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6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61.
祁连造山带中段雾宿山群的构造属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雾宿山群岩石组合特征和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与周边区域地质背景的对比研究,探讨兰州西南一带雾宿山群的形成环境、构造属性及构造意义。雾宿山群主要为一套形成于中晚奥陶世的以中性、中基性火山岩及英安岩为主夹少量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的岩石组合,经受低绿片岩相变质。火山岩不同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或弧前构造环境。综合分析雾宿山群岩石组合特征和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与西侧拉脊山构造带及北祁连造山带的对比,初步认为雾宿山群可能不是拉脊山构造带的东延,而是北祁连南缘岛弧带在兰州西南一带延伸的构造残块。雾宿山群构造属性的厘定,对祁连造山带的东延问题、祁连与秦岭造山带的交接关系及祁连造山带中东段构造格局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2.
环渤海地区雾天气分型及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环渤海地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位势高度、风速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性雾天气出现时500 hPa高空天气形势有3种:纬向气流型、低槽型、高压脊型;地面形势有4种:锋面气旋型、高压前部型、均压场型、弱高压型。针对天气形势的槽脊和高、低压中心等特点设计客观自动识别系统,进而基于T639模式输出产品计算了多个水汽条件、层结稳定条件和风速条件因子,经过诊断分析及相关分析后选取1000 hPa温度露点差、1000 hPa风速、925与850 hPa温度差和M指数4个参数作为物理量诊断因子,建立天气形势自动识别与T639模式输出物理量诊断相结合的预报系统,给出环渤海地区雾天气出现时间和空间范围未来1~3 d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63.
APEC前后北京几次静稳天气边界层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学款  张碧辉  桂海林  王亚强 《气象》2017,43(11):1364-1373
对北京地区2014年11月3-11日APEC会议期间的大气扩散条件与2014年10月的4次雾-霾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APEC会议期间静稳天气指数略低于10月4次过程,具备一定的污染物积累潜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北京及周边地区污染排放的控制是APEC期间北京保持低水平气溶胶浓度的重要原因。周边地区污染物传输以及特殊地形条件下山谷风环流的日变化对北京地区污染物浓度的区域分布及演变有重要影响,夜间地形北风对近地面污染物有明显清除作用。相较于重污染天气,APEC期间气溶胶浓度低,温度效应小,山谷风环流明显,同时白天混合层高度上升幅度大,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减排使气溶胶浓度减小,而低浓度气溶胶又使污染扩散条件进一步好转的相互反馈作用,是"APEC蓝"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4.
气溶胶辐射效应在华东地区一次雾霾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悦  樊曙先  李皓  康博识 《气象学报》2016,74(3):465-478
利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with Chemistry)模拟了2013年12月华东地区一次雾、霾事件气溶胶辐射反馈效应对气象场和大气质量的影响。通过3个不同气溶胶浓度设置的试验区分气溶胶浓度不同辐射效应的影响。比较不同试验得出,本次雾、霾过程中,不论是气溶胶直接、半直接辐射效应还是间接效应均使污染地区短波辐射减少、2 m气温下降、大气边界层高度降低,不利于水汽与污染物的扩散,空气污染进一步加重,雾结构进一步稳定,并使雾的持续时间延长,发展高度更高;对于化学场来说,气溶胶直接、半直接辐射效应使污染地区PM_(2.5)浓度增大、消光系数增大、氮氧化物浓度增大,臭氧浓度降低;间接辐射效应使PM_(2.5)浓度和消光系数进一步增大,氮氧化物、臭氧浓度降低。综上所述,气溶胶辐射效应能使大气污染加重,并利于雾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65.
利用1981—2013年济宁、兖州、嘉祥、汶上站逐日4个时次的平均气温、平均风速、降水量、云量和能见度资料,对不同天气条件下济宁市的城市热岛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宁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月季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具体为冬半年明显高于夏半年,白天的热岛强度明显低于夜间,中午前后最弱;济宁市四季热岛强度的变化规律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除秋季外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在不同气象条件下,济宁城市热岛强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在晴朗无风气象条件下表现最为突出,平均值达到0.79 ℃,其昼夜变化幅度也最大;在降雨时城市热岛强度最小,平均仅有0.09 ℃,其昼夜变化幅度也最小;大于等于4.0 m/s大风天气和雾均多发生在秋冬季,且雾对城市热岛的形成和昼夜变化影响明显大于风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在晴朗无风和大雾条件下,02时热岛强度最强,当有降水出现时,20时热岛强度最强,出现大风天气时,08时热岛强度最强,所有研究天气条件下,14时热岛强度均表现为最弱.  相似文献   
566.
纳米稀土添加剂对WC/12Co涂层盐雾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红霞  王铀  朱发岩 《盐湖研究》2016,24(4):48-53, 65
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法制备了稀土添加剂含量为0%、1.5%、2.0%的3种WC/12Co涂层,并用盐雾腐蚀方法进行了涂层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稀土的加入较好地提高了涂层材料的耐蚀性能,且当稀土添加量为1.5%时耐蚀性最好。腐蚀主要源于WC和Co相的氧化以及基体与涂层之间的电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567.
为了研究气象条件与对烟花爆竹燃放的影响,针对政府应急安全管理和空气污染应对等工作开展相关服务,综合考虑了影响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燃放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以及空气质量状况3方面的气象条件,采用隶属度乘积和函数最大值方法研发了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烟花爆竹燃放指数由低到高分4级,分别表示适宜、不太适宜、不适宜和极不适宜。燃放指数的发布对政府应急决策和公众理性燃放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燃放指数的分级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68.
利用地面、探空实况资料及数值预报资料,对2001—2012年鲁南地区雾天气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气候特征、湿度、探空、近地面物理量指标。分析发现:鲁南雾主要集中在10—12月,2010年以后,鲁南雾日呈显著增多趋势。鲁南雾期间90%相对湿度湿层顶平均在925 hPa以下,平均逆温层顶为950 hPa左右; 850~925 hPa有明显的单独的由弱到强的暖平流中心,暖平流建立时间比雾发生提前0~24 h。925 hPa高湿区的建立比雾发生提前6~24 h;前期500 hPa左右下沉运动极值建立时间提前雾6~24 h;850~925 hPa明显的辐合中心建立时间提前雾0~24 h。  相似文献   
569.
马艳  黄容  陈尚  郭丽娜 《气象科技》2015,43(5):925-931
基于2006—2012年青岛市区雾日数和同一时期市区8个环境监测站SO2、NO2及PM10 3种污染物浓度的监测资料,统计分析青岛市区雾日和空气质量特征,揭示青岛夏季海雾和冬季陆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区年平均雾日55天,海雾日数占总雾日数的58%,6、7月是海雾高发期。青岛市年平均污染日数为30天,空气污染主要出现在冬、春两季,首要污染物为PM10。随着城市化进程,NO2质量浓度呈明显递增趋势,SO2年平均浓度是逐年下降的趋势。雾天气背景下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冬季大雾天气3种污染物浓度均显著高于夏季海雾天气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570.
利用2015—2018年高要区国家基本气象常规观测资料,选取11个与雾天气事件相关的气象要素,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得到新的公共因子后构建Logistics回归方程,并根据ROC曲线、约登指数选出作为判别雾天气事件的最优临界值。结果表明:气压、温度露点差、相对湿度、水汽压、绝对湿度、露点、10 min平均风速、能见度、总云量、低云量、日照与雾天气现象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从这11个气象要素中提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因子分别为水汽因子、辐射因子和风速因子。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报模型对有雾和无雾的判别效果较为理想,比判别大雾和轻雾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