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79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31.
温度应力下海底管线的整体屈曲是海底管线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不埋或半埋的海底管线较易发生水平向整体屈曲。海底管线会因为制造的缺陷或铺设的原因而具有初始变形,即初始侧向变形。研究了初始侧向变形对海底管线整体屈曲的影响,应用小变形理论建立了单拱侧向变形和反对称双拱侧向变形管线发生低阶模态水平向整体屈曲的理论分析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初始侧向变形形态、侧向变形幅值以及地基土体强度特性对管线水平向整体屈曲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侧向变形的存在使管线更易发生整体屈曲;而反对称双拱侧向变形比单拱侧向变形更易引起管线整体屈曲;随初始侧向变形幅值的增加管线发生整体屈曲所需要的温差降低,且整体屈曲变形形态有所改变管土间摩擦系数的增加会提高管线发生整体屈曲的温差,从而提高管线抵抗整体屈曲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32.
风廓线雷达对天山中部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探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虎  王敏仲  阮征  高联辉  魏刚 《气象》2014,40(12):1513-1521
应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对天山中部巴音布鲁克201 2年8月8日22:00到8月9日04:00的层状云降水过程进行探测试验研究。利用垂直速度功率谱数据计算得到谱参数,根据谱参数的变化特点确定了0℃层高度为1100~1900 m。并对0℃层以下600~1100 m进行了雨滴谱的反演,反演结果说明了中粒子和大粒子浓度的多少是引起回波强度大小的主要因素。由雨滴谱计算得到了此次降水过程的降水强度和液态水含量的时空演变图,在变化趋势上和回波强度是一致的,建立回波强度和降水强度的关系为:Z=76.5 I~(1.6)。  相似文献   
533.
利用2010年7月27日21时至7月28日20时发生在吉林省中东部强暴雨期间的地闪、风云卫星TBB、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加密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对比方法,分析地闪活动特征及其与强对流系统和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中负闪占总闪的95.7%,负闪频数和总闪频数的逐时演变完全一致且呈现两峰两谷趋势,正闪峰值与总闪、负闪峰值出现时间基本同步。正负闪6min演变均表现为多峰波动,负闪的波峰提前于正闪波峰6min左右。地闪发生在长春雷达组合反射率大于35d Bz的区域和TBB等值线密集区;正闪主要出现在云顶黑体亮温大值区前部。逐时地闪峰值与逐时降水峰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地闪峰值提前于降水峰值4h出现,强对流上升阶段降水强中心未出现在地闪密集区,对流性暴雨下降阶段和中间阶段降水强中心位于地闪密集区。  相似文献   
534.
根据2012年5、11月2次船载GPS探空资料,结合CFSR再分析、OISST海温、沿岸站位L波段雷达数据等,对黄东海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GPS探空数据表明,正的海气温差产生对流边界层,负的为稳定边界层。相比陆地边界层,MABL的日变化很小。5月份,MABL较低,暖区的海气温差大小与MABL高度相关,而冷区风切变的影响较为显著,太阳辐射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MABL高度。11月,MABL远高于5月,海气温差、太阳辐射均能影响MABL高度,风切变贡献很小。5月份海洋锋暖水侧的水汽能到达MABL以上,冷水侧水汽则维持在MABL中;11月水汽被限制在MABL以内。通过青岛、洪家站的L波段雷达数据对比,得到沿岸地区的大气边界层具有与MABL相同的季节变化,能够代表黄、东海MABL特征,但日变化更加剧烈,因此在替代研究海上MABL日变化时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53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及相关定量产品,分析了2013年8月18—19日浙江北部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热带低压是此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低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偏东风急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水汽和能量条件。(2)热带低压具有明显的不对称结构,其中心随高度西倾;强对流云团主要分布在500 hPa低压环流北侧,也是此过程强降水的直接制造者,其移动演变与强降水区移动演变一致。(3)卫星云图及相关产品分析表明,相当黑体亮温(TBB)、射出长波辐射(OLR)低值带对强降水区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其值大小对降水强度有较好反映;在实际业务中,可结合实况和卫星云图及相关定量产品对预报及时作出订正。(4)此过程水汽主要来源于东海,边界层为水汽通量辐合区;强降水区与850 hPa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垂直;地面中小尺度系统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抬升条件;杭州湾喇叭口地形对降水有明显增幅效应。  相似文献   
53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等,对陕西关中2011年9月5—6日的连阴雨中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700hPa切变线、陇南低涡、西南急流和地面冷锋为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水汽主要来源于700hPa;影响系统建立先于强对流云团发展3h以上;对流云团沿着700hPa切变线分布区域发展;暴雨时段始终维持强倾斜上升运动;暴雨区落区位于对流云团西侧θse值密集区附近,降水强度随着云顶亮温的降低而增强;700hPa暖湿气流沿850hPa冷垫爬升,冷暖交汇偏北,强降水发生在冷平流区。  相似文献   
537.
微波遥感传感器在36.5 GHz通道会因雪深超过其穿透深度而出现信号饱和,从而导致雪深被低估。针对该问题,首先建立了18.7 GHz与36.5 GHz通道亮温差和10.7 GHz与18.7 GHz通道亮温差相结合的积雪深度分层反演新方法,然后利用GCOM-W1星上搭载的AMSR2传感器数据估算了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新疆每日积雪深度,结合同期的气象站点观测数据与野外实测数据对遥感反演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能够很好识别新疆地区积雪的空间分布状况,雪深的估算结果明显优于常用的Chang模型。  相似文献   
538.
正家乡的玉米花,既没有超市里那样华丽的外表,也不如爆花机里加工出来的大小一致。但这种玉米花令我难舍难忘、情有独钟。我的家乡在栾川县三川镇。由于这里由三条沟川组成而取名为三川。三川镇海拔1240米,因为昼夜温差大,主要农作物只有玉米、土豆,还有少量大豆,且一年一熟,所以,用这里的玉米加工后的玉米糁不仅远近闻名,而且,爆炒出来的玉米花更是堪称一绝。过去的三川,因为人多地少,每年出产的玉米仅供人们食用六七个月,所以在那个年代想饱餐一顿玉米花也是一种奢侈。但是,对于家庭比较富裕的人家来说,  相似文献   
539.
正"是不是对于张家界来说,没有亮黄牌就比亮了一定好呢?也不见得。"对于张家界,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会长陈安泽算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前前后后到过张家界数十次"。2010年,正是在陈安泽等人的发起和大力推动下,"张家界地貌"被国际学术界正式认定。作为一个相当熟稔地质公园体制和规则的地质专家,对于此次张家界历时一年的"摘牌危机",陈安泽有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40.
以株洲市为研究区,选取两期Landsat TM/ETM+影像,利用IDL分别反演出地表亮度温度;选择训练区域,利用ENVI的最大似然算法对两期株洲市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以此作为基础分析了株洲市城市热岛范围、强度变化,以及土地利用类型/覆盖(LUCC)变化。结果显示,1999-2006年间,随着株洲市城市不断的扩展,城市热岛范围和热岛强度都有加强趋势;城市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引起了地表亮温的时空演变。研究表明,水体和植被具有良好的降温作用,而城镇建设用地和裸地则是城市热岛效应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