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313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316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3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项目利用荒漠草原地区现有林片网,采用平行对比观测法,应用实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荒漠草原地区不同结构的片状防护林对造林区内草地小气候以及牧草的群落结构、生长发育状况,水分利用状况,载畜量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明显地改善了造林区域内的小气候条件,引起了群落优势种的更替,即由以小叶锦鸡儿、冷蒿、针茅、隐子草为主要优势种变为以羊草为主要优势种的群落,草群高度和盖度显增大。主要牧草种的出苗或返青期提早1-2天,生长速率增大53-250%。水分利用率提高100-150%,鲜草增产100-200%,载畜量增加100-200%。造林区域为0-1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88.9%,0-30cm土壤全氮量降低1.1-36.3%。造林结构以密度为1.5×1.5m或2×3m郁闭度为0.3-0.65的片林,其气候生态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72.
我国西北下垫面影响大气的初步数值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锁铨 《气象科学》1990,10(3):248-258
本文利用原始方程五层模式,采用粗细网格单向嵌套的方法,初始场资料用GFDL10年(1963—1973)平均7月份的高度场和湿度场,对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的大气环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在我国沙漠地区作了两种不同下垫面时大气响应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存在三个系统:(ⅰ)青藏主体热低压,(ⅱ)帕米尔高原热低压(或新疆低压),(ⅲ)副高西伸到沙漠地区的高压脊。此外,沙漠与高原之间存在着地形性热力环流。当试验区下垫面改变为草原时,土壤及地表温室都会有所上升,有加强对流的作用,但是,由于试验区为地形性热力环流的下沉气流所控制,且处于闭塞的地形环境中,水汽来源不足,故植被的生长环境仍不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3.
74.
本文论述了有关草资源调查的草原分类原理在计算机上实施的可能性,及如何利用辅助数据和影象数据复合技术问题,并以藏北高寒牧区大面积、高精度的草资源调查计算机分类的实例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75.
本文利用铁卜加1987-1996年的气象、牧草资料,对环青海湖地区山地草原草场5种天然牧草在不同水分丰枯年份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环湖地区山地草原草场中紫花针茅、冷地早熟禾、干生苔草、猪毛蒿、天山赖草、杂草产量比例为8:15:15:16:18:28。5种天然牧草的发育期、生长高度和产量形成对水分条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天山赖草最耐旱;干生苔草次之;猪毛蒿和紫花针茅的抗旱性相当;冷地早熟禾对水分条件的反应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76.
傅泽强 《内蒙古气象》2001,(1):28-30,35
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干草原地区1953-1997年共计37年的火情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草原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火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7.
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04,自引:9,他引:104  
龙花楼  李秀彬 《地理学报》2001,56(4):417-425
利用GIS技术,通过分析处理长江沿线样带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得出了经过1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江沿线土地利用格局,随后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定量诊断出各影响因子对该区土地利用格局形成的贡献作用大小,同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检验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8.
川藏公路(西藏境内)泥石流防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藏公路 (西藏境内 )近 10年来几个典型泥石流、滑坡调查整治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79.
利用一种新的多变量分析工具——典型对应分析(CCA), 有效地揭示了青藏高原45个湖泊表层沉积硅藻种群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12个水环境指标中, 水深, 电导率(conductivity), Cl-, Mg2+, K+和pH值能够用于硅藻数据的解释, 具有独立解释的显著性(p<0.05). CCA前两个轴(l1=0.34, l2 = 0.27)捕捉了16.1%的硅藻数据信息, 解释57.4%的硅藻与环境指标关系, 多余环境变量和异常样品的删除并没有对硅藻数据的解释造成多大的影响. 分析表明, 水深和盐度是影响青藏高原硅藻分布的两个重要的环境要素梯度, 水深梯度主要与轴1相关, 矿化度, Cl-, Mg2+和K+则与前两个轴均相关, 代表了盐度变化的方向. 硅藻-环境模式的确定, 为硅藻-环境指标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0.
SVD方法在气象场诊断分析中的普适性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9  
丁裕国  江志红 《气象学报》1996,54(3):365-372
本文首次从理论上推导证明两个气象场的奇异值分解(SVD)在气象场时空分布耦合信号的诊断分析中具有普适性。结果表明,两个场的SVD求解准则不同于典型相关分析(CCA),且CCA模型可视为SVD之特例,尤其当各个场经PCA滤波后,其CCA完全与SVD等价。SVD分析的结果不但可完全代替CCA,且计算更简便,所得耦合信号的物理解释更清晰,特别适合于大尺度气象场的遥相关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