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09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744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广东玉水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MVT(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带东段,铜铅锌矿体主要呈不规则囊状产于下石炭统忠信组滨海相石英砂(砾)岩和上石炭统壶天群白云岩之间,少量呈不规则脉状分布于白云岩中。其主矿体中铜的品位极高,2013年入选品位为15.5%;矿石主要呈块状,少量浸染状。矿石矿物主要包括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方铅矿、浅色闪锌矿、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局部偶见石英。发育赤铁矿-磁铁矿和硫化物两个成矿阶段。选取主成矿阶段——硫化物阶段硫化物矿石中的闪锌矿和石英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玉水流体包裹体主要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气液比5%~20%,均一温度范围为90~289℃,其中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90~289℃,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10~287℃,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25~210℃,包裹体盐度范围集中在8%~15%。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是H_2O,个别气相成分CO_2。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表明玉水铜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层控的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92.
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低硫型和高硫型浅成低温金矿床概念提出及成矿模型建立之后,相继发现一些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不具上述两类矿床端元的成矿特点,相反兼具过渡性质;很多学者将其作为单一矿床类型,定义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作为一个新的矿床类型,中硫型矿床是否有单独划分的必要?该类矿床具有什么样的地质特征?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令人困惑。本文从大量文献中,在全球范围内甄别出24个比较明确的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基于其基本特征和研究进展的系统梳理与分析,从中硫型矿床的时空展布、地质特征、矿物组合、金属源区特征、中硫型与高硫型金(铜)矿和低硫型金矿的主要区别,以及目前国际研究进展及难点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中硫型金多金属矿床具有如下六大特征:(1)发育富碳酸盐-贱金属硫化物成矿体系,碳酸盐矿物可见于各成矿阶段热液脉系中,尤其在热液晚阶段以碳酸盐矿物为主;贱金属硫化物主要为Cu、Pb、Zn、Fe等的硫化物;(2)发育中硫化态矿物组合,如贱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黝铜矿等;可少量发育明矾石和冰长石;(3)含矿脉系中富硫化物(总量大于5%),且在斑岩铜矿系统中较富黄铜矿;(4)普遍发育浅色贫铁闪锌矿(有待进一步证实);(5)普遍赋存在挤压岛弧背景下斑岩Cu-Au-Mo矿的外围;(6)空间上可与高硫型和低硫型金多金属矿床共存。普遍发育斑岩型Cu-Au-(Mo)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世界著名三大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同样具有形成中硫型矿床的有利成矿条件。未来关于中硫型矿床的研究亟需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目前尚未有文献对"富碳酸盐-贱金属(Cu、Pb、Zn、Fe等)"进行详细报道,这种成矿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流体中CO_2、H_2S及贱金属元素对Au的运移和沉淀有何影响?此问题是认识中硫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的关键所在。(2)中硫化态矿物的矿物(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等)的沉淀环境?与高硫化态、低硫化态矿物有何区别?(3)从成矿系统、成矿过程和矿物形成的复杂性来考虑,显然以闪锌矿中Fe S的含量多少作为区别IS型、HS型、LS型矿床的特征地化标志过于简单,且与已有关于闪锌矿的矿物学研究成果相矛盾,因此仍需进一步工作。(4)早期形成的作为赋矿围岩的火山岩地层或者次火山岩体是否提供了成矿物质?是否充当了浅成低温热液矿物沉淀的地球化学屏障?其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以上问题的解决可辅助揭示IS型矿床的成因机制和形成过程,并为同类型矿床的勘查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93.
各全国性学会,各有关单位: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相似文献   
994.
青藏高原新生代主要隆升事件:沉积响应与热年代学记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在青藏高原及邻区近10年完成的1:25万地质填图资料,通过对全区92个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分布格局、充填序列和时空演化分析揭示出,古新世-始新世藏南和新疆叶城地区是新特提斯残留海的一部分,青藏腹地为广阔的近海冲积平原,东部的松潘-甘孜和藏东一带为隆起区,班戈、昆仑和阿尔金初步隆起,高原总体地貌格局为东高西低.渐新世期间,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崛起,昆仑-阿尔金-祁连进一步隆起,造成了整个高原的周缘为山系、腹地为盆地的宏地貌格局.新近纪期间,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带、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进一步较大幅度隆起;构造隆升事件的低温热年代学记录也显示出青藏新近纪强构造活动主要分布在青藏周缘的藏南、西昆仑、阿尔金、藏东及川西等地区,并表现出大体同时性,集中表现出大约13~8和5Ma以来的两次重大隆升期.高原从古近纪的东高西低格局,经历了新近纪全区的不均衡隆升和拗陷,最终铸就了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青藏作为一个统一的高原发生了重大的地貌反转事件.  相似文献   
995.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分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明矾石-高岭石型两类,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和蒙古-鄂霍次克带,形成了许多超大型和大型金矿床.矿床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与陆相火山岩和火山机构有密切的关系,已发现矿床的形成时间以中、新生代为主.矿化发生于火山作用后,火山体系脆性断裂带和深部侵入体的发育使地下水循环,具有大量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是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6.
用正交化均生函数模型做春季低温阴雨结束期长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洁琳 《广西气象》1999,20(2):9-10
把均生函数正交化作为因子,用双评分准则最后确定因子建立模型,做玉林市1996年、1997年、1998年夏季低温阴雨结束期长期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我国夏季低温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利用改进后的大气环流谱模式,进行长时间积分,模拟青藏高原积雪的年际变化。分别对模拟结果的多雪年和少雪年夏季温度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冬春多雪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比常年低,而南方地区夏季气温比常年偏高,少雪年则结论相反。同时结合历史实况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东北夏季低温易发生在青藏高原多雪年,而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夏季低温与青藏高原积雪异常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8.
李在蒙山县引种已有5a李不挂果现象较为严重,利用蒙山和李原产地气象要素对比分析发现,花期的天气因素是蒙山县李不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鄂西东岳中低温热液充填型大理石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来时  朱明  吴立  杨世忠 《矿床地质》1999,18(3):235-243
通过对东岳大理石矿的地质特征、矿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矿物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矿矿必于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成矿温度140 ̄220℃,成矿溶液来源于大气降水。这类矿床是甸大理石矿新类型,对鄂西、河南、广西等地同类矿床成因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选取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岩石经过预加工处理后,使之处于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强热辐射变化的环境中,以调查寒冷条件中的岩石在强烈热辐射作用下的表现。实验表明,寒冷条件下较强的热源辐射可以产生快速的环境温度变化,并导致相应的岩石内部温度变化,这种变化幅度可以使矿物产生强烈的胀缩并导致岩石内部结构的破坏。岩石的组构决定着其风化的进程,这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岩石在水饱和与盐饱和的条件下,实验后的超声波传输速率与重量变化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