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35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213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7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4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7 毫秒
901.
902.
本文利用1950~1992年全球海温月平均(2°×2°)和NCAR/NCEP提供的1950~1997年全球500hPa月平均高度(2.5°×2.5°)资料,分析了大西洋海表温度异常的特征及其与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指出北大西洋冬季海表温度经验正交展开的第二特征向量表明海表温度的距平分布有南北差异的异常特征其中心位置和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冬季大西洋海表温度相关显著区中心基本重合;北大西洋冬季海表温度出现南暖北冷异常时,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地区的阻塞形势偏强,与之相对称的北太平洋北部的阻塞高压也偏强,对应夏季东亚西风环流指数偏低,造成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903.
2008年初江南冻雨过程的湿大气锋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发生在我国江南的冻雨过程和前期降雨过程的对比分析,得到下列结论:这次江南冬季持续的冻雨天气是准静止锋活动的结果,用相当温度梯度表示的湿大气锋生可以有效地描述准静止锋的活动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湿大气锋对应的降水性质与锋面垂直结构有关,锋区上相当温度的逆温结构是形成冻雨的天气学原因.研究进一步揭示,相当温度梯度可提前5~10d预示降水天气过程的开始,也能提前预示过程的结束,而二者的这种关系反映了大气中能量积累和释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904.
冬季西、北江径流量异常的前期海-气背景场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1990年以来珠江口出现7次强咸潮,主要原因是珠江流域秋、冬季少雨,西、北江径流减少。根据实测资料,分析西、北江流域近50年来冬季径流量变化特点,从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出发,分析冬季径流量减少的前期海-气特征,得出E l N ino与La N ina发生次年冬季,西、北江径流量出现负距平的机率分别为10/14和10/11,与副高强弱有关。这在冬季径流量预报及珠江口咸潮超前预警上有重要参考价值。并据此预测2005/2006冬季径流量为负距平,极可能再次出现强咸潮。  相似文献   
905.
利用三维斜压流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东海沿岸海区冬、夏季的斜压环流及其温盐结构的数值研究,揭示研究海区垂直环流及其温盐结构的动力过程及其成因。垂直环流的模拟结果表明:冬季,沿岸海区的垂直环流以逆时针流动,近表层为向岸流,沿岸为下降流,近表层以下为离岸流,其在外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沿岸下降流自表层至底层逐渐由强变弱;夏季,沿岸海区的垂直环流以顺时针流动,近表层以下为向岸流,沿岸为上升流,近表层为离岸流,其在外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沿岸上升流自底层至表层逐渐由弱变强。就整个沿岸海区而论,冬季沿岸下降流和夏季沿岸上升流的强度都随着岸界地形坡度、风速及风向与岸线偏角的变化而变化。沿岸下降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冬季东北风与岸界地形的耦合效应及海区温盐分布不均匀所致,而沿岸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夏季西南风与岸界地形的耦合效应及海区温盐分布不均匀所致。  相似文献   
906.
作为全球主要的粉尘源区之一,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备受关注,但目前仍缺乏连续的风成沉积记录。本文利用蒙古西北部Tolbo湖岩芯(TB19-A,332 cm)沉积物,在AMS14C定年和粒度分析基础上,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拟合及粒级-标准偏差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出沉积物中风成组分以重建区域风沙活动历史。结果显示,Tolbo湖沉积物中值粒径为15~84μm和大于84μm的组分分别是区域尘暴和局地风沙活动的良好指标。蒙古西北部地区末次冰消期晚期(13.75 11.6 cal ka BP),Tolbo湖流域内有较强的局地风沙活动,可能与YD寒冷事件有关。全新世以来,流域内局地风沙活动与蒙古西北部区域尘暴活动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具体表现为:早中全新世风沙活动总体较弱,其中9.7 8.6 cal ka BP和7 6 cal ka BP为区域尘暴较强时段;5 cal ka BP之后局地风沙活动与区域尘暴强度显著增加,直至0.7 cal ka BP两者均维持在较高水平;0.3 cal ka BP以来区域尘暴活动再次增强。蒙古西北部与中国北方公海、博斯腾湖记录的尘暴历史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与西伯利...  相似文献   
907.
冬季北半球平流层季节内振荡与对流层季节内振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崇银  程胜  潘静 《大气科学》2006,30(5):744-752
通过平流层大气ISO与对流层大气ISO的比较分析,发现在中高纬地区平流层大气ISO与对流层大气ISO有着许多相同点.北半球冬半年平流层大气环流主要低频模态也可认为是北极涛动(AO),其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为; 高纬度地区与中低纬度地区为反位相变化,北极地区附近具有最大的变化值; 其季节内振荡的正位相对应于AO增强,负位相对应于AO减弱.北半球冬半年平流层100 hPa 和70 hPa 位势高度场的低频遥相关分析表明,北极地区(概指北纬60°N以北)和北半球其他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北极涛动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北半球冬半年平流层的主要低频波列是从欧亚大陆中部到西北太平洋,并且由纬向型低频波列(欧亚大陆-西伯利亚-太平洋)和经向型低频波列(欧亚大陆-北极-太平洋)共同构成.平流层30 hPa 和对流层500 hPa 上经过带通滤波(15~90 d)位势高度场的EOF第一主分量的形势有十分类似的特征,它们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有显著的延迟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北半球平流层大气ISO的变化要先于对流层大气,在滞后35 d 左右其相关系数达到最大.大气环流模式(SAMIL)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也表明,平流层的低频扰动可以在14 d 之后便在对流层500 hPa上激发出低频响应,其谱峰在30 d 左右.这进一步表明,通过大气季节内振荡,平流层的异常可以影响到对流层.  相似文献   
908.
1956-2005年中国暖冬和冬季温度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全国565个台站1956-2005年冬季平均温度资料,将多年温度变化划分为偏暖、偏冷和正常三类等概率气候事件,由此给出了一个新的暖冬指数和暖冬的定义。结果表明:暖冬指数与中国冬季温度的变暖趋势相一致,并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变率分别为10%/10 a和0.4℃/10 a。近50 a暖冬事件共计发生13次,其中近85%的暖冬发生在1986年以后。受年际尺度变化的影响,2004/2005年和2005/2006年暖冬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和华南南部,而东北、内蒙古及中部大部分地区为冷冬或正常。  相似文献   
909.
欧亚秋季雪盖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OAA 提供的1973-2004 年32 年欧亚雪盖面积资料和NCEP/NCAR 再分析资料, 采用相关和合成方法对比分析了欧亚秋、冬季雪盖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关系,得到了一个观测事实: 欧亚秋季雪盖与后期冬季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尤其是与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最主要模态北极涛动(AO) 或北大西洋涛动(NAO) 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而且欧亚秋季雪盖面积与后期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比欧亚冬季雪盖与同期大气环流的关系更好。最后提出了一个联系欧亚秋季雪盖与冬季大气环流的可能原因: 欧亚秋季雪盖异常可能是导致后期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变化的一个主要强迫因子。  相似文献   
910.
1气候概况今年冬季(1998年12月~1999年2月)全区平均气温持续偏高,又是一个暖冬。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偏少,西部地区基本无降水。由于暖冬少降水,土壤失墒,旱情显现。1.1气温冬季全区性降温、降雪天气较少,平均气温持续偏高,呼盟西部地区偏高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