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大气科学   330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南京雷达中气旋产品特征值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研究南京中气旋的特征,利用南京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对2005-2013年的中气旋产品特征进行统计,重点对持续3个体扫以上的中气旋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气旋通常产生在对流有效位能较高和风垂直切变较大的环境条件下,6-7月是中气旋的多发时段,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前半夜,中气旋的底高、顶高和最强切变与中欧的中气旋分布相似;高质心中气旋有利于冰雹的产生,而低质心、强切变中气旋有利于产生龙卷。   相似文献   
82.
罗雄  李国平 《高原气象》2018,(2):406-419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并结合NCEP-FNL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F卫星TBB数据以及CM ORPH降水资料,对2014年6月29日至7月1日的一次高原横切变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中降水、热力、水汽和动力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WRF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此次高原切变线过程的降水量和落区。在高原切变线活动期间,不同阶段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切变线附近通常对应TBB<-20℃的云区;随着切变线的发展,TBB值降低,在云区内有多个TBB<-60℃的对流活动中心,对应主要降水期;在切变线减弱阶段,TBB值升高,降水趋于结束。高原切变线存在"南暖北冷"的热力结构,在切变线发展维持阶段呈现高层稳定、低层不稳定的垂直分布特征;高原切变线也是水汽的聚集带,水汽通量散度的转变对高原切变线的发展具有一定指示作用。在切变线初生阶段和维持、发展阶段,垂直方向上存在正涡度中心和辐合中心,呈现对流层低层正涡度和高位涡中心相耦合的动力结构;气旋式切变有利于高原切变线上正涡度的维持;散度场上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特征有利于切变线上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高原切变线上的辐合带先于正涡度带开始减弱、消失是高原切变线减弱的一种特征信号。  相似文献   
83.
将国内外应用较广的数字滤波法和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相结合,在进行基流时间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修正基流退水系数α、模型效率评价、重新运行模型、GIS空间插值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创新性地实现了基流空间特征的可视化表达。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1~2012年灞河流域年均基流指数(BFI)为0.43,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年降水量与年径流、年基流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年基流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② 基流年内变化较为稳定,在时间上存在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汛期>非汛期的关系。枯水期的基流指数高达0.78,表明基流是枯水期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③ 灞河流域基流在空间上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这种空间分异规律是由流域的地势和河流流向决定的。  相似文献   
84.
应用天气学与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发现:鞍型场、西风槽和双热带气旋形势是热带气旋移速突变的环流背景。在上述环流背景的条件下,涡度、涡度平流、流函数、850—200hPa垂直切变以及不对称配置的演变与热带气旋移速突变有超前相关;概括出的一些判据可供业务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5.
袁业立  郑全安 《海洋学报》1989,11(2):129-135
本文从涡度方程出发,讨论海洋中的切变波的激发机制和幅度衰减,理论分析表明,在条状外力(如骤置常条状风,移动的条状风等)的作用下,可以激发起切变波,这与卫星观测资料定性地一致,文中还讨论了在侧向摩擦(AH,AV)作用下,切变波幅度的衰减过程,理论模型与卫星观测数据定量地一致.  相似文献   
86.
在引发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中,高原低值系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高原低涡与高原切变线对强降水的协同作用是高原天气影响的一种常见样式,预报员将其称为低涡切变暴雨。本文回顾了高原低涡、切变线及其暴雨的研究历史和当前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应用、诊断计算、动力理论以及数值模式等多方法研究高原切变线与高原低涡的关系、相互作用过程以及诱发暴雨机理等科学问题,并基于低涡、切变线暴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的发展应用趋势,提出这一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些新方向。由于目前对这两类几何形状迥异但物理属性相近的高原低值天气系统关系的认知仍存较大分歧,两者相互作用进而引发高影响天气过程的物理机理尚不十分清楚,高原低涡、切变线气候学统计结果的差异还相当明显。因此,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与交叉拓展,不仅对推动青藏高原天气、气候影响的理论发展有重要科学意义,对高原及下游灾害性天气、气候业务能力的提升亦有较大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7.
从环流背景入手,分析“纳沙”和“尼格”移动路径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再从冷空气、水汽输送、海温、风垂直切变、高空散度等物理量进行分析,发现可以作为台风强度预报的重要参考因子,结合云系特征,也可初步判定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度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
利用MM5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模拟飓风Bonnie(1998)的资料,根据风垂直切变随时间的变化,将飓风Bonnie的发生、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通过分析飓风结构和强度的变化,研究其惯性稳定度的演变。结果表明,Bonnie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非对称性,并出现眼墙替换过程。在飓风结构发展中,较高的惯性稳定度发展与风暴的内核尺度发展一致;高惯性稳定度区提供抗径向运动,主要出现在主眼墙附近和内部区域,高惯性稳定度区的建立致使Rossby变形半径减小,风垂直切变影响减小,使得潜热释放集中于该区,有利于飓风加强,这是飓风内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北京盛夏一次罕见的大雹事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廖晓农  俞小鼎  于波 《气象》2008,34(2):10-17
分析了1969年8月29日出现在北京的罕见大雹事件.冰雹发生在蒙古低涡低槽大尺度环流背景下,500hPa的冷空气叠置在低层暖空气上,为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分析表明,华北东部的降雹区位于高能带中,北京在高能带的中心并且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抬升指数(LI)均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在-10~-30℃层内有高的CAPE值,使大冰雹的出现成为可能.此外,对流层中下层较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多单体风暴或超级单体等强风暴云的发展,从而增加了冰雹出现的几率.而且,合适的冻结层高度以及冷暖云厚度比也为降雹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0.
利用雷达回波自动识别锋线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Matlab软件对冷锋过境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进行模拟,运用合成切变估算方法,采用多普勒雷达获取的速度基数据资料,探讨了自动识别锋线的判据,并以动态链接库的方式进行了多普勒雷达锋线自动识别模块的工程设计。对2002年5月13日湖南省入汛后首场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自动识别处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块对此次过程中的锋线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