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典型村域乡村重构的过程及其驱动因素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乡村重构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一个完整的乡村重构过程通常由初始期、发展期、趋稳期、稳成期等不同阶段组成。本文在构建乡村重构过程分析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探索引入乡村发展指数、乡村重构强度指数和乡村重构贡献率的概念,选取大都市郊区和平原农区典型村域开展乡村重构过程的定量研究和驱动因素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产业结构由传统农业向工业采矿业、旅游服务业转型,黄山店村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结构发生了剧烈重构,乡村重构过程依次经历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目前处于趋稳阶段;杨桥村产业发展经历了传统农业主导、农业兼业化生产阶段,自2000年以来开始出现社会经济重构迹象,近年来在地方政府推动下生活空间发生重构,但经济形态尚未发生明显改观,目前村域整体上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② 黄山店村快速的乡村重构是市场需求牵引、政府宏观政策引导等外源性因素及资源环境、区位条件、行为主体、经济基础、文化特质等内源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杨桥村的重构历程主要受城镇化、工业化、技术进步等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以及“新农村建设”“增减挂钩”等外源性政策因素主导,缺乏内生发展动力是导致其重构速度相对缓慢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多尺度分析框架,运用空间分析、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7年河南省农区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河南省农区经济差异与地理尺度密切相关;不同空间尺度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程度不同。②河南省县域农区经济增长冷热点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高度一致。③人文环境因素对农区经济的影响处于变动之中,市场化、金融制度和农业技术是河南省农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3.
<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1961年由中国科学院会同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院所,组织各学科专家、学者、教授等,在内蒙古境内进行了草原综合考察,并编写出版了多项考察文献。1979年在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设立草  相似文献   
104.
利用1953~1989年年末北疆山、绵羊总头数资料及1954~1989年北疆9个代表站的逐月平均降水量和温度资料进行相关性普查。普查结果表明:(1)前年冬半年降水偏多(少),温度偏低(高),则北疆羊增(减)产;(2)头年冬半年降水偏少(多),温度偏高(低),则北疆羊增(减)产;(3)当年8月降水多(少),则北疆羊增(减)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对北疆重大牧业增减产年景进行了分析,发现上述三个关键期对北疆牧业生产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及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05.
独龙族聚居区即独龙江乡,是个边远少数民族特困山区,位于滇西北.乡内山高谷深,未通公路,土地面积1994(km) ̄2;1990年全乡独龙族人口3995人,占全国独龙族人口的71.1%。农牧业是当地的两个支柱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取择优开发自然资源、力争粮食生产自求平衡、开拓商品生产面向市场等措施,以不断提高农牧业开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6.
《地下水》1991,13(1):30-32
1990年,内蒙古自治区原定新打20000眼机电井,新增井灌面积140万亩。据90年9月底初步统计,全区新打机电井24969眼,配套23934眼,新增井灌面积150万亩。近三年来打井配套和效益增长是我区机电井建设史上增长最快、最多的时期,三年迈出三大步,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统一思想近两年来,上至自治区党委政府,下至农牧民群众,都一致认为在“十年九旱”的内蒙古自治区,要想把农牧业生产搞上  相似文献   
107.
内蒙古自治区牧业气象管理应用软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8.
高亮之 《内蒙古气象》1994,(5):39-40,F003
内蒙古农牧业气象信息服务问题高亮之(江苏省农科院)此次应邀来内蒙,非常高兴,在短短的几天里参观和学习了很多东西,有关领导和同志们希望我对内蒙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我想对内蒙工作我是门外汉,但对农业,结合国际国内情况我还可以提一些看法和建议,不对的地方请...  相似文献   
109.
根据近57a (1961~2017年)西藏主要农区4个站(拉萨、日喀则、泽当和江孜)夏季(6~8月)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气温变化与同期西藏高原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57a,西藏主要农区夏季气温存在显著的增暖趋势(增温率约为0.32℃/10a)。(2)该地区夏季气温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普遍具有准3a的周期振荡;夏季气温在2004年发生了显著的气候突变。(3)该地区夏季气温与同期西藏高原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者的年际变化特征和长期趋势变化基本一致。表明当高原及周围500hPa位势高度异常偏低(高)时,西藏主要农区夏季气温异常偏低(高)。   相似文献   
110.
以富锦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知识,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对该区域垦区与农区的耕地配置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着重从垦殖率、耕地内部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特征、斑块特征、居民点等方面探讨二者耕地配置模式的异同。结果表明:农区垦殖率为81.94%,高于垦区的70.64%;农区的水田、旱地面积相差悬殊,旱地面积接近于水田的7倍;农区、垦区水旱混合区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3.28%和36.15%;农区水田斑块为10.81ha,小于垦区的21.38ha。最后为土地整治项目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