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87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92篇
地球物理   449篇
地质学   1641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21.
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造盆构造述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盆地基底、盆地基盘及盆地发育期构造演化三个层次讨论了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的造盆构造特征。文中提出了盆地基盘概念,阐述释了华北地台晚古生代积活动肇始的构造机理,对华力西阶段华北板块板缘活动及其板内地层记录进行了对应研究。  相似文献   
122.
华北地台晚古生代年代地层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系《华北晚古生代聚煤规律》地层研究的一部分。以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的整体作为研究范围,应用界线层型概念以及与首要门类生物地层单位界线的相关性讨论了各个年代地层界线,包括石炭、二叠系界线、石炭系内部界线和二叠系内部界线,并采用了国际通用阶名,与国内外相当地层界线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建立了系统的和完整的华北地台晚古生代年地层系统。  相似文献   
123.
根据全省主要气象台站1951—1990年旬降水相对系数,确定了雨季的起讫日期,分析了雨季的稳定程度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雨季比较明显,来临较迟,起讫日期不稳定,大部分地方降水变率大,特别是河西东部和中部8月降水变率大于7月,更易出现旱涝。且3年周期振动显著,是个比较重要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24.
1823 年(清道光三年)我国特大水灾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道光三年(1823年)长江下游与华北的严重洪水概况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并对这次洪水发生的原因及灾害形成的机制也作了分析,认为了解这次洪水及其产生的影响对于我国减灾战略的制订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5.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幕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建军  曹肃朝 《地震》1990,(5):76-79
华北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强震乃至大震,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的邢台、唐山两次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此研究这一地区的未来地震活动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献[1]从区域性地震群体活动的韵律性、分幕性及环境因子对地震发生的作用入手,研究了华北地震总趋势,认为:目前华北地区仍处于1978年以来的地震平静时段;报告的多年研究资料也都指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以太行山为界将华北地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河淮块体,西部为鄂尔多斯块体.利用最小二乘法,从混合路径基阶瑞利面波群速度频散提取两块体的纯路径频散,并反演其地壳、上地幔的层状结构.所得结表果明,两块体的面波频散和地壳、上地幔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的河淮块体地壳较薄,地壳内平均速度比西部的鄂尔多斯块体壳内平均速度约低0.13km/s,壳内20km深度左右出现低速层;而西部的块体壳内速度成层递增,未见低速层出现.两块体上地幔顶部速度均偏低,地幔低速层的埋藏深度基本相同.但西部块体地幔低速层厚,且比东部块体地幔低速层的速度约低0.3km/s.  相似文献   
127.
128.
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表明,扬子地块基底有着和华北地块很不相同的早期演变历史。这意味着华北和扬子两地块在历史上曾经是相互独立的,后来才拼合在一起。Nd、Sr同位素研究还表明,华北和扬子两地块的会聚在泥盆纪以前就已经在进行中,它是通过位於两地块之间的古秦岭海洋壳俯冲消亡在华北地块之下实现;华北和扬子两陆块最终相碰撞至少发生在二叠纪以前。  相似文献   
129.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