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0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1371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861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439篇
海洋学   144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4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71.
依据多金属结核CCC14剖面上Mn、Fe、Ni、Cu的含量和有关的公式,本文计算该结核生长过程中瞬时生长速率和Mn、Fe、Ni、Cu的瞬时通量,并在结核中建立时间标尺,划分和对比结核生长阶段,重建结核CCC148.793Ma,B.P.以来的生长历史。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由铁、锰含量计算结核生长速率的公式,可详细了解结核生长过程,并能识别与提取强核中古海洋信息记录。  相似文献   
972.
本文在基于大西洋飓风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大量实测资料建立的轴对称、稳定状态台风摸式的基础上对涡度转移所导致的台风的西向运动速度(本文称作β速度)进行了分析。量级概算说明对于尺度较大的台风这一β速度是不可忽视的。文中并把它与台风内力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73.
曹春燕  江崟 《台湾海峡》2006,25(4):559-565
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特征对2005年第10号热带风暴“珊瑚”的移动路径和对深圳降水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演变,对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尤其是路径的转向影响很大,副高的增强、减弱是热带气旋发生转向的重要条件;螺旋云带的变化通常能表明热带气旋未来的移动及其强度变化,眉状云带是热带气旋北上的重要特征云系;“珊瑚”在登陆前后西侧云系迅速减弱,以及登陆后加速北上,深圳没有转吹南风,是导致深圳没有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4.
本文利用NCAR(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976年太平洋各层风场资料,计算了0°—50°N,105°E—110°W范围内,7月850hPa,700hPa,500hPa,300hPa,250hPa和200hPa各层上的垂直运动,并与叶笃正等所作的太平洋上空夏季平均环流特征作比较得出:(1)常年Walker环流明显,而E1 Ni(?)o发生年热带西太平洋上升运动减弱,东太平洋空气下沉区变成了强上升区,Walker环流下沉区东移至110°W以东;(2)常年热带西太平洋Hadley环流不明显,沿160°E以东Hadley环流越来越清楚,呈向东递增的趋势,而E1 Ni(?)o年Hadley环流东西变化甚为复杂,Hadley环流的上升支并不在赤道附近,而移至10°N左右,明显较常年偏北,Hadley环流也变成自热带向副热带倾斜的环流圈;(3)E1 Ni(?)o发生年,夏季以淮河为中心的空气上升区变成下沉区,而37°N以北的华北地区仍是上升区,华北多雨,所以出现Ⅰ型降水。  相似文献   
975.
末次冰期热带西太平洋海面温度的估算以及与太平洋暖涡的关系R.Thunell等西部赤道太平洋拥有一个温暖的表层水大暖涡,在全球海洋中其是具有最温暖海面温度(>29℃)的海区。通过海洋一大气的耦合暖涡中温暖的海水在调节全球气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于本次研...  相似文献   
976.
太平洋热状况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是目前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气象学家就着手研究海洋对气候的影响[1]。自70年代起,我国学者相继研究了中纬度海洋的海表水温(SST)对大气环流和我国降水的影响。并开始较系统地分析热带海洋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和我国降水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增多,我国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较迅速,特别是海洋对我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仅就太平洋热状况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结…  相似文献   
977.
Growth of eight Pacific abalone families at three temperatures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 Introduction Pacific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sheries in China. However, the wild populations have been over-fished in the past decades. Aquaculture may be a possibl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Large-scale culture started in the late 1980s, and it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in the past decade. And now, the current annual production is about 5 000 tonnes worth about US$ 200 000 000. However, the abalone aquaculture suffered a lot in the mid-1990s,…  相似文献   
978.
中太平洋富钴结壳Co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中太平洋研究区5座海山调查时获取的38个富钴结壳样品中主要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化学分析,探讨了不同海山富钴结壳中Co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结壳中元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5座海山富钴结壳中的各主要金属元素含量相近,38个富钴结壳样品中Co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67%,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2)不同海山富钴结壳中Co元素含量有一定变化,其变化与富钴结壳的类型、海水水深、地形地貌以及成矿作用等有密切的关系。Co元素在板状结壳中的含量为最高,在钴结核中的含量次之,而在砾状结壳中的含量为最低;富钴结壳中Co元素含量与海水水深呈负相关,浅水区富钴结壳中Co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深水区;海山地形地貌对Co元素的含量及富钴结壳的发育有一定影响,海山的椭圆状分支、支脉及边缘部分,Co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富钴结壳发育得较好;Co元素富集成矿作用还主要受锰、铁水成成矿作用的控制。(3)富钴结壳中金属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Mn元素分别与Co、Ni、Cu、Zn、Mg、Na、Ba、Ti等元素呈强烈的正相关,而分别与Al、Si、Ca、P、Fe、Sr等元素呈负相关;Co元素分别与Cu、Al、P、Ca等元素呈负相关;Ca元素与P元素呈强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79.
尹延鸿等[1] 在东太平洋的 DSDP5 73孔发现始新世末期微玻璃陨石。他们认为始新世末期微玻璃陨石场的展布方向为 2 5 0°,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所需要的矢量变化几乎一致 ,提出很可能是始新世末期陨星撞击引起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由NNW突然改变为 NWW。这与万天丰等 [2 ,3 ] 提出的陨星撞击可能诱导板块运动或引起板块运动方向改变的观点一致。这假说很有创新性 ,很有趣 ,在多学科中都可能有重要意义 ,值得详细研究。始新世末期有两层陨星撞击产物 [4,5] ,上面一层是 microtektites (微玻璃陨石 ) ,稍下一点的一层为clinopyrocene- b…  相似文献   
980.
本文利用日本气象厅在137°E断面获得的水温和盐度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断面温度场和盐度场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37°E断面的温度场和盐度场都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和年际变化.冬季,温度场变化的关键区位于3°~18°N的300m以浅海域,而盐度场变化的关键区则位于18°~34°N的300m以浅海域.夏季,温度场变化的关键区位于3°~16°N的300m以浅海域,而盐度场则有两个关键区,分别位于3°~18°N的200m以浅海域和24°~34°N的300m以浅海域.温度场的年际变化与ENSO循环相联系,而盐度场的年际变化则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