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0篇
  免费   3499篇
  国内免费   3882篇
测绘学   1111篇
大气科学   2121篇
地球物理   5338篇
地质学   7556篇
海洋学   3038篇
天文学   326篇
综合类   1116篇
自然地理   1995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572篇
  2022年   708篇
  2021年   730篇
  2020年   650篇
  2019年   812篇
  2018年   572篇
  2017年   539篇
  2016年   555篇
  2015年   643篇
  2014年   1000篇
  2013年   728篇
  2012年   952篇
  2011年   937篇
  2010年   978篇
  2009年   919篇
  2008年   925篇
  2007年   807篇
  2006年   878篇
  2005年   806篇
  2004年   722篇
  2003年   817篇
  2002年   796篇
  2001年   753篇
  2000年   565篇
  1999年   451篇
  1998年   524篇
  1997年   426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392篇
  1994年   356篇
  1993年   319篇
  1992年   317篇
  1991年   240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992.
结构动力反应与震害关系的模糊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93.
中国上地幔剪切波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合成SH波理论地震图的方法,利用SS-S走时和SS波波形资料,研究了我国上地幔剪切波速度结构。初步结果表明,我国大陆上地幔可以分成两个独立不同的速度结构模型:一是青藏高原;另一是中国大陆东部。两部分均存在剪切波低速层,但埋藏深度不同,高原部分是100km,东部地区是60km,两部分的差异大约在350km以下趋于消失。在405km和660km深处存在剪切波的速度间断面。400km以下青藏高原和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剪切波的速度结构与北美洲、北大西洋西部、欧洲、阿尔卑斯带地区的结构一致,说明在这几个地区上地幔剪切波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在400km以下很小。  相似文献   
994.
天气预报的相似-动力方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将预报对象分解为参考态和扰动态两部分,参考态根据与预报对象初始场相似的原则从历史观测资料中选定,其演变过程是已知的;扰动态的演变则用动力方法预报。用准地转正压模式作了若干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利用历史资料提供的信息部分弥补预报模式的缺陷,不要求参考态与预报对象有很高的相似性,其预报结果就明显优于现行的数值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95.
996.
本义利用1979-1981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随县-马鞍山所做的人工源地震探测的资料,采用二维射线追踪来拟合地震波的走时和振幅,取得了该地带的地壳与上地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带地壳厚度为32-37km,莫霍面起伏变化显著.地壳速度的横向变化甚为强烈,地壳中部存在低速层.在巢湖以西宽数10km的范围内,地壳结构与其它地方明显不同,上地壳速度明显偏高,莫霍面上隆并有间断;在其两侧,明显可见有两条深断裂.结合其它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大地构造概况,对结果进行分析,认为郯庐构造带南段被两条深断裂所夹,构造带宽度可达数10km,并在地质历史时期曾有过地幔物质上涌.  相似文献   
997.
边界元方法在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用边界元方法分析土中刚性结构的阻抗和动力反应。文中给出了箱形结构和圆形结构情形的土壤阻抗以及箱形结构在地表简谐压力和三角形脉冲压力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的数值结果。为了运用边界元方法,文中的前半部对于奇异性、角点、特殊函数的计算以及离散化等几个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准晶体的构筑原理及微粒分数维结构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准晶体的原子构造中两个原理在起作用,即二十面体原理和黄金中值原理。二十面体原理是指大小相近的原子形成孤立的十二次配位体时,二十面体配位形式在能量上最有利。黄金中值原理是指在准晶体中原子的排列符合黄金中值律。这两个原理适用于由少量原子构成的体系,也适用于某些生物的结构。运用这两个原理于准晶体微粒,我们获得了最简单的准晶体结构模型。此模型可以解释Al-Mn准晶体的高分辨图的所有细节。此模型与Hiraga模型以及Bursill和彭菊琳模型都不相同。在此模型中Al_(12)Mn二十面体不是共棱的。这一模型具有分数维结构的待征,因此称之为准晶体的微粒分数维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