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9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97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549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977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51.
持续的高温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重要影响,本利用1956—1999年44年气象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南部地区持续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北、偏东,华北高压的建立和维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合并是持续高温天气的重要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952.
给定1948~1999年逐月变化的全球观测的海表温度分布,使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CCM3/NCAR)模拟了大气对海表温度变化的响应,利用SVD和合成检验方法,分析了El Nino发展阶段夏季、成熟阶段冬季以及衰亡阶段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年际异常型.结果表明:El Nino发展阶段夏季,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以及日本海附近为高度负异常中心,西太平洋副高偏弱、偏东,东亚夏季风增强;El Nino成熟阶段冬季,东亚大槽加强,东亚北部冬季风加强;El Nino衰亡阶段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南、西伸,东亚夏季风减弱;El Nino事件在其衰亡阶段夏季与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最紧密,其次是成熟阶段冬季,最后是发展阶段夏季.模拟的El Nino演变不同阶段东亚大气环流年际异常型易于解释以往研究中观测分析揭示的由El Nino造成的我国东部气温和降水异常型.  相似文献   
953.
2004年广西秋旱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1989~2003年共15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13统计降水资料的方式,应用500hPa 9~11月平均高度场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特征量、环流特征及冷空气活动次数与2004年9~11月的特征对比,发现冷空气活动活跃且多以扩散形式过境、副高势力偏弱、西风带加强是2004年秋季干旱典型的气候学特征。  相似文献   
95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03年6月26~28日广西全区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指出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西伸与弱冷空气在广西维持对峙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和云图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广西上空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造成本次的强降水是对流层中低层暖湿空气被地面弱冷空气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5.
林萍 《广西气象》2005,26(A01):56-57
通过利用夏半年影响本测站的地面天气实况图,再结合本站的单站剖面图资料,对本测站逐日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影响高温天气过程的天气条件和相应的单站气象要素指标.以达到提高高温天气过程预报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6.
我国含油气盆地地下水系统可分为油田水系统和溶滤水系统,二者之间按电性、富水性和矿化度大致以上、下第三系为界。含油气系统按成藏过程及其地质特征分为生成系统、运移系统和聚集系统。地下水系统是流体系统的主体部分,它包含了含油气系统。油田水系统与含油气系统关系十分密切,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都是在油田水参与下进行的。溶滤水系统影响并改造着含油气系统,油气藏会在溶滤水作用下遭到破坏。异常高压由排水固结的不均衡所形成,它的存在阻止了油田水向上运移。含油气盆地流体系统研究是现代水文地质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油气成藏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57.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与超高压变质带接触关系的确定对该地区构造格局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南缘高压变质带内的锦屏群底部含砾岩层不整合覆盖于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朐山花岗片麻岩之上,含砾岩层中的砾石虽然经历了后期的塑性变形改造,但其地质特征仍展示出地层下部层位沉积砾石特有的性质。此外,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出朐山花岗片麻岩与锦屏群变质岩的原岩分别形成于859Ma和814Ma。这些都说明锦屏群变质岩与下伏朐山花岗片麻岩原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在后期的构造运动过程中它们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变形作用,折返过程中锦屏群变质岩向北西西方向逆冲,形成叠加于不整合接触面的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958.
结合地质剖面对南苏鲁高压变质带中的南岗-高公岛韧性剪切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带上部变形较弱,主要发育S—C组构及拉伸线理;剪切带中部变形较强,发育不对称褶皱、S—C组构、σ型及δ型旋转碎斑以及多米诺骨牌等;剪切带下部变形最强,糜棱质颗粒达80%-90%,并见有同斜褶皱等。EBSD组构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带上部糜棱质石英以中温柱面组构和中低温菱面组构为特征,中、下部以低温底面组构和中低温菱面组构为主,剪切带中石英条带以中温柱面组构为主,石英组构的剪切指向以SE→NW为主,其次为NW→SE,反映本区经历了中温→中低温→低温、以逆冲韧性剪切为主并曾发生韧性滑脱的复杂变形过程。各构造层化学成分及稀土元素变化趋势不明显,可能与原岩成分有关。剪切带中黑云母、白云母的^39Ar-^40Ar同位素年龄分析表明在253.8-214.2Ma期间本区曾发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59.
苏鲁地体南部高压变质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鲁地体南部的高压变质带由中温高压变质岩片和低温高压变质岩片两部分组成,前一岩片自下而上依次为含砾白云石英岩、云母二长石英片岩、大理岩磷块岩、白云钠长石英片岩;后一岩片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石英片岩钠长石英片岩。两岩片中片岩内的斜长石端员组成为钠长石,长石斑晶具有明显的火山晶屑特征,锆石具有岩浆成因韵律环带,其Th/U>0.5。此外,它们都具有高硅、高碱、低钙,轻稀土元素富集、分馏程度高,重稀土元素亏损、分馏程度低,Eu强到中度亏损及Nb、P、Ti负异常的特征,在Si O2A·R图解上均位于碱性岩区,在铝饱和指数图解中分布在偏铝质过铝质区,在(K2O Na2O)/CaO Zr Nb Ce Y图解上落在A型岩区。这些特征说明其原岩为火山岩,其岩石类型为过铝质偏铝质碱性流纹岩类,其成因类型为A型。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判别图解反映其原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是新元古代Rodinia大陆裂解、扬子地块陆内裂谷形成过程中伴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960.
副热带高压研究回顾及对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刘屹岷  吴国雄 《气象学报》2000,58(4):500-512
文中在回顾有关副热带高压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传统的观念在东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下沉运动和副热带高压的形成、热带加热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异常的关系、副热带高压与其周边系统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并根据近期的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给出新的认识。最后文中展望了在副热带高压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深入的几个方面 :不同纬度相互作用、青藏高原的作用、时间尺度 -内部动力过程和外界强迫的相对重要性、非线性过程和角动量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