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58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次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孟松  卢伟萍 《广西气象》2004,25(B12):13-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03年6月26~28日广西全区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指出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西伸与弱冷空气在广西维持对峙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和云图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广西上空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造成本次的强降水是对流层中低层暖湿空气被地面弱冷空气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邹旭恺 《气象》2004,30(2):62-63
11月,北方大部地区土壤墒情较好;东北、华北、黄淮的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江南中部和南部、华南西部、西南东部部分地区干旱维持或发展;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北方大部日照偏少,南方大部日照接近常年或偏多。月内,中东部地区大雾天气较频繁;部分地区出现大风和沙尘暴天气;受0320号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影响,海南省受灾较重。  相似文献   
23.
宋艳玲 《气象》2004,30(5):62-63
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旱情得到进一步缓解;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月内气温变化剧烈;重庆、贵州、湖北和云南等地遭受冰雹袭击,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全国大部地区月日照时数接近常年或偏多,其中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北等局部地区日照时数明显  相似文献   
24.
蒙嘉川 《气象》2004,30(7):58-61
4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月初至下旬前期除新疆西部和北部、青海中东部、华北中东部、内蒙古东北部外,北方其余大部地区持续少雨;下旬后期至5月上旬北方地区普降小到中雨,局地出现大雨,使得旱情明显缓和。月内南方多阴雨,部分  相似文献   
25.
姜颖  陆尔 《气象科学》2016,36(3):382-388
对1991年5-7月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的环流异常进行分析,比较造成此次洪涝的水汽输送和冷空气活动重要性。结果表明:(1)东亚大槽维持在中国东北上空发展明显,同时鄂霍次克海上空没有建立强大阻高,这种形势有利于冷空气持续向南侵袭,盛行经向环流。此外,低纬度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位置于常年同期相比,明显偏西、偏强,有利于暖湿气流沿副热带高压北上到达江淮流域,与北方冷空气辐合形成强降水。(2)通过定义IT和Iq分别表征温度与水汽对降水的贡献,发现此次江淮流域地区强降水是由对流层低层水汽异常增多和气温异常偏低共同造成的,作用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26.
饶方成  张柳红  杜尧东  庞古乾 《广东气象》2021,43(2):F0002-F0002,F0003
2021年1—2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有3次降水过程,冷空气和低能见度天气频繁,气象干旱波动发展。1月上旬冷空气过程对农业、民生、交通、电力影响大,但春节期间天气温暖和煦,旅游市场火爆。  相似文献   
2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资料、NCE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30—31日商洛出现的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地面东路冷空气入侵是触发降水的主要原因;(2)暴雨区上空湿度明显增加,有突发性暴雨湿度变化特征;(3)暴雨出现在中尺度暴雨云团发展成熟阶段,暴雨站点上空TBB低值阶段和强降水出现时段基本吻合,TBB升高时降水强度减小;(4)雷达基本速度图上出现低层气旋性辐合、高层反气旋性辐散特征,垂直液态含水量最大值所在位置与地面强降水落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8.
29.
地面强风可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出行安全、工农业生产等社会秩序。强风的发生与天气系统和复杂下垫面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在城市区域尤为明显。受数值模拟技术和计算资源的限制,对实际天气条件下大范围城区的强风现象进行建筑物分辨率的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仍是一个挑战。本研究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嵌套流体计算动力模式的超高分辨率局地气象预报系统,对强冷空气过程造成广州市区的一次强风事件进行数值模拟,深入探讨强风的精细结构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伴随着强冷空气入侵,广州市区的平均风速和风场高频扰动均明显增强,且在城市冠层顶尤为明显,呈现区域不均匀的三维结构,数值模拟与地面观测相一致。较大范围的强风速和阵风主要出现在建筑物较为低矮的老城区上空,并持续影响下游河道等开阔区域。在高层建筑密集的新城区,虽然整体风速明显减弱,但能在平行风向的街道狭管和下游区域形成局地强风。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群引起显著的垂直环流,导致强风扰动向下传播,造成最大风速达8 m s?1的地面局地强风,阵风指数接近2。上游建筑群引起的风场扰动呈现大尺度湍流结构,能沿着平均气流传播影响数公里之远的下游地区。当风场扰动经过广州塔等单体超高层建筑时,可在其两侧绕流区再次加强,形成局地强风。局地强风和阵风还出现在垂直于风向排列的沿江高层建筑群的侧边,与建筑屏风的阻挡效应和缺口溢出有关。研究结果促进认识城市强风的时空特征和物理机制,有助于提升城市气象的精细化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