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2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季风的故事     
痴鱼 《海洋世界》2012,(10):40-42
在海边生活或到海边旅行过的人,都有沐浴海风的经验。但很少有人会思考,这些湿润的海风除了带给我们美好惬意的感受,对于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少意义?其实,平日熟悉的海风有很多不同的名字,季风、信风、舶风以及略带诗意的黄雀风和落梅风……中国从唐朝开始,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而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海上航路。那时的人们已经非常懂得利用季风航行,著名的鉴真东渡就借助了季风。公元748年,荣睿、普照再次来到大明寺恳请鉴真东渡,鉴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从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  相似文献   
72.
1998年7月20~23日 (“98.7”) 发生在鄂东和鄂西南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 不仅与700 hPa上低涡切变线的生成和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而且与沿低涡切变线相继生成和强烈发展的MαCS与MβCS直接关联。利用非静力模式MM5.V2.12成功模拟提供的高分辨输出资料对这次特大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的热量和水汽收支进行了诊断。结果发现:当有强对流发生并伴有强降水时, 就会有强的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出现, 而强的Q1与Q2和强降水区基本是对应的; Q1随高度增高而增大, 最大加热位面基本上都在486.1 hPa (σ=0.54) 附近; 在对流层深厚的中空加热层是积云对流活跃和强暴雨持续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热力机制; 在对流层上半部的相对冷层为暴雨区上空积云对流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热力不稳定条件, 积云对流在中、低空的凝结潜热不仅加热对流层中层大气, 而且向高层输送, 加热高层的环境大气; 在暴雨初期, Q2的双峰结构与低空层积云及中空积云对流凝结变干有关; Q2的中空峰值大体与Q1的峰值相应, Q2的深厚变干层与Q1的深厚加热层非常一致。 诊断结果表明, 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成功模拟的高分辨输出资料对Q1和Q2进行数值诊断是可行的。通过对强暴雨过程Q1和Q2的诊断, 可为改进积云对流参数化中加热和增湿廓线提供可靠的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73.
边界层辐合线发展成飑线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张群  张维桓等 《气象科学》2001,21(3):308-315
利用高分辨率η坐标模式,以一个实际飑线个例的常规资料为初值,通过嵌入一定强度的边界中层尺度辐合线,进行了边界层辐合线型飑线激发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飑线实例的大尺度环境场提供了累积的有效浮力能,小尺度积云对流则通过对流翻腾提供高层水汽凝结潜热加热和低层降温冷却,而中尺度幅合线通过提供带状辐合上升运动,起着胚胎和组织积云对流的作用,这样大、中、小三种尺度相互作用导致了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发展成为飑线。  相似文献   
74.
纯积云降水与积层混合云降水加热剖面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1991年7月吉林省连续出现的两次较大的、不同性质的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分析发现,7月20日的在暖区中发展起来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纯积云暴雨过程,其视热源(Q_1)的垂直剖面呈双峰状;7月21~22日,在稳定的气旋降水中嵌有中尺度积云对流降水,其视热源剖面峰值较低,位于550hPa左右。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天气系统中积云加热剖面的峰值高度是不同的,而这一差异对大尺度环境流场的反馈作用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5.
文章对1991年7月吉林省连续出现的两次较大的、不同性质的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分析发现,7月20日的在暖区中发展起来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纯积云暴雨过程,其视热源(Q1)的垂直剖面呈双峰状;7月21-22日,在稳定的气旋降水中嵌有中尺度积云对流降水,其视热源剖面峰值较低,位于550hPa左右,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天气系统中积去加热剖面的峰值高度是不同的,而这一差异对大尺度环境流场的反馈  相似文献   
7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等,对风暴系统在华北中部加强发展为飑线并产生地面大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7年8月5日,在冷涡影响下,华北中高层有干空气渗透,具有条件不稳定层结,11:00天津订正探空CAPE高达3184J·kg-1,且低层水汽充沛,有利于雷暴大风和湿对流的产生。②风暴出流边界与华北中部地面辐合线合并,且东南部地面露点更高,是飑线系统在华北中南部强烈发展的重要原因。③高温高湿环境使得风暴向南传播,在西偏北的引导气流作用下,最终风暴向南偏东方向移动。④北京探空0~6km垂直风切变达到3.3m·s-1·km-1,气流在前侧上升后侧下沉,强垂直运动与强垂直风切变作用产生了强旋转,使飑线系统初期具有中气旋特征。⑤中层强辐合和风暴顶辐散产生强下沉气流,地面最大风出现在中气旋发展阶段和冷池合并阶段。  相似文献   
77.
湖南省夏秋季积云可播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嗣荧  熊华南 《气象》1993,19(3):13-16
  相似文献   
78.
改进的Kuo-Type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热力学方程和水汽方程两端作计算的对比,指出Kuo-Type参数化方案的一种改进型Krishnamurti回归方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应用的不足之处,同时结合本地区的积层云共存及相互作用的事实,以实用性为目的,提出一种改进的Kuo-Type参数化方案。它具有以下特点:积云对流发生的判据具有区域特点;采用Krishnamurti的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对流参数,但不从统计回归中求得,而是直接由“实时资料  相似文献   
79.
中尺度和云模式嵌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蓉  李劲  王志斌 《气象》2006,32(5):16-21
利用嵌套Mesoscale Analysisand Process System(MAPS)模式提供离作业时间最近的湖北省77个县站大气层结状况,以弥补积云模式对于探空层结信息的需求;根据天气类型分析,获取湖北全省县站级一维积云模式初始扰动参数。20次嵌套试验统计表明:中尺度MAPS模式和积云模式的嵌套实现了多站点积云群的模拟,县站级降水预报和实际雨量偏差小于20%的站点数占到总数的58.2%;以2003年7月9日湖北省降水为例,利用嵌套模式对全省77个县站进行嵌套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嵌套尤其有利于午后积云降水模拟,通过自然模拟计算和多站点积云群催化对比分析,能够较好地提供县站级增雨潜势量化预测。  相似文献   
80.
中国关于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刘一鸣 《气象学报》1998,56(2):247-255
文中简要评述并比较了4类积云参数化方案,着重总结了各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在中国的应用,最后结合中国特点讨论了积云参数化方案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