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2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1867篇
大气科学   289篇
地球物理   483篇
地质学   835篇
海洋学   239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242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简述了桩自平衡测试法的原理、荷载转化方法,探讨了上段桩、下段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确定存在的问题。对青岛市某工程的桩自平衡测试结果表明,桩自平衡测试技术具有具有试验装置简单、投资较低、缩短测试时间、测试结果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管灌注桩,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桩基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992.
这里简述和图示了单极~偶极、偶极~偶极装置测深原理及野外布极方式。根据单极~偶极装置视电阻率与偶极~偶极装置视电阻率存在的内在关系以及"等效电阻率法",推导出了偶极~偶极装置视极化率与单极~偶极装置视极化率的数学表达式。将时域激电单极~偶极装置测得电参数的数据,转换为偶极~偶极装置的数据,并对二种测深装置视电阻率、视充电率分别进行二维反演、成图及对比,结合测区简要地质特征,显示二种装置测深取得了较好的地质勘探效果。最后,分析了这二种装置测深反演结果相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3.
RTK技术的测量成果是WGS-84坐标系下的数据,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使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需要将WGS-84坐标进行坐标转换。该文通过实际测量,介绍了2种坐标系统间平面坐标转换的方法及其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94.
论述了电子平板测绘系统( E P S S) 数据向 Arc View 数据转换过程中的符号问题,提出了转换时在生成的dbf 属性表中增设一字段贮存符号代码,然后建立包含符号代码和符号的符号字典,利用 Avenue 编程实现相应地物要素的符号表示。  相似文献   
995.
空间平滑算法是相干信源波达方向(DOA)估计中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只适合于均匀线阵.提出一种基于均匀圆阵(UCA)的相干信源DOA估计方法.方法是将均匀圆阵结构转换成虚拟均匀线阵结构,把前后向空间平滑技术应用到虚拟均匀线阵中,进行相干信源DOA估计.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60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呈北东—南西向将松潘—甘孜褶皱带和华南地块分割开。前者主要是由一套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组成 ,分布在古特提斯海的东缘。后者由前寒武纪基底和上覆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盖层组成。位于汶川—茂汶断裂以东的前龙门山存在一系列倾向北西的逆掩断层 ,它们将许多由元古宙和古生代岩层组成的断片向南东置于四川盆地的中生代红层之上 ,构成典型的薄皮构造。许多研究由此断定松潘—甘孜褶皱带和四川盆地之间在中生代发生过大规模的北西—南东向挤压。然而 ,汶川—茂汶断裂西侧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内部的挤压构造线大多是垂直于而不是平形于龙门山断裂带 ,这表明当时的挤压应力不是北西—南东向而是北东—南西向。近年来在龙门山构造带内发现 ,在三叠纪时龙门山断裂带在发生推覆的同时还经历过大规模的北东—南西向的左旋走滑运动 ,协调走滑运动的主要构造为汶川—茂汶断裂。走滑运动的成因与松潘—甘孜褶皱带北东—南西向缩短有关。汶川—茂汶断裂的左旋走滑在龙门山的北东端被古特提斯海沿勉略俯冲带的消减和发生在大巴山的古生代 /中生代岩层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收 ,在龙门山的南西端被古特提斯海沿甘孜—理塘俯冲带的消减和松潘—甘孜三叠纪复理石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  相似文献   
997.
998.
金塔南山岩带形成环境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表明金塔南山岩带是通过转换挤压作用把性质各异、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的岩石会聚而成的变质地质体 ,其中主要组分斜长角闪岩的Sm -Nd等时年龄为 74 5±59Ma ,原岩为玄武岩 ,分属钙碱性系列和拉斑系列。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平坦型 (拉斑系列 )到富集型 (钙碱性系列 ) ;相对N—MORB ,低Ti,富集LILE ,相对亏损HFSE ,Nb、Ta、Ti表现为明显的负异常 (钙碱性系列 )到无异常 (拉斑系列 ) ;INd(t) =0 51193,14 3 Nd/14 4 Nd =0 512 878,εNd(t)=+4 9± 0 2 ,推测斜长角闪岩应为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岛弧岩浆作用的产物。提示本岩带是在新元古代中期华北克拉通与塔里木克拉通之间的古大洋俯冲消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9.
涂方旭  李雄 《广西气象》2001,22(4):40-43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广西80多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统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提出了广西杂交水稻安全制种应注意的一些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由于应力的集中、积累,导致岩石介质磁性发生变化,即产生震磁效应。研究表明地磁短周期变化与地震发生前后出现的地磁扰动关系密切,不同频率的电磁感应场,携有不同频率电磁波穿透深度地层的介质信息。对地磁扰动场信息进行提取,计算,分析,可以获得与其相关的地震前后地磁场的变化特征。1997年1月21至4月16日,新疆伽师地区(76.6°~77.2°E,39.3°~39.8°N)发生了强震群活动,6级以上地震7次,5级以上地震4次。随后在5月17日,6月24日又分别发生两次5级地震。该震群活动6级地震时间间隔短、分布范围小,仅在3个月的时间内,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