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1篇
  免费   816篇
  国内免费   1310篇
测绘学   416篇
大气科学   2081篇
地球物理   510篇
地质学   708篇
海洋学   960篇
天文学   467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54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31.
新疆月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先对现有各种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公式进行讨论,并确定Q=Q2为新疆最佳计算公式,然后根据新疆9个月日射站的资料分南疆,北疆两大区域按月给出区域统一式,最后验证了它们的计算效果。  相似文献   
132.
荒漠—绿洲交界处辐射差异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辐射过程的研究是水热平衡的基础与出发点,本文通过实验观测,对辐射平衡方程Rn=Q(I-A)-F0的各项分别进行荒漠-绿洲间及绿洲不同农田作物间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3.
湖北罗田黄土岭长英片麻岩是与紫苏石榴黑云片麻岩共生的浅色片麻岩,成分上近于A型花岗岩.受到浅混合岩化,钾交代现象显著.在斜长石与钾长石新成体接触处有清楚的交代净边结构,背散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净边成分为钠长石(Ab89~97).在净边结构上,发现叠加倒转双晶.净边结构产生于长英片麻岩部分熔融的高温条件下,与整个大别地体隆升过程和A型花岗岩的生成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34.
南沙珊瑚礁生态系中稀有元素的垂直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沉积物捕捉器(ST)研究了南沙珊瑚礁生态系中Zr,Hf等18种稀有元素的颗粒垂直转移量、稀有元素的转移形态、稀有元素垂直转移量与海水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大部分元素在永暑礁泻湖的垂直转移量高于渚碧礁泻湖,永暑礁内垂直沉降颗粒物中的大部分稀有元素以碳酸盐的形式向海底转移,但Ta,As,Th是主要以离子交换态,Ag主要以铁猛氧化物结合态,Sb以有机态硫化物态向海底转移,这18种稀有元素没有一种主要以硅酸盐碎屑态形式向海底转移,这表明稀有元素从陆地进入海洋后在颗粒物中元素进行了重新分配.稀有元素的垂直转移量还与海水温度密切有关,对表层海水温度的敏感性Rb>V>As>Ti>U>Zn>Sb>Hf>Ag>Cs.  相似文献   
135.
靳平  楼为涛 《地震学报》1997,19(5):447-456
受低频动态正压力加载的椭球腔在弹性介质中激发的地震波可以用Eshelby方法进行求解.本文证明,在地震波的波长远大于空腔尺寸的条件下,为处理有关椭球体夹杂的弹性静力学问题而发展起来的这一方法可以推广到动态的情况.球腔问题的近似解与精确解之间的比较表明,当空腔半径在100 m以下时,这一方法适用于10 Hz以下的频带.由此方法证明,对低频远场解来说,受动态加载的椭球腔,可以用3个方向和椭球的主轴方向相一致的偶极子来加以等效.文中解析地求出了相应的地震辐射图型.由此得出的结果表明,椭球腔中的爆炸可以辐射出有重要意义的S波.   相似文献   
136.
紫外辐射如何影响人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乜虹 《青海气象》2004,(1):71-71,81
太阳辐射能量的波长范围较宽,对人类而言,其中大部分的太阳辐射是肉眼无法看得见的。波长越短,辐射强度越大,并且对于生物体潜在的危害也就越大。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其波长在290~400nm(十亿分之一米),这比可见光的波  相似文献   
137.
苏北海岸带潮成辐射砂脊群的形成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潮成辐射砂脊群的面积约为20000km2,以160° 的角度从弓京港向海展开。它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辐聚辐散潮流场相伴而生。60余个钻孔揭示,毗邻海区辐射砂脊体系的江苏沿岸平原上存在一个面积约3000 km2潮成砂区,其顶点位于东台,同样呈扇形以130°的角度向东展开。在潮成砂区内潮成砂质沉积单元位于冰后期海侵型砂坝-湖沉积层之上,二者之间具明显的冲刷面。砂坝-湖沉积层位于晚更新世基底硬粘土层之上,二者之间有较长的沉积间断。潮成砂沉积层上覆潮坪沉积层,二者呈渐变关系。以潮成砂层底部的侵蚀面为界,其下为海侵序列,其上为海退序列。古潮流的研究揭示,潮成砂区内同样存在辐聚辐散的古潮流场,其顶点位于东台附近。由此推断,沿海平原的潮成砂区内也是辐射状潮成砂脊体系,它形成于全新世海退时期。由于长江和黄河三角洲的前展,以东台为顶点的潮成砂脊体系逐渐暴露成陆。陆上和海域潮成辐射砂脊群形成于相同的潮汐动力环境,但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前者形成于全新世中期,后者发育于全新世晚期。矿物分析揭示,陆上和海区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主要由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组成,其中长江沉积物由南向北运移,且时间较早;黄河沉积物由北向南运移,时间较迟,这种泥沙的运移趋势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海平面上升趋于减缓,长江三角洲增长,江苏海岸线向外推进,苏北潮成砂区逐渐出露成陆。1128年黄河由苏北入海,大量的黄河沉积物的加入,加快了本区海岸线的推进速度。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与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相伴而生,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的位置曾经历三次变化,第一次以长江古河口湾为顶点,第二次位于现今陆上潮成砂区,第三次位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现代海域,代表了潮成辐射砂脊体系发育的三个阶段。只是长江古河口湾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由于河流的巨大改造作用,可能未很好保存,至今未发现典型的辐射砂脊体系。  相似文献   
138.
开路与闭路涡度相关系统通量观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开路(OPEC)与闭路(CPEC)两种观测系统是涡度相关技术观测通量的主要技术手段,用这两种观测系统进行通量观测时,由于系统本身的差异有可能导致观测结果的不同,因此在通量观测中对两种观测系统的观测进行比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ChinaFLUX通量观测网络在长白山(CBS)和千烟洲(QYZ)两个试验站同时安装了OPEC和CPEC两种通量观测系统.本文计算了CPEC红外气体分析仪的CO2和水汽观测相对于OPEC观测结果的延迟时间;比较分析了OPEC和CPEC实时观测数据的功率谱和协谱;以OPEC观测系统的观测结果为标准评价了CPEC观测系统的通量结果.结果表明:QYZ和CBS两个试验站CPEC红外气体分析仪观测的CO2和H2O两种气体的延迟时间分别在7.0~8.0s、8.0~9.0s之间;OPEC和CPEC两种观测系统观测项目的功率谱与?2/3斜线一致,而协谱则符合?4/3定律.QYZ试验站的CPEC观测系统的CO2通量为OPEC的84%,而两种观测系统的潜热通量基本一致,CBS的CPEC系统的CO2通量、潜热通量分别为开路系统的80%、86%;CPEC观测系统抽气管道的衰减作用对碳通量的影响大于对水汽通量的影响,QYZ试验站的OPEC与CPEC两套系统的通量差异小于CBS;两种观测系统的CO2通量日变化趋势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39.
华北平原农田水热通量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夏玉米生长期间净辐射(Rn)、水汽通量(LE)、感热通量(Hs)和土壤热通量(G)进行了观测,并应用农田生态系统模型RZ-SHAW对水热过程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水汽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Rn大部分用于玉米潜热的消耗,水汽通量与净辐射的比值(LE/Rn)随生长阶段呈上升趋势,在灌浆期达最大,约60%左右,但比用RZ-SHAW模型模拟的结果略低;RZ-SHAW模型模拟得到的夏玉米日蒸散量与实测值的变化比较符合;逐时水汽通量与相应时段内涡度相关实测值一致性指数(IA)均在0.75以上,均方差(RMSE)在1.0W·m?2以下.LE日变化呈倒“V”型,Hs呈倒“U”型并偏向午前,二者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Hs出现在11︰30左右,LE出现在13︰00左右,比Hs推迟一小时左右.CO2通量日变化呈不对称“V”型,峰值出现时间在11︰30左右.夏玉米4个生育期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Fc+Rs)/LE在日出以后,随着光强的增强,水分利用效率迅速升高,至10时左右达到最大后开始下降,其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为24.3g·kg?1,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0.3g·kg?1.  相似文献   
140.
重庆城区浓雾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统计分析沙坪坝1951~2002年间发生的浓雾事件,结合2001年12月重庆市雾的外场试验资料,探索重庆市主城区浓雾的基本特征。重庆主城区浓雾随年代演变有减缓趋势;主城区浓雾是自然雾与烟尘等的混合物,河谷及城市效应使雾更浓;城市中出现浓雾的大气边界层特征是在近地面层有逆温及增湿降温现象;高浓度气溶胶的净辐射效应阻碍白天混合层发展,使大气边界层趋于稳定,它是重庆连续几天有雾的原因之一;浓雾具有一定的湿沉降作用,能有限地清洁空气;有浓雾的天气条件下,建议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以避免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