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8篇
  免费   571篇
  国内免费   927篇
测绘学   641篇
大气科学   1111篇
地球物理   509篇
地质学   1125篇
海洋学   537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44篇
自然地理   78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21.
对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数据信息系统和世界数据中心联合召开的会议,以及会议做出的双方进行有效数据合作的若干决定和今后共同中的行动计划做了详细介绍。并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对我国有关数据工作的对策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2.
为预测未来全球的气候变化,必须了解在过去水圈、气圈与生物圈的各自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为此,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组织了过去全球变化项目(PAGES)。湖相沉积物保存着与PAGES有关的不同时空尺度的丰富的地球系统历史信息,特别是湖相沉积物包含着可以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水圈与生物圈的陆源组分的反应。这种信息对了解影响气候变化的流域是如何发展的至关重要。笔者应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与中国西北部青海湖作为两个实例,叙述了多学科研究湖相沉积物物理与化学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测定了晚更新世湖区及其流域对过去气圈的变化以及日幅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里奥利效应是产生内核快速旋转的主要原因。科氏力使上升物质向西漂移,下降物质向东漂移;造成地球外层自转减速,地球内层自转加速。所以,自旋体中的垂直运动可以产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圈层差异旋转。地震波测量结果表明,内核旋转速度每年比地壳地幔快1°。对于一个内核差异旋转的地球,太阳辐射不仅形成地磁场的内外磁尾和地壳与内核的反向振动,而且影响核幔角动量交换和电磁耦合,从而控制了地球内能的释放,形成天文周期与地质旋回的一一对应关系。地球轨道和太阳轨道的全球变化响应,为太阳辐射量变化控制地球内能释放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4.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最新资料,2004年8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91次(见表1),其中M5—5.5地震69次,M5.6。6.0地震20次,M6.1~6.5地震2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智利—阿根廷边界地区,发震时间为2004年8月28日13时4127秒,Mw=6.5。在发生的91次M≥5.0地震中有55次发生在东半球,36次发生在西半球。其地震事件分布图见图1,地震事件目录见表1。  相似文献   
125.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4,24(1):189-191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表1 世界地震目录(2003年7~9月,M≥7.0)编号发震时间 月 日 时:分:秒 震中位置 φ/(°)    λ/(°) 深度/km震 级 MS  MW 地  区107 16 04:…  相似文献   
126.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04,26(2):228-229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 其中, 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 “月报”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按月做出.  相似文献   
127.
华南石炭纪岩关-大塘界线期牙形石地层分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树刚  M.科恩 《地质通报》2004,23(8):737-749
系统采集不同沉积相区和连续沉积的剖面,即浅海台地相广西柳江龙殿山剖面、台缘缓坡相云南施甸鱼硐剖面和台内盆地相广西柳州碰冲剖面,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华南岩关一大塘界线过渡期牙形石的产出丰度和相分布,在恢复生物演化序列的基础上,对各剖面首先详细分带,再进一步综合成系统的5个牙形石带,即Gnathodus typicus—G.cuneiformis带、Gnathodus typicus—Protognathodus cordiformis带、Scaliognathus anchoralis—Gnathodus pseu-dosemiglaber带、Gnathodus praebilineatus带和Paragnathodus horrtopunctatus带。以生物系统发生为标准,严格限定各带的界线,并与北美、西欧同期地层进行精确对比,为建立杜内阶一维宪阶界线的全球层型(GSSP)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8.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最新统计资料,2004年9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14次(见表1),其中M5~5.5地震78次,M5.6~6.0地震25次,M6.1~6.5地震7次,M6.6~7.0地震2次,7级以上地震2次。  相似文献   
129.
以信息共享、平台共享、软件共享、知识共享及共同建设、共同处理、共同标准、共同管理为主要特性的GIG,为信息的生产、处理、应用及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模式。本文重点讨论GIG建设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大地测量生产体系建设的启发。论述了GIG建设与大地测量生产体系建设的关系,分析了现行大地测量生产体系、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大地测量生产体系建设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