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8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406篇
测绘学   484篇
大气科学   768篇
地球物理   702篇
地质学   348篇
海洋学   318篇
天文学   258篇
综合类   225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建立了一种特殊坐标系,从理论上推导了磁异常强度、全梯度模信号、张量梯度模信号和拉普拉斯信号等物理信号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它们具有的物理性质。 采用仿真计算表明:拉普拉斯信号在空间的等值面非常接近于球面,其在平面上的等值线极大值对应磁性目标中心位置,而其他三种信号在平面上等值线极大值与磁性目标中心位置则存在一定的偏差。 而且四种物理信号随测点至磁性目标中心间距离的衰减速度也存在差异,其中, 拉普拉斯信号与距离呈 5 次方衰减,磁异常强度与距离呈 3 次方衰减,而全梯度模信号和张量梯度模信号与距离都成 4 次方误差。  相似文献   
102.
蓝藻钙信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钙离子在蓝藻信号传导中的潜在作用进行了研究。大量证据表明,蓝藻能够“感知”与“区分”不同的环境刺激,并以钙瞬变的形式产生反应。这是不同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钙离子的内流或外流的结果。由氮缺乏所引起的钙信号对丝状蓝藻鱼腥藻异型胞的分化非常关键。鱼腥藻PCC7120中钙结合蛋白(CcbP)的发现为钙信号在蓝藻中的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CcbP的降解或表达下调是氮缺乏时钙信号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与真核生物相比,蓝藻钙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机制还不清楚。因此,为了解钙信号如何在蓝藻中发挥作用,还要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从细胞水平了解钙信号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3.
《海洋世界》2010,(7):6-6
网速多快才算快?如果你对目前的速度已经满意,那么如果它再加快千百倍,感觉如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互联网,这种新技术通过消除光信号与电信号之间不断切换的过程而大幅提升网络传输速度,同时还能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04.
林云峰 《水文》1989,(6):57-57
一、问题提出缆道测流信号的传输一般有有线和无线法两种。有线法费用高,维修养护不便,而且经常出现断线现象;而无线法要求绝缘程度高,部件加工和维修困难,还因多数采用电子放大线路和振荡电路,故障率高。为此,笔者经过多次试验,研制成功一种简单可  相似文献   
105.
106.
本文介绍了利用在南极长城站接收来自RWM(莫斯科)和RID(伊尔库茨克)台的授时信号的无线电波时延的测量方法,并依据1991年4月至1991年9月所测量的传播时延数据分析了电波传播路径。说明了沿长、短大圆路径的传播时段。判定存在着非大圆路径传播并阐明了关于非大圆路径传播的一些变化规律。对非大圆路径发生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108.
初夏亚洲季风区环流低频振荡与长江下游持续暴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主成份分析和非整数波功率谱分析研究了1991年初夏亚洲季风区逐日500 hPa环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主成份分析得到的前5个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与各个季风系统的活动有关,其时间系数存在显著的12—22天准周期振荡和28—31,43—65天的低频振荡周期,它们与长江下游暴雨形成有密切联系。当第一主成份从谷点上升且第二主成份稳定地增大(减小)时,长江下游出现持续暴雨。亚洲副热带海洋加热异常和海陆热力差异产生的不均匀加热分布激发的各种低频波及其相互作用导致向热带外能量频散的异常,是引起长江下游持续暴雨的  相似文献   
109.
介绍深地震测深模拟磁带资料在CROMEMCO型微机上实现A/D转换的方法及其效果。在实现A/D转换研究中,进行了时标信号采集方式、六响信号处理、模拟回放电路改进等方法的试验,从而提高了A/D转换精度与效果。经对海城震区实际资料分析可知:该系统A/D转换精度达到了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