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6篇
  免费   853篇
  国内免费   1214篇
测绘学   680篇
大气科学   779篇
地球物理   853篇
地质学   2362篇
海洋学   719篇
天文学   179篇
综合类   266篇
自然地理   29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有机质生烃动力学参数研究进展: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烃动力学,作为一种动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有机质生烃机制和解决油气勘探实际问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在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不同或相同类型的有机质,其生烃动力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这动摇了以典型干酪根类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统生烃模式,给实际应用带给困难.所以,必须针对具体盆地特定烃源岩进行生烃动力学实验,求取特定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参数,这样才能准确地模拟出盆地的生烃过程.为了逼近地质实际,更加精确地描述有机质生烃动力学参数,应加强对有机质分子结构的研究,探讨温、压共同作用下有机质生烃动力学模型.此外,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生烃动力学的研究将是今后生烃动力学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972.
特征地震现象和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断层活动的一种重要现象--特征地震现象.特征地震是指某些断层长期活动过程中,重复发生的多次大地震往往表现出相似的破裂长度、位错分布、和震级大小,而有些活动断层在多次地震中表现出局部的相似.对断层地震活动的统计分析中,有两种模型,一种就是为大家熟知的G-R经验公式,还有一种就是特征地震模型.到底哪一种模型能够代表断层的活动,用哪一种模型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较为合理?南加州断层历史地震的统计资料和一些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一条成熟的单个断层,用特征地震模型进行解释是更为合理的,而对包含多条断层的较为广阔的地域,断层活动应该仍用G-R公式进行分析.文章的后面对特征地震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特别地,我们认为断层的位错分布主要是由断层破裂面处地震前后的应力降决定的.所以对成熟断层而言,断层上发生的多次重复地震由于地震孕育的条件相似,导致断层活动中表现出特征地震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973.
成层地基自由场地面运动的随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土层通常具有成层的特点,在地震工程中将覆盖土层简化为力学性质沿竖向成层变化,水平向为各向同性的层状半空间体才会得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解答.采用频域分析方法,对多层横观各向同性土层对垂直向上的入射剪切波的反应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自由场地面运动的频率响应函数,计算了响应位移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并给出了算例.算例表明,多层土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具有多个峰值.采用频域分析方法计算层状土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响应,避免了时域分析时对波在界面处多次反射和透射的反复追踪,思路清晰,步骤简明.  相似文献   
974.
强震动作用下土体非线性动力特征研究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浅地表覆盖土层动力特性对地震动影响显著,软厚土层会明显改变地震动强度及频谱特性。由于观测数据匮乏,强震动作用下土体非线性动力特征研究长期以来均以室内试验为主,但在实验室中难以可靠地模拟实际地震历程中土体承受的加载路径、边界条件、排水条件等复杂因素。近二十年来竖向台阵(至少包含一个地表测点和一个井下基岩测点)记录数据大量增加,为土体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与发展机遇,使基于现场观测的土体非线性动力特征实证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75.
柴西地区始新统湖相白云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柴西地区始新统致密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其中白云岩为最优质的储集岩。通过岩石学、结构学和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详细描述和论证了柴西地区两种湖相白云岩的成因及特征:一种是数量较少的原生生物成因的藻云岩,电子探针能谱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其Mg元素富集区与藻纹层分布高度吻合,充分显示了其微生物成因特征,因微生物活动能够克服动力学障碍,为白云石形成营造出有利的微环境;另一种为研究区广泛分布的准同生交代成因的泥晶白云岩,偏光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均含有碎屑颗粒和泥质组分,由周缘辫状三角洲带来的碎屑物质与其混积而成,电子探针岩石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其FeO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942%,MnO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52%,明显低于热液白云岩,且富含SiO2和Al2O3,充分显示其准同生交代成因特征。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泥晶白云岩微量元素蜘蛛网图较为离散,表明了混积的湖相白云岩的物质来源的多样性,其∑REE平均值小于平均上地壳∑REE值(146.37×10-6),但远大于球粒陨石∑REE值(2.56×10-6),且不具有Eu负异常。碳同位素负偏移主要受其自储的有机质氧化解体产生的CO2和周缘辫状三角洲供给的地表水影响,增加了其轻碳组分;氧同位素发生正偏移主要受咸化湖盆沉积环境影响,蒸发作用使得湖水δ18O增加,虽然周缘河流水系能带来部分轻氧组分,但收效甚微。这揭示了准同生交代成因的白云岩与热液造成氧同位素偏负截然相反。泥晶白云岩在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弥散性晶间孔,孔隙半径小而数量众多是形成“中孔特低渗”型储层的主要原因,这类孔隙抗压实能力强,为研究区最好的油气储集体。这一研究成果对柴达木盆地深层致密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76.
费平 《地质与资源》2016,25(1):17-21
以板块构造学说为指导,以大陆动力学理论研究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的大陆动力学过程为主线,划分了陆块构造演化阶段.辽宁省由胶辽陆块、晋冀辽陆块2个Ⅰ级构造古地理单元组成;Ⅱ级构造古地理单元3个,即辽东陆内、燕辽裂谷、燕辽陆内;Ⅲ级构造古地理单元11个;Ⅳ级构造古地理单元14个.利用沉积岩建造组合与构造古地理单元时空结构演化关系,为研究辽宁省大地构造环境演化提供较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77.
利用图像亚像元互相关分析方法处理了Landsat-8卫星获取的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得到中国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西昆仑峰区冰川匀速滑移的时空演化过程。利用亚像元影像互相关技术对Landsat-8光学影像精确配准,配准精度达到0.01像元,即该光学影像的水平形变监测精度达到0.15 m。通过对2013-07~2014-08的15景Landsat-8影像进行互相关和形变时间序列反演分析,获得了西昆仑峰区两条冰川的滑动位移场和速度场。研究表明,该区域的冰川基本处于匀速滑移状态(无明显加速和减速现象);同时也验证了Landsat-8光学影像在监测较大地表位移和地壳形变事件(如沙丘移动、地震、滑坡、火山等)上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78.
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地震勘探电缆动态定位精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某海域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单源单缆准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获得了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矿体三维成像效果.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矿体三维成像的因素很多,其中,电缆动态定位精度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罗盘对电缆动态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与海试资料及国内外资料非常吻合,这对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调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该研究结果,在保证一定定位误差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电缆的排列长度为2 400 m(192道),获得了较高的动态定位精度.2007年在该海域实施了钻探,国内首次发现了水合物样品.钻探结果与地震资料的吻合证实了准三维地震方法定位精度已达到较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979.
本文介绍了几个典型水库地震事件,总结了目前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分析方法及其依据,重点从地震发生的时间、空间、强度、活动特征、震源深度5个方面介绍了水库诱发地震的特征,最后简要分析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动力学机制,认为通过人为调整库水载荷大小等因素来研究水库地震活动性,对于研究地震触发及地震预报等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80.
本文在实地调查江咀沟地质背景、形成区物源特征、流通区沟道特征及堆积区的结构特征和成份特征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江咀沟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输砂量以及危险性。研究表明,受瓜达沟断层和昌昌断层破碎带、岩性、岩体结构、新构造运动、地形及人类工程活动的综合影响,沟内物源丰富,流通区狭窄,沟道堵塞较为严重,为高度危险泥石流沟,50年一遇洪水泥石流输砂量为16.78×10^4m^3,对下游水电库区淤积有一定影响,但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