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9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测绘学   327篇
大气科学   1923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774篇
海洋学   14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18篇
自然地理   139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81.
本文以浙江省浦江县农作物种植的现状规模为基础,以农户农业生产调查和统计年鉴为样本数据,以规模农业与资金投入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工具,构建浦江县农业种植的最佳稳定性参数,并根据浦江县在全省所处的经济地位及其区域优势,认为该地区完全具有规模经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利用该模型得出在其粮食自给率达到80%以上时,其整体经济收益与粮食自给率并不呈完全负相关,可以通过对其水稻、蔬菜和以葡萄为代表的水果的种植规模进行调整,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模拟结果还显示,在粮食自给率达到85%时,水稻、蔬菜、葡萄理论最优种植面积为13502hm2、1570hm2、628hm2.  相似文献   
882.
This study uses the data from a sample survey conducted in April 2007 on 1 251 rural households in 11 villages of Henan Province, the largest less developed agricultural province in China, to examine how geography affects rural household income (RHI).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dicates following results. 1)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ditional geographical factors reduces as RHI rank increases. 2) The landform does not affect the RHI significantly. The per capita income of rural household in a plain area is lower than that in a mountainous area. And 3) the capital endowment and status of non-farm economic activities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 of RHI. But the probability and intensity of non-farm economic activities of rural households in urban outskirts villages are higher than that in non-urban outskirts village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paper further concludes that geography still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rural development, but it is changing over time. 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uch as per capita arable land) significantly affect RHI with the relatively lower income level, while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shows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RHI with the relatively high income level. Alo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oximity replaces the traditional geographical factors such as landform and physical resources as the major determining factor in RHI.  相似文献   
883.
川渝地区夏季降水变化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川渝地区34站1960—2006年共计47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BOF)分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解、小波分析等方法详细讨论了川渝地区夏季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夏季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川渝地区夏季降水量可以分为3个区,分别是川西高原区、盆地中部区和盆地东部区。近50年来,川渝地区夏季降水量具有显著不同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川西高原和盆地东部夏季降水量长期变化呈增加的趋势,而盆地中部呈减少的趋势。川渝各区夏季降水量具有显著不同的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川西高原具有准15年和准5年的周期变化特征,盆地中部具有准14年、准6年和准3年的周期变化,盆地东部具有准16年、准8年和准3年的周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84.
利用NCEP1°×1°的再分析资料,用大尺度水汽通量流函数和速度势以及水汽收支对台风“麦莎”在移动过程中水汽输送流函数和速度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麦沙”在北上过程中,主要有2支水汽通道,一支是从太平洋开始向西经赤道到达印度洋,在索马里转向,经过孟家加拉湾呈西南气流向西北方向输送;另一支来自副高南侧偏东气流。计算分析还表明,用无辐散风流场来定台风中心要比用总的流场更精确。  相似文献   
885.
高原低涡结构特征模拟与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二重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5年7月28—29日的一次高原低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对此次低涡的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MM5模式对此次低涡过程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拟出的位势高度场分布和涡度场结构与实况基本吻合。此次高原低涡具有同热带气旋相似的涡眼(空心)结构和暖心结构。在流场上,高原低涡在涡眼区下层表现为辐散下沉运动,上层为辐合上升运动;而在涡心四周下层表现为辐合上升运动,上层为辐散下沉运动;在涡度场上,高原低涡下层为正涡度区,上层为负涡度区。  相似文献   
886.
近46年中国冬季日均气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1961—2006年我国599个站的冬季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冬季各月最低(高)日均温度、低温日数及三种极端温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冬季各月最低、最高温度的变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2月份升温最显著,日均气温低于5℃的冷日数和日均气温低于-10℃的严寒日数在冬季各月都是减少的。全国近46年冬季极端低温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1986年出现一次跃变,2006年最少;极端高温日数普遍增加,1995年出现跃变,1998年达到峰值;霜冻日数在27°N-46°N间区域显著减少,跃变点在1987年,最低值出现在1998年。  相似文献   
887.
通过统计福建省永安市1958—2007年逐日雷暴观测资料,找出雷暴发生时空分布、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永安市雷暴日50年平均68.12日,年际变化呈波动减少趋势,3—9月是雷暴发生的高发期,占全年雷暴的95.3%,月际雷暴发生次数呈单峰型特征,峰值出现在8月,16—17时是一天中发生雷暴的最高期,西南方向发生的雷暴略多于其它方向。  相似文献   
888.
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云南省农业干旱状况时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计算了云南省2004-2013年农业干旱指数VCI,然后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降水与VCI的相关性,基于VCI识别云南省2004-2013年农业干旱事件,最后,与SPEI气象干旱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VCI农业干旱识别的基础上,使用干旱频率和干旱面积占比指标分析了云南省2004-2013年农业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只是影响VCI指数的关键因素之一;VCI和SPEI指数均能够较好对干旱进行监测并识别典型干旱,但两者的识别结果存在差异;云南省农业干旱频率在春冬两季较高,夏季较低,秋季介于夏季和春冬季之间;春夏冬三季农业干旱频率空间分布较为均匀,秋季农业干旱频率呈南低北高的分布态势,整体上北部干旱频率高于南部;2004-2013年云南省整体干旱面积占比呈现先减小后增加再波动的趋势,春冬两季整体干旱面积占比最高,分别为46.63%和47.18%,呈现下降趋势,夏季整体干旱面积占比最低,为43.81%,呈现上升趋势,秋季整体干旱面积占比介于冬春季和夏季之间,为45.74%,呈现下降趋势。总之,云南省农业干旱春冬易发性最高,影响范围最大,夏季易发性最低,影响范围最小。  相似文献   
889.
黑河流域地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是限制其中游绿洲农业发展、下游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原因。该流域的中游绿洲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80%,因此农业节水对流域发展至关重要。在干旱区绿洲农业节水探索中,众多学者主张通过节水技术来提高用水效率,而关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节水影响的定量研究较少。本文采用2012年黑河流域蒸散发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降水数据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定量分析黑河中游主要作物需水特征和用水效率差异,尝试从调整作物种植结构角度为其绿洲农业节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4种主要作物中,玉米生长期需水量最大,其次为小麦、油菜和大麦;(2)考虑降水补给,发现大麦和油菜生长需水可很大程度上依赖降水,而小麦和玉米则需要灌溉,且玉米灌溉需水量远超小麦;(3)作物用水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大麦、油菜、小麦和玉米。从用水效率角度而言,考虑种植区位,在黑河中游适当扩大小麦种植规模更有利于提高中游农业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89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蔡克勤建议,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的迅速转化,是强农惠农的重要举措。建议加强对成果转化及转化机制的探讨,使这些成果尽快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