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525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353篇
地球物理   358篇
地质学   1146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4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计算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大陆范围内Te值有很大的范围,不同构造单元有不同的Te值。Te值的大小与岩石圈的热结构(热年龄)、壳幔耦合等因素有关。同时Te值和地壳厚度、地表有关矿产的分布、岩石圈地幔的物质组成等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2.
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生效以来,外大陆架划界工作引起了地质、法律等多学科研究者的共同关注。为论证海底扇这一特殊海底地形在外大陆架划界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全球典型的10个海底扇共同特征的统计,运用CARIS LOTS 4.0划界软件,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中2大重要地质因素——大陆坡脚位置和沉积物厚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孟加拉海底扇、蒙特利尔海底扇及印度海底扇3个全球典型的海底扇进行了外大陆架区域的划界分析,探讨了海底扇的发育及其对地貌的改造作用,以及对划界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海底扇发育的3大主要因素——构造环境、沉积物供给和海平面变化,使大陆坡脚位置的确定成为大陆架划界工作中面临的首要且关键的问题,对外大陆架的划界结果有潜在影响。而海底扇复杂的地质背景和特征,无疑对划界时使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规定条款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考虑海底扇影响的前提之下,陆坡坡脚位置会因其地形的变化向前推进或后退,峡谷和水道的分布对选区剖面确定最大坡折点的位置也会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外大陆架划界工作中,不但需要考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法律条款,海底扇及影响其形态、分布等3大重要因素的规律性,也是未来划界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四川石渠地区钻孔数据的研究,绘制了石渠地区第四系厚度等值线图,总结了石渠地区第四系厚度特征,得出石渠地区第四系厚度总体在0.47~46.4m,大部分在20~40m之间,蒙沙寺附近第四系地层厚度最大,达46.4m。第四系等厚线总体走向呈NW向,相对的沉积中心主要分布于呷衣南西、宋恰呷马北西、西区、德荣马、长沙贡马、格孟、石渠-蒙宜、蒙格寺-新荣、长沙干马等地。这些沉积中心总体上呈现为北西-南东走向,显示为可能受构造控制的线性特征,为第四纪环境演化和活动构造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4.
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强烈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严重影响桥基的安全稳定。岩石类溶洞通常采用预留一定厚度,保证上部桥基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力学分析,计算给定桩基荷载条件下溶腔上部最小安全厚度;提出了桩基区溶洞分类处理措施,通过优化施工技术,解决岩溶区不良地质问题,保障岩溶地区特大桥桩基施工质量,实现施工效益最大化,研究成果可为桥梁桩基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5.
虽然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研究确信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有关,但从二叠纪至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所在的华南板块至少向北漂移了3000 km,以致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的空间位置不再对应.本研究使用川滇地区75个宽频固定台记录的远震事件计算P、S波接收函数,并利用参考地球模型把单个接收函数从时间域变换到深度域,最后从叠加道上读取地壳厚度和岩石圈厚度.结果表明,Moho面深度从云南南部的33 km向北逐渐增厚,在青藏高原东部可达约66km,滇中地区地壳厚度变化剧烈,在攀枝花附近明显增厚.在金沙江—红河断裂西侧的印支块体下方,岩石圈厚度仅为70~80km,但在滇中地区从约70 km变化约到120 km,最薄处发生于攀枝花附近,仅约为70 km.另外,滇中地区部分台站的S波接收函数显示Moho面的Sp转换相一致性较差,而P波接收函数则表明在Moho面附近存在一个正极性的转换界面.综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Moho面附近这一正极性界面是地幔柱岩浆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6.
利用地脉动数据可以确定地震动对地表介质产生的响应,传统的H/V谱比法是针对于地脉动数据而发展起来的,本文将H/V谱比法应用于处理宽频带地震数据.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对68个宽频地震台站采集到的数据去除地震波形事件后的时间序列进行H/V谱比处理,得到了长江中下游不同区域的沉积厚度.河淮盆地的沉积层厚度大于3000 m.铜陵与安庆,庐棕三个矿区及其附近邻区其卓越频率位于0.05~0.1 Hz,沉积厚度3000 m左右,由西向东逐渐减薄为2000 m左右,且矿区沉积层横向变化大.江汉盆地的沉积层较厚,其边缘沉积层厚度可达3000 m.  相似文献   
117.
118.
用地震反射波定量解释煤层厚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变薄模型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发现:对层厚小于λ/4(λ为地震主波长)的煤层来说,煤层顶、底板的反射波迭加形成复合反射波,几乎不能拾取顶底板反射波的初至时间;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振幅等)与煤厚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出现多个极值点,在层厚为λ/4、λ/2等处出现极值,但在区间〔0,λ/4〕及〔λ/4,λ/2〕内振幅是层厚的单调函数。因此,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就可以进行煤层厚度的定量解释。山西朔县地震资料的定量解释结果与钻探资料对比最大误差不超过0.6m,证明了该解释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9.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