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7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866篇
测绘学   646篇
大气科学   961篇
地球物理   501篇
地质学   1115篇
海洋学   531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78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宋城杰 《地理教学》2004,(12):39-40
作为现代地理研究的前沿,GIS可以很快完成原来需要大量时间才能处理的工作,尤其是地图制作和分析方面的工作,从进行全球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探索,如板块构造和火山地震带分布之间的关系,到对自己居住的城市和社区的观察,如社区的文化设施分布等,GIS都可以发挥其卓而不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2.
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机遇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从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和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景两个侧面阐述了美国劳工部把地球空间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一起确定为新出现的和正在飞速发展中的三大最重要的技术的原因 ,并分别从时空信息获取、加工、管理和服务 4个方面对地球空间信息未来的技术发展作了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133.
基于全球超导重力仪观测研究海潮和固体潮模型的适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国际地球动力学合作观测网络中20个台站22个高精度重力潮汐观测系列综合研究了目前使用的海潮和固体潮模型的适定性. 对原始观测数据实施仔细的预处理, 利用国际标准算法计算了潮汐重力参数. 基于负荷理论和不同全球海潮模型获得了8个主波的重力负荷矢量, 用二维平面插值技术获得了14个小波的负荷改正值. 顾及不同潮波振幅特征, 提出了计算台站平均观测残差和剩余残差矢量的“非等权均值法”, 分析了海潮负荷改正的有效性和振幅因子与理论模型间的差异, 同时还讨论了仪器标定问题. 获得了经海潮负荷改正后全球各台站平均潮汐重力参数, 结果说明观测与理论模型间的差异小于0.3%, 最大仪器标定误差不超过0.5%. 另外文章还用地表重力实测数据证实了Mathews理论中相对于周日O1波而言, K1波相位滞后略呈正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4.
近半个世纪来,由于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全球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以全球变暖为标志的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主题。按照最近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的解释,全球变化应包括大气成分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人口增长、荒漠化等内容。全球变化对所有生态系统均产生了影响,甚至对脆弱的生态系统如泥炭地(peatland)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5.
2005年2月16日,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终于生效,标志着人类在与气候变暖进行斗争中迈出的第一步,但也仅仅是第一步,因为要真正战胜气候变暖的挑战,人类还必须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探索。  相似文献   
136.
137.
《贵州地质》2005,22(3):F0003-F0003
8月26日~29日,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来自全球各地的200多名华人地质学家和地质科技工作者共同切磋地学前沿问题,陈毓川、谢学锦、任纪舞、翟裕生、裴荣富、卢耀如、刘嘉麒7位院士参加了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38.
趣闻     
《海洋世界》2014,(5):63
<正>地球的气候逐渐变暖这已是一个不争的现状,而全球变暖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海平面上升。一是海水遇热膨胀,目前上升的海水中有三分之一源于此;二是冰雪融化,眼下主要是高山上的冰川,但未来更大的威胁来自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冰原。由于海平面上升,到2070年,亚洲太平洋地区将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失去家园,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是不久前,一家澳大利亚研究机构做出的报告结论。报告还指出,中国、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和  相似文献   
139.
全球地面降水月值历史数据集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溯  徐文慧  许艳  李庆祥 《气象学报》2016,74(2):259-270
全球降水历史数据是开展气候、水循环等研究的基础。收集整理全球12个数据源降水历史月值资料,通过站号、站名甄别不同数据源中相同台站,对344个通过相关系数、一致率、均值t检验、方差F检验的台站多源资料进行拼接,尽可能多地融合各套数据产品优势,最终形成全球降水历史月值数据集(CMA Global PrecipitationV1.0, CGP)。数据集重点解决当前国际数据产品在东亚地区站点稀少、同时应用多套数据应用门槛较高等问题。数据集收录3.1万个台站共计1.87×107组月降水记录, 4152个台站序列长度达百年。与美国大气海洋局(NOAA)的全球降水数据集(GHCN-M V2.0)对比,CGP新增1万个站点、0.5×107组有效观测记录和1030条百年序列,其中141条百年序列通过多源整合技术获取。CGP的站点和数据量优势主要体现在东亚、东欧、西伯利亚等站点稀疏地区。基于CGP分析的全球降水时空特征与国际同类产品的结果较一致。新增的数据虽然没有改变全球降水分布的总体特征,但对区域性的百年降水变化检测有一定影响。基于CGP的全球降水百年序列结果显示,20世纪前半叶全球降水量偏小,近20年是1900年以来全球降水量最大的时期,各纬度带、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降水长期变化趋势呈现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0.
以南京市1954—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南京市灰霾天的长时间变化规律并从气候角度探讨其变化原因。南京市的霾日数近60 a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20世纪50年代的40 d/a已增加至21世纪的230 d/a左右,气象行业标准界定的霾日与人工观测的霾日长期变化趋势一致,前者在南京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南京市雾霾混合日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对应的相对湿度在不断降低,这可能是雾霾日向霾日转换,雾霾日数降低而霾日数增多的关键因素。南京地区能见度不断降低,近30 a里约下降8.4 km,霾日数与能见度相关系数高达-0.91,随着能见度的降低,灰霾天数几乎线性增加。南京地区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在1985年以后大幅降低,已从约80%下降至68%左右,湿度与霾日的相关系数为-0.72,随着湿度的降低,霾日呈上升趋势。南京年平均温度1985年后明显上升,升高了1.8℃,其中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上升幅度最小;年均温度与霾日数呈现出明显正相关,和相对湿度呈现明显负相关,温度的升高将造成相对湿度的降低,进而造成霾日增多。南京的年平均风速1978年后不断降低,到20世纪末约降低1.5 m/s,风速与霾日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随着平均风速的降低,霾日数不断增多。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南京市霾的长时间变化受到各种气候因子的影响,能见度、相对湿度、温度和风速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