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28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1960—2009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客观识别技术对1960—2009年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指标中最低温度和几何中心纬度的频次分布为双峰特征,发生频次较高的纬度主要位于30°N和42°N附近,且1980年代中期以前南北两个带并存,之后则以30°N附近为主;1960—2009年事件的发生频次、强度和最大覆盖面积等呈总体减弱趋势,在1980年代后期存在显著的转折,1990年代后期变化逐渐趋于平缓,并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占总数10%的持续时间长和空间范围广的事件作用的结果。此外,对体现事件多方面影响的综合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2.
《地理研究》2013,32(7):1378-1378
<正>为了广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使全国各地会员和地理工作者能就近参加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促进省级地理学会间的联系与合作,中国地理学会决定隔年举办大型综合性学术年会,其间召开区域性学术年会。即从2013年起,试行隔年在全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华中、华东、华南7个大区分别举办学术年会办法。2013年西南地区学术年会已于4月下旬在昆明成功举办,其它地区学术年会信息如下,欢迎大家关注、选择参加。  相似文献   
83.
为了弥补由于固定监测站点稀疏而造成的局部区域大气污染事件的漏查漏检,提出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的大气质量舆情信息空间化方法,通过使用中文分词、词性标注等方法对舆情数据中地址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的筛选组合,实现了投诉点的地址匹配和空间定位,并以热力图的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84.
陶叶青  杨娟  徐长海 《测绘科学》2013,38(4):155-156
本文结合大型线路工程控制测量实例,分别对根据E1、E2、E3椭球建立适合大型线路工程独立坐标系的GPS方法进行阐述。应用实测数据对采用不同椭球作为投影面得到的平面距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区域性椭球建立的GPS平面控制网的控制测量成果适合国家测量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基于1961~2019 年贵州省84站逐日雨凇观测资料,确定了贵州省区域性凝冻过程指标,并根据新标准对区域性凝冻过程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9 年贵州省区域性凝冻过程次数与累积天数均呈减少趋势,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均呈 “偏多—偏少—偏多—偏少”的变化特征,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均存在7~8a与3~4a的变化周期。贵州省区域性凝冻过程频发区及中心站点高频区主要集中在中部一线,在东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发生频率较低。贵州省区域性凝冻过程可分为中东部型、中部型、中西部型、西部型及全省型共5类,其中以中西部型和全省型为主。   相似文献   
86.
《国土资源通讯》2011,(20):46-46
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立足打造“渝南黔北经济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实现新时期的跨越发展,按照“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要求,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手段,做好加减法,算好增减账,在保障全区经济发展用地需求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为实现南川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7.
几类区域性暴雨雷达回波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家国  王珏  黄治勇  周金莲  王仁乔 《气象》2011,37(3):285-290
以2007-2008年湖北省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按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定义,通过分析地面雨量资料筛选出32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在对比分析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形态、结构、暴雨落区以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的基础上,概括了湖北省区域性暴雨雷达回波模型.结果表明:典型区域性暴雨雷达回波形态有逗点状暴雨回波、涡旋状暴雨回波、涡带结合型暴雨回波和带状暴雨回波等4类,它们分别与锋面上中尺度气旋波扰动、川东低涡系统的发展、低涡发展与梅雨锋结合和气旋波上准静止锋面切变线的形成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8.
东北冷涡背景下浙江省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东北冷涡西南部冷空气南下影响,2009年6月初浙江省连续发生了两次不同特点的强降水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卫星TBB资料,对这两次东北冷涡背景下的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动力、热力及水汽输送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在东北冷涡天气背景下,由于中低层温度场配置不同、上下游系统强弱不同,导致浙江省发生的天气现象不同。6月2日降水是一次连续的区域性暴雨过程,雨带呈带状分布,以层状云降水为主,其低层为大范围的辐合,高层辐散,且低层辐合强于高层辐散;低空存在西南急流,为暴雨提供了重要的水汽和动力条件,大气层结比较稳定。6月5日强降水是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降水分布不均匀,强度大,历时短,高、低空没有大范围的辐合辐散区,也没有低空西南急流,前期水汽条件较差,降水过程以热力作用为主;大气层结不稳定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出现局地暴雨。两类暴雨的预报着眼点分别为:第1类区域性暴雨的预报重点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结构和低空西南急流;第2类局地性暴雨的预报重点为大气的不稳定度与东北冷涡后部冷空气的干侵入。  相似文献   
89.
基于1951—2009年衢州国家基本气象站近59 a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对衢州市特征性灾害天气——暴雨分布进行分析,探讨衢州市区域性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9 a来衢州市年平均温度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气温急剧上升;90年代以后19 a的平均温度比50年代上升了0.68℃,其中冬季变暖比较明显,其次为夏季。极端气温年平均值也有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季节性,最高温度上升幅度大于最低温度上升幅度。衢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有向极端方向变化的趋势,通常以4—5 a为一个周期,偏多和偏少年份交替出现,但平均年降水量的变化并不明显。年内降水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夏季较多,冬季较少。1966年前,年降雨量变化幅度较平稳,年降雨量偏少;1966年后,降雨量逐渐增多,1975年前后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减少;1980年前后发生突变,且波动增多。  相似文献   
90.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边缘海型被动大陆边缘是目前全球深水区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的一系列深水(>500m)油气重大发现使其备受关注.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油气分布总体上具有显著的不均一性.平面上呈“内油外气”的分布特征,油气主要分布于富烃凹陷的凹边隆和凹中隆.远岸带深水区发育大型、超大型气田且成群成带分布,近岸带浅水区以发育中、小型油田为主,亦成群成带分布.纵向上呈“上油下气”的分布特征,天然气和凝析油主要富集于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石油主要富集于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