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2篇
  免费   1603篇
  国内免费   2942篇
测绘学   1336篇
大气科学   5812篇
地球物理   993篇
地质学   1962篇
海洋学   1106篇
天文学   362篇
综合类   497篇
自然地理   1229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565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588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475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321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380篇
  1996年   317篇
  1995年   295篇
  1994年   301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239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温景嵩教授,是我国微大气物理学尤其是气溶胶物理学的著名科学家。1933年2月4日出生于北京。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大附中,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曾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957年至1971年)和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71年至1984年)工作。1979年10月至1982年2月,为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高级访问学者,师从当代国际流体力学大师Batchelor教授。1984年起到现在为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中国颗粒学会荣誉理事,北京大学优秀校友,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美国气溶胶学会会员,纽约科学院院士。几十年来,温景嵩教授从事微尺度大气运动中的气溶胶物理等过程的研究,做出了一系列创造性成就和突出贡献。在这一领域中他取得了一项标志性成果,这项标志性成  相似文献   
992.
利用WRF对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国军  张镭  舒红 《气象科学》2007,27(2):169-175
本文介绍了WRF中尺度模式的有关概况,分析了模式的物理结构,并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对河谷城市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风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观测事实基本一致,表明WRF模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93.
乌鲁木齐市降水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2—2003年乌鲁木齐市SO2、NO2、PM10的日平均浓度和日降水量分析了乌鲁木齐市降水对3种大气污染物的湿清除能力。分析表明大雨对SO2和PM10的湿清除能力大于小雨,而小雨大于中雨。中雪对SO2和PM10的湿清除能力大于大雪,而大雪大于小雪。小量以上降水(降雨和降雪)对NO2的湿清除能力基本相当。微雨对3种大气污染物具有湿清除能力,而微雪使3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994.
云南夏季旱涝与前期冬季环流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季气候异常的前期信号特征分析一直是短期气候预测工作的重点。利用1948—2004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61—2004年云南124个站的月平均降水和1948—2003年英国Hadley中心的月平均海温资料, 分析了云南夏季旱涝的时空特征, 探讨了云南夏季旱涝与前期大气环流和大气热力状态变化的关系, 发现云南夏季旱涝前冬12月—1月, 特别是1月东亚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变化和赤道附近高低层大气的热力状态对云南夏季旱涝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当前冬东亚大槽强 (弱), 冬季风强 (弱), 赤道附近高低层大气温度偏低 (高) 时, 后期云南夏季降水偏多 (少)。同时, 初步探讨了东亚冬夏季风环流变化的相互联系及热带海温变化的可能影响, 指出冬季到夏季印度洋和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持续的海温异常有可能通过改变夏季海陆的热力对比, 进而影响夏季风活动和云南夏季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5.
东亚夏季风强弱年大气环流和热源异常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黄刚等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 对强、弱东亚夏季风年大气环流、大气热源和外强迫源SST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强 (弱) 东亚夏季风年前期冬季到夏季, 太平洋SSTA为La Ni?a (El Ni?o) 型分布, 西太平洋暖池SST暖 (冷), 使得暖池附近对流活动较强 (较弱)。与此同时, 南亚大陆从印度半岛、青藏高原南部、中南半岛至华南大气异常加热 (变冷), 并且海陆热力对比加强 (减弱), 有利于出现强 (弱) 的东亚夏季风。此外, 由于暖池附近对流活动强 (弱), 该地区上升气流较强 (弱), Walker环流增强 (减弱), 当强 (弱) 的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时, 副热带西风急流北撤位置偏北 (南), 副热带高压位置也偏北 (南), 7月至8月华北 (江淮流域) 位于副热带西风急流南侧, 降水偏多, 江淮流域 (华北) 降水偏少。并给出与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异有关的大气环流和SST异常的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996.
大气垂直折光是跨海水准测量中影响高程精度的主要误差,本文介绍了在实践工作中如何采取措施减弱这一误差影响,提高高程精度及工作效率,并通过实例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3S技术在降低泰井高速公路建设成本提高勘察设计工作效率等方面获得的成功进行总结,3S技术与公路集成设计系统的综合运用为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提供了新一代的观测手段、描述语言和设计理念,值得在公路勘察设计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地球大气模型,并回顾了国内外大气的3维绘制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化模型的快速大气效果绘制算法。该算法综合利用Billboard与图形学雾化效果,逼真模拟出了地球大气的可视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有效,避免了复杂的物理计算,大大提高了绘制效率。  相似文献   
999.
《全球定位系统》2007,32(4):44-44
国际大气科学家小组提出,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要求改变卫星发射方式,并可能影响GPS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地图》2007,(6):8-8
美国宇航局NASA从最近的卫星图像发现,南极洲的冰雪消融是近30年来最严重的,并有明显迹象表明,冰层融化的速度还在加快,也表明全球变暖同时在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