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303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2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91.
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空间重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损害成为当前制约资源枯竭的城市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生态旅游又是废弃矿区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环境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废弃矿区"经济-环境-旅游"耦合系统的构成及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具体实施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空间重构的思路与策略;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为例,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分析了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总体布局和修复工程.以期为该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92.
随着城市迅猛发展,城市土壤性质发生显著变化,不同功能区之间呈现明显差异性。为了深入讨论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污染来源的差别对土壤碳库(特别是黑碳)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市为对象,对比研究了城区和郊区不同功能区(公园、居民区、道路绿化带)土壤有机碳(SOC)含量、黑碳(BC)含量以及含量比值(BC/SOC)的特点,并通过BC/SOC指标对土壤受到的人类活动影响方式和程度进行详细讨论。结果显示,北京市城区不同功能区的土壤SOC富集程度不同,且公园和居民区土壤在人为管理下SOC含量趋于平均;而郊区不同功能区的SOC含量值接近,表明其受人为影响较小,更接近于自然土壤。城区不同功能区的土壤BC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由大到小是公园(0.60%~2.28%,平均值为1.56%)、道路绿化带(0.12%~2.20%,平均值为0.62%)、居民区(0.11%~1.15%,平均值为0.35%),其中公园内区域性的翻种、施肥使得BC大量聚集,道路绿化带受到来自交通环境的强烈影响;而郊区不同功能区的BC含量值低且接近,代表了区域土壤BC含量背景值。土壤BC/SOC总体介于0.11和0.5之间,且郊区BC/SOC小于城区,指示了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燃烧均是城区和郊区土壤BC物质的来源,但所占比重不同,且城区是郊区土壤黑碳的重要来源。另外,城区个别地区BC/SOC显著偏高,反映了BC/SOC不但指示土壤污染程度,同时与城市化时间、特定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93.
精细尺度下多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分析是当前研究的一个趋势,本研究基于2005、2007、2009、2011、2013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自组织映射方法分析了北京市乡镇级多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规律,实现了乡镇尺度下多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数据的时空一体化表达和对比分析。通过构建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利用其聚类和降维可视化功能对5个监测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同时进行训练,在其输出面板可以发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聚集模式以及相互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并对输出神经元进行二次聚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分析,展示出北京市乡镇级5个监测时相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揭示出北京市平原区、山区及二者过渡的山前结合带的各自不同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轨迹与模式:北京市平原区向高建设用地比例的土地利用结构方向演变,山区向高林地比例的土地利用结构方向演变,而山前结合带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794.
王艳慧  聂丽 《地理信息世界》2017,(6):98-101,106
从空间可达性角度研究其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合理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基于GIS的两步移动搜寻法,以北京市海淀、丰台、石景山3个西部城区的59个街道为研究单元区,分析不同服务距离(阈值)下可达性的变化,并对现有避难场所的服务功能做出评价。结果表明:(1)海淀、丰台、石景山三城区均处于较低的应急避难服务水平。(2)3个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不均,其中海淀区的应急避难场所相对较多,空间分布相对较为均匀。(3)各街道间拥有的避难资源空间差异明显,海淀街道相对富裕,丰台区宛平城地区以西则严重匮乏。  相似文献   
795.
在界定森林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森林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SD模型的森林生态安全情景分析和调控模型,设计了林业政策扶持型、社会经济中速发展型、环境管理强化型、森林-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型等4种发展情景,并对各情景下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仿真和动态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初始状态中(即情景0),2000-2020年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综合评估值(FES)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最佳状态为0.527,但到2020年小幅下降到0.519,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状况改善并不明显。与情景0相比,情景1~4均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水平,到2020年FES分别达到0.541,0.525,0.559和0.604,且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4种调控方案的模拟结果显示,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受林业政策实施、森林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只有保持森林资源的生产力和持续活力,注重维护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健康,兼顾引导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即情景4),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才会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96.
1980年以来北京农用地时空演变与驱动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鹏飞  鲁奇  傅桦 《地理学报》2005,60(6):953-964
分析北京1980年、1990年、2000年的耕地率、粮食和蔬菜作物的种植率及粮食和蔬菜作物及果树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得出北京农业用地变化类型由土地条件、国家政策和制度改革、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村工业化、城市发展、栽培作物种类变化等多种驱动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与人口密度进行量化相关分析后预测,到2020年北京粮食作物的生产会因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有很大提高,其种植率将达到75%。蔬菜种植率将达到15%,显著增加地点在城市近郊外缘,城市近郊将有较大减少。果树栽培与其生产的分布格局则不会有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797.
《地理教学》2008,(12):3-3
气象部门统计显示,今年夏季(6至8月),北京市平原地区的平均降水量为443.1毫米,比近十年平均值(319.1毫米)偏多近4成,较去年同期(284.4毫米)偏多5成多,是1999年以来夏季降水最多的一年。北京今夏降水主要集中在城区西部、西北部的昌平及东北部的密云、平谷和顺义,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350—550毫米之间。北京频繁降水对水库蓄水极为有利。卫星监测表明,8月下旬,密云水库、  相似文献   
798.
在明确粮食生产作为耕地基础性功能的前提下,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提出了2020年北京不同耕地保护目标下的3种情景模式,分析了各情景经过生产波动校正后单产情况,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法,结合粮食自给水平和规划人口数量测算了北京耕保需求的底线数量.结果显示,无论以何种目标进行耕地保护,北京的耕地保护压力都是严峻的.结合测算分析结论,并针对现有耕保政策对耕地保护单一采用数量约束指标的问题,提出 "等效面积"的概念,采取综合权重系数方法对影响耕地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基本因素和拓展因素进行了分析,将耕地实际面积转化为等效耕地面积.最后,从制度和政策方面分析了基于"等效面积"的耕保机制.  相似文献   
799.
当您查看北京市城区地图或乘坐公交车时,或许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许多地名和站名由数字打头,如一亩园、二龙路、三里屯、四道口、五棵松、六铺炕等等。这些地名由来已久,其中以元、明、清时期出现的居多。  相似文献   
800.
《中国测绘》2005,(3):40-44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是为首都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并担负全市基础测绘和重大工程测绘的国家甲级勘察设计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