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00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4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杨良华 《海洋预报》1989,6(1):57-63
上海港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临杭州湾,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港口,单就海运来说,每天有各类大小船只15,000条进出港口,许多小船遇到6—7级大风时,经常在港内碰撞沉没,大船在8级以上大风航行时,也会发生碰撞,造成损失。据上海港1979—1982年四年间统计,因大风造成碰撞、沉船事故102次,损失约32万余元,平均每次大风损失3,100余元。冬季,上海港处于东亚南、北两支西风气流的汇合处,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东海、黄海低压活动也较多,而冷空气大风的影响尤为显著。每年11月到翌年1月,阵风8级或8级以上的偏北大风过程月平均有3次,6—7级偏北大风过程月平均有5—6次,大风持续时间一般为1—2天,最长可达10天左右。因此,冷空气大风对上海港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十分严重。为此,本文对单纯冷空气南下,造成上海港8级或8级以上偏北大风的过程,建立开船条件48小时预报天气型,供管理船舶部门在大风前48小时合理调度客货轮和保障船舶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992.
该项工作使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究部海冰组研制的动力—热力海冰数值预报模式,利用卫星遥感海冰图片、海洋站和船舶观测资料,对1990~1991年度渤海海冰进行了准业务化预报,并实时向渤海石油公司海上作业提供预报服务。预报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本年度渤海海冰发展和衰减的过程,受到了用户的好评。预报精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针对大、小窑湾湾内外海域的营养盐和铅、锌的分布规律与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并以海水水质、营养结构和营养水平方面评价了两个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冬春季节N,P,Si三种营养盐的水平分布均有从湾项向湾口海域降低、再向湾外上升的趋势;夏季三种营养盐的湾顶含量大大增加,水平分布趋势则表现为由湾里向湾口方向减少。冬季Pb分布均匀且含量较低;春季小窑湾沿岸已受到Pb的污染。大窑湾北部沿岸冬季Zn污染严重,春季两湾内外海域Zn分布较均匀。夏季Pb,Zn的污染严重,水平分布为从北部沿岸向湾口方向下降。两个湾内环境质量劣于湾外;调查年度中,除大窑湾夏季Ⅰ级水质的隶属度略高于Ⅱ级水质的隶属度外,其他海域Ⅰ级水质的隶属度在61%~97%之间,属于Ⅰ级水质。大、小窑湾海域的海水营养水平指数小于或接近一级的闲值,处于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94.
The contents of total copper, total dissolved copper, particulate copper, and free ion copper in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were investigated in July 2002 and January 2003 respectively,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rend of these species of copper were compared in two cruises. It was found that, in summer, the total copper content in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increased with salinity, while the content office ion copper decreased with salinity. However, in winter, the contents of total copper and free ion copper both decreased with salinity. So,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copper content and speciation in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were regulated by other factors than runoffdiffusion such as upwelling current. In order to prove the spatial trend of rice ion copper content in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the cultivation of Dunaliella tertiolecta in waters obtained from sampling stations with different salinities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copper uptake by algae cells was measured then. It was found that, the cells' uptake of copper increased with rice ion copper, not the content of total copper.  相似文献   
995.
南海上层环流对季风转变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利用一个分区性的正压、斜压衔接模式,重点考察了南海环流对于以不同方式变化的季风转变时的响应。结果表明:(1)个别数值试验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实测得到的南海流态;(2)对于不同方式变化的季风转变,在季风过渡时期的南海流场的调整有较大的差别,但在过渡之后最终的流场基本结构则是一致的;(3)当冬季风向夏季风转变时,在南海南部经常会产生一些涡旋群,向夏季流场转化尚需较长的一段时间来调节;而当夏季风向冬季风转变时,在南海南部的流场迅速向冬季流场转变。  相似文献   
996.
根据执行TOGA/COARE研究计划在热带西太平洋进行考察的结果,对调查海区海-气界面热量交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在热带扰动的影响下,调查海区海-气热量交换非常强烈;在风速较小、天气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调查海区海水得到的热量远大于失去的热量,调查海区海水对大气加热的变化与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并不一致;热带太平洋信风的加强对暖池的建立似乎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97.
厦门杏林虾池夏冬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2月 ,在杏林虾池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结果表明 :砂壳纤毛虫、甲壳类无节幼体是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 ;浮游植物生长率夏季为 0 .40~ 1 .0 1 /d、冬季为 0 .1 8~ 0 .96/d ;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夏季为 0 .578~ 1 .3 2 4/d、冬季为 0 .2 0 4~ 0 .2 55/d ;日摄食率 (以C计 )夏季为 1 9.1 7~89.51mg/(m3·d)、冬季为 3 .3 2~ 7.2 3mg/(m3·d) ,各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43 .90 %~ 73 .40 %、1 8.43 %~ 2 2 .51 %;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夏季为 1 1 5.2 3 %~1 93 .52 %、冬季为 3 7.47%~ 1 1 1 .3 1 %.  相似文献   
998.
基于东亚冬季风指数的安徽省冬季霾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浩  石春娥  杨元建 《气象》2019,45(3):407-414
东亚冬季风强度与中国中东部冬季霾日数的变化在年际尺度上密切相关,这为霾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可能的物理因子。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安徽省1980-2016年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安徽省1月霾日数与同期不同东亚季风指数的关系,确定了安徽省不同区域冬季霾的主要季风指数预测因子,建立安徽省冬季霾的月尺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1月气候霾日数与6类东亚冬季风指数均呈反相关关系,其中淮河以北、江淮之间两个区东亚大槽强度指数与气候霾日数的相关系数在各项指数中最高,沿江江南为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与气候霾日数的相关系数在各项指数中最高。(2)不同分区建立的1月气候霾日数的预测模型均通过了α=0. 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证结果表明,霾日数预测等级与实况等级基本一致,各区均未出现预测错误的情况,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表现。(3)在安徽省冬季霾实际预测业务中,相比NCEPCFS2模式输出的环流预报场,ECMWFSYSTEM4模式输出环流预报场的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9.
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及可能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南地区1970—2015年气象台站逐月气温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西南地区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年代际转折的可能物理机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冬季气温于1990年代前期发生暖突变。夏季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关键区(120~160 °E,10 °S~20 °N)与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在同时期发生暖突变,由于大气对海洋变暖的响应,在其西北侧激发了异常的气旋式环流,这种准GILL态使得西南地区恰好处于偏东偏南的暖湿气流中,配合西风急流偏强偏北,东亚大槽浅薄,不利于冷空气南下,西太副高偏强偏西使西南地区受下沉气流控制增温,并处于暖平流影响下,造成西南地区冬季年代际变暖。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对2016年12月4-5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出现历史罕见的冻雨天气过程,通过实况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并利用WRF区域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冻雨形成的环流形势、风场、大气层结以及冻雨区云系。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形势为西风带上弱波动东移,配合中低层西南急流,以及冷暖气团交汇,为冻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天气尺度条件。本次冻雨的形成机制为融化机制,水汽输送层主要位于冰晶层,水汽受冰晶效应充分凝结后再在暖层融化,落入冷层迅速冷却为冰粒或过冷却雨滴。逆温层是冻雨发生的主要条件,并且随着逆温层减弱,降水物的相态也从冰粒转为过冷却水。本次冻雨过程与南方冻雨不同的是,克拉玛依上空在降水前期就存在强逆温,并且在冻雨发生前逆温层出现减弱再加强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