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95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资料、卫星资料等,对2010年9月21—22日湘黔北部一次台风倒槽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出现在冷锋和倒槽共同影响区的主要原因是:冷锋前,暴雨区处于暖性不稳定区,台风倒槽带来充沛水汽。冷空气侵入台风倒槽后,使倒槽附近的水汽辐合加大,湿斜压锋区加强,垂直速度增大,冷空气与低层强的暖湿平流相互作用,激发出中尺度暴雨系统,不稳定能量释放,且对流云团的维持少动,造成了降水的持续,并形成暴雨。  相似文献   
142.
王宝书  张瑛 《湖北气象》2011,30(1):36-4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10年7月27-29日吉林省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冷涡形势建立与稳定维持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850 hPa与冷涡相伴的强冷空气南侵对暴雨形成起触发作用;地面冷、暖锋稳定少动使冷暖空气...  相似文献   
143.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本文采用观测和NCEP分析场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来源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7.21”北京暴雨过程是高低空与中低纬系统共同配合的结果,暴雨发生在“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下,低涡、切变线、低槽冷锋和低空急流为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孟加拉湾至西太平洋地区热带辐合带(ITCZ)活跃,其中热带气旋的活动有利于水汽向东亚大陆输送,此次暴雨过程中华北地区的水汽源地包括孟加拉湾和我国东部的渤海、黄海等,低层的水汽主要来自东部,中层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北京的强降雨有两段,第1段降雨虽然发生在冷锋前,但有明显冷空气的侵入,并与地形和东风的作用有关,第2段降雨对流的组织和增强与冷锋强迫相关。在有利环境下,中尺度对流系统频繁发生发展,持续时间长,且稳定少动是此次特大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4.
云南省一次切变冷锋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泓  杨若文  钟爱华  尤红  金少华 《气象》2015,41(8):953-963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多种加密观测资料,对2013年初夏云南省一次典型冷锋切变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和切变线南下影响云南省,地面冷锋与切变线位置基本一致,冷暖空气交汇于切变线和冷锋附近,产生强降水。天气尺度系统的有效合理配置及相互作用,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CAPE高能区和等Δθse(500-800)线密集区的分布与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对应关系。暴雨发生的局地性和突发性等中小尺度特征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密切相关。地面锋面及叠加在其上的加密地面风场辐合区的位置和移动可以作为短时强降水短临预报的重要参考依据。地面强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对流云团的TBB等值线梯度大小以及梯度大值区的位置相关。地闪频数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判据之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低纬高原不同暴雨点的地闪频数峰值出现时间与强降水峰值时间的关系复杂。大风区、第二类γ中尺度辐合区的存在和“列车效应”是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边界层急流为此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强迫和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145.
一次冷锋过境过程的中尺度通量观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Taylor假定 ,通过对铁塔定点观测冷锋过境湍流资料的谱分析 ,分离出其中尺度过程 ,从而计算出其中尺度通量 .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 ,在强背景风场条件下 ,湍流动量输送占据绝对优势 ;当背景风较弱时 ,中尺度动量通量不能被忽视 ,它甚至强于湍流动量通量 .而中尺度感热通量的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总的说来 ,冷锋后的中尺度感热通量大大强于湍流感热通量 .对于湍流通量参数化计算的理论分析表明 ,在较长的时间尺度进行湍流通量参数化时 ,有必要考虑因中尺度扰动而产生的修正 .合理的通量计算参数化方案需要全面包含湍流通量、中尺度通量以及中尺度过程对湍流通量的修正  相似文献   
146.
以天气学分析的方法对一次大雾引起的低能见度天气进行讨论,得出了此次大雾过程中能见度急剧波动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降水和风场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结出了在此类天气形势下的一些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147.
阿盟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内陆腹地,大部地区属于干旱和极干旱区。全年降水量只有38-213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暴雨也主要发生于此阶段,而5月份出现大暴雨非常罕见。通过对1998年5月20日的大暴雨进行分析,特别是对这次大暴雨的影响系统、卫星云图、地面各测站逐时风场分析以及地形的作用,发现这次大暴雨与夏季暴雨环流场基本相同,主要是地面上暖湿空气的中尺度辐合受冷锋扰动后,在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下,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而造成的。通过对本次大暴雨的分析,为阿盟春末夏初的暴雨预报提供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8.
冷锋天气大气边界层内臭氧及 氮氧化物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北京325 m气象塔作为高空平台,于1997年10月观测到一次冷锋过程大气边界层内O3及NOx体积分数的变化,研究了O3及NOx体积分数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着重讨论了冷锋过境前后O3及NOx的体积分数变化及其与输送过程的关系。研究表明:北京大气边界层中下层存在明显的O3体积分数垂直梯度,O3的垂直输送与风速及温度梯度密切相关。冷锋过程有利于高层O3向低层输送,使O3体积分数垂直梯度明显减小,并使NOx体积分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9.
“为什麽气旋会闭塞”这个答案似乎不难,在一切近代气象学教科书中的答案都亦相以。例如 L.Weickmann在 B·Gutenberg主编的Lehrbuch der Geophysik 书中 Mechanik und Thermodmnamik derAtmosphare一章里面曾谓:“因暧面运动较冷面为慢,故冷空气愈趋  相似文献   
150.
选取8次冀中南地区低槽冷锋类降水过程,基于实况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毫米波测云仪资料,利用EC-thin模式资料,分析研究EC-thin资料在人工增雨潜力区识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低槽冷锋类降水过程的共同特征为中高层30°—50°N、100°—120°E低槽东移,地面冷锋以西北路径或偏西路径南下影响冀中南地区;无论平原还是山区,低云量、气柱总含水量、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总体上呈现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当冀中南地区受低槽冷锋类天气系统影响时,在平原地区,当低云量、气柱总含水量、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预报平均值分别为6成、31 kg·m-2、37 kg·m-2、6 g·kg-1以上时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在山区,当低云量、气柱总含水量、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预报平均值分别为5成、21 kg·m-2、29 kg·m-2、4 g·kg-1以上时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此外最佳人工增雨阶段为各物理量值达到最大并开始减小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