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37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利用EC数值预报产品对2018年江西省北部一次降雹过程的高空形势及相关物理量预报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地面倒槽辐合线,“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分布及冷锋前部近乎稳定层结存储的中等到强的不稳定能量,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持续偏强的上升运动等,是此次冰雹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EC数值预报模式对于天气尺度系统、中小尺度辐合线、对流有效位能及上升运动等有一定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对0 ℃和-20 ℃高度和整层的垂直环境层结预报效果很好,具有明显的“上干冷下暖湿”特征;但对于地面温度湿度预报出现系统性偏低,对低层西南急流预报较实况偏小,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3.
2012年早春广西高架雷暴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2年早春广西高架强雷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冰雹伴随雷暴发生在地面锋后约1000 km,边界层为冷高压控制.850 hPa风速较小,700 hPa以上层有强急流,700~850 hPa有强的垂直风切变,500 hPa高空冷槽东移为对流的发生提供触发条件.(2)冰雹发生在850 hPa切变线南北两侧约200 km范围,等压面锋区强度大;高空槽前正负变温使700~500 hPa垂直方向温度差大,导致层结对流不稳定性加大.当500 hPa低槽移至强锋区上空时,锋面坡度变陡,上升运动加强,不稳定性增大,使得冰胚在对流层中层增长而形成冰雹.(3)风暴追踪信息显示风暴生成高度高,在垂直方向上倾斜增长;质心均在5~6 km,风暴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低层发展,最大反射率以及液态含水量均不大,具有明显高架雷暴特征.  相似文献   
164.
锋面北侧冷气团中连续降雹环境场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9年2月24日—3月5日我国南方锋面北侧冷气团中连续冰雹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环境场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此次冰雹过程是发生在我国南方典型的连阴雨天气形势背景下,欧亚中高纬度地区为两槽一脊形势,副热带高压偏强、中南半岛为低槽区,青藏高原有5次短波槽东移,中层700 hPa暖湿气流势力强盛。中层强西南暖湿气流在强锋区 (冷垫) 上抬升,形成我国南方典型的高架雷暴。高架雷暴的发生与中低层强温度锋区、中层700 hPa不低于20 m·s-1的西南急流、强风垂直切变、对流层中层较大的温度直减率、较低的0℃层高度 (4 km以下) 有关。  相似文献   
165.
应用阿克苏CINRAD/CC型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09年7月27日发生在乌什县的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强冰雹天气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是受中低层切变线和辐合线的共同影响;(2)雹云内存在较强的气流辐合和垂直风切变,径向速度图上有逆风区、辐合区等中尺度强降水特征出现;(3)强雹云的反射率因子可达60 dBz以上,在VCS剖面中前悬回波、回波墙、穹窿等雹云的特征回波明显;(4)VIL、VWP产品变化能够很好地指示云体发展情况,是判别降雹潜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6.
1天气与灾情2012年7月2日,受东北冷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全省出现降水,其中东南部地区降水量大。地处松嫩平原中部的绥化市兰西县日降水量最大,为33 mm,降水时段集中在17-19时,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特征。根据各地上报的灾情,2日下午松嫩平原东部、牡丹江半山区发生多起冰雹灾害,因此可确定2日是典型的冰雹易发日。2天气形势分析(1)高空形势。2日08时,850 hPa上黑龙江位于冷涡前部,切变线位于黑龙江中北部地区。冷、暖空气交汇区位于黑龙江西南部地区。(2)地面形势。东北低压中心位于黑龙江西南部,08-20时地面暖锋随低压中心逐渐南压到吉林省。14时暖锋位于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处。  相似文献   
167.
湄潭县冰雹活动规律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仁莉 《贵州气象》2013,37(3):49-50,60
利用湄潭县气象站1941—2011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湄潭县冰雹的气候特征、移动路径,揭示湄潭县冰雹的活动规律,研究冰雹灾害风险区,并总结提出防御对策,为湄潭县防御和减轻冰雹灾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8.
利用2005--2011年延安测站711雷达资料和降雹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延安市境内降雹以中部的宝塔区和南部的洛川为多发区.年平均降雹在6d以上;一年中降雹日主要集中在5—8月;一日中降雹主要发生在14—20时;7月是大范围区域性降雹、连续性降雹过程高发期。对延安市雹云回波产生的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延安市雹云产生的主要源地为白于山、子午岭和黄龙山南。降雹日延安上空500、700hPa为一致西北风,此型占总降雹日的80%。对强对流单体移动传播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强对流单体移动传播的5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9.
选取2011年7月发生在甘肃省河东地区的7次冰雹个例,综合分析SWAN系统输出的雷达产品资料的主要特征,提取冰雹天气的雷达产品资料的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利用SWAN系统外推算法资料生成冰雹临近预报产品。通过2012年甘肃河东地区的2次冰雹天气过程对与其同时的临近预报产品检验结果表明,预报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0.
对2004年4月22日黔北一次大冰雹过程与本地历史经典冰雹环境场作对比得出(1)500 hPa至地面均无经典冰雹的几种动力辐合对流系统,本例的主要触发和维持对流的动力因子在深厚的200~300hPa.中低层只是弱的动力条件和强的温、湿条件配合、无冷空气;本例冰雹历时长、雹源地及移动路径少见;(2)数值预报产品的T213500hPa高度场、850hPa水汽通量散度场、春季θse场各层的有关数值和典型的"Ω"型图像有指示性预报.#(3)近地层太阳辐射使气温6h陡增10℃,气温降雹前达30℃,当大气不能继续膨胀时,就成了这次冰雹的触发原因;(4)遵义新一代CINRAD/CD雷达从PPI、RHI、四幅平显、径向速度上,跟踪探测记录到本例在贵州山区特定的地形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人字型、弱回波、长钉状、中气旋等降冰雹的典型特征.(5)假尖顶回波和导出产品HI实心大三角图像和VIL的高值特征可作为冰雹天气的有效预警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