数的特征,探讨了地面亮温与植被的关系。实例结果表明,当地表覆盖多为同质时,地面亮温分形雏数较低,主成分像元分解分析法比NDVI能更有效地提取植被信息,更适合用于地面亮温的研究。  相似文献   
512.
东南沿海MODIS图像自动云检测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简单有效的云检测算法,该算法能够实现对MODIS白天图像的自动云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性估计表明,总体的云像元检测精度和无云像元检测精度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13.
卫星遥感揭示的青藏高原上MCS活动特征及东移传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98年6—8月日本GMS红外辐射亮温(Tbb)资料,对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活动进行了自动追踪,得到了高原上夏季MCS的大小、强度、活动区域及生命史、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HLAFS)的数值分析格点值,研究了MCS的东移传播与其周围环境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400hPa和500hPa两个层次上有利于MCS移出高原的物理量场概略模型图。  相似文献   
514.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的东海热带气旋预报模式,讨论用卫星亮温资料变分同化初始温度场及相对湿度场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400—925hPa模式层的温度场、相对湿度场和温度场的变分同化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预报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15.
2001年夏季风活动与我国南方暴雨某些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GMS TBB资料对2001年亚洲夏季风活动作了诊断分析,得到中南半岛和我国南海共经历了3次季风爆发过程,且强度都强于历史同期水平;揭示了印度—孟加拉湾、中南半岛以及我国南海3个季风区季风爆发与间歇的特征。分析了季风对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次(6月上旬至中旬初、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末)暴雨过程的影响,指出季风爆发及其与北方南下冷空气的结合,是造成东南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强降水的必要条件,从而为该地区强降水过程预报提供某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16.
胶东半岛冷流降雪与海气湍流感热输送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于志良 《气象学报》1998,56(1):120-127
为了探讨海气界面感热输送在冷流降雪形成中的作用,文中给出海气界面感热通量密度公式及感热垂直涡动输送过程,最后给出西北冷流移经渤海面时海面输送给大气的总热量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指出,海气温差及冷气团在陆上时的稳定度是影响输送热量的多少,进而能否形成冷流降雪的重要因素;渤海面向大气输送总热量在50Jcm-2以上或海表水温与冷空气入海前地面气温之差在11.5℃以上,胶东半岛产生冷流降雪的机率很大。  相似文献   
517.
近40年郑州冬夏气温突变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郑州市南郊气象观测站近40年来冬季和夏季气温突变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与北郊城市站的温差序列的突变特点,结果表明,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均存在突变,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冬季气温增温较快。  相似文献   
518.
利用地闪探测系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河南省一次雷暴过程的地闪特征及其与云体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雷暴整个生命史中负地闪占据主导地位,占总地闪的99.5%;地闪平均强度与地闪频次存在负相关关系;初次地闪出现时雷暴强度迅速增强;40 d BZ强回波顶高、6 km高度50 dBZ强回波面积以及5 km高度之上50 dBZ强回波体积与地闪频次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整个雷暴过程中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91和0.93,而在雷暴不同发展阶段3种雷达参量与地闪频次的相关性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地闪一般分布在6 km高度雷达回波≥40 dBZ、云顶亮温≤200 K的区域,有助于识别强对流区。  相似文献   
519.
本文分析了引发Jmax灯亮的三种原因。即X线管电流检测回路R33电位计故障;KV参数值产生回路V24管击穿故障,以及灯丝初级加热回路V2管软击穿故障,所以导致的高压发生器低电流保护,Jmax灯亮,不同的是前二项原因使曝光开始即刻Jmax灯亮。  相似文献   
520.
福州市热岛效应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1988年和1992年福州市卫星图像,对福州市热岛效应进行动态研究所,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热岛范围内高温区增加,热岛范围明显扩大,尤其是市区东部施展最快,在1988-1992年4年中福州的热岛范围向东扩展了约15km^2,同是热岛外围小热岛也不断涌现,在这些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福州市热岛效应动态变化的原因以及减轻热岛效应影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