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9篇
  免费   1185篇
  国内免费   1264篇
测绘学   712篇
大气科学   2736篇
地球物理   847篇
地质学   2596篇
海洋学   890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597篇
自然地理   1822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451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658篇
  2007年   537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对鄂尔多斯盆地YZ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油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通过铸体薄片、压汞分析、物性分析等资料统计分析,对储层基本的宏观、微观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区长6砂岩属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以小孔微喉型为主。储层性质主要受成岩作用和沉积环境的控制,埋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储层物性;微裂隙在改善储层物性的同时也加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942.
多年冻土区典型地面浅层地温对降水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气-地面-冻土之间存在复杂的水热变化过程,降水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水分补给来源,在浅层形成水热变化的不连续层。通过对北麓河地区降水和工程路面(沥青路面、砂砾路面)、天然地面(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浅层(0~80cm)温度数据的原位监测,分析在不同降水量和不同时段浅层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北麓河地区年降水量逐年增加,增加速率为22.9mma-1。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白天地温对降水的响应比夜间强烈。工程路面夜间的温度变化大于天然地面。在相同降水条件下, 10:00~15:30时段的温度变化量大于16:00~18:00时段。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温度下降幅度增大。砂砾、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地面地温对降水的响应深度范围为0~30cm。受路面结构中隔水层的影响,沥青路面为0~20cm,且5cm深度温度的变化幅度大于地表。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地面类型不同水热传输模式层结的划分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43.
总结了钨(W)在地球不同圈层、不同相以及不同集合体之间的分配行为,并据此来探讨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钨矿床的某些成因机制,并将W矿化所需的较高的浓集系数归因于这一系列不均匀分配行为的累积。同时强调了W在溶液/熔体体系,尤其是富F体系中的分配行为是理解其成矿机理的关键。热液中W主要以钨酸(根)和碱性钨酸盐离子存在,后因流经理化条件(温度、盐度、p H值)骤变而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44.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的《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3年《地球学报》影响因子为1.263(上一年度为1.600),在1989种核心期刊中排名第87(上一年度为第27),在133种地球地球科学和地质科学类的核心期刊中列第29位。核心总被引频次1740次(上一年度为1589)(见表1)。近年来,《地球学报》的各项期刊评价指标稳中有升,期刊编辑出版质量和学术综合影响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45.
浅谈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多个场地的抽水试验和室内试验资料,分析评价了工程勘察中不同水文地质参数的应用范围及在参数求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根据实测数据得出野外抽水试验渗透系数是室内渗透试验所测得的10~14倍,影响半径约为裘布依影响半径的5.8~17.7倍;分析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指出在工程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取不同方法计算得出的水文地质参数;针对导水系数、释水系数及给水度在计算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46.
基于Rockfall对岩质边坡的落石落距进行了模拟,同时在分析落石落距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引入正交试验法,以落距为评价指标,将影响落石落距的五种因素取四种水平进行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坡高是影响落距第一因素,其次是坡角,回弹系数,速度和质量;可为科学建立落石落距的预测系统,以主要影响因素为输入参数,建立落石落距的预测样本集,准确判断落石的最终落距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7.
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城镇扩展影响机理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尤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快速城市化导致了城市地区的大规模扩张,从而加重了土地资源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定量分析城镇扩展的空间驱动力能更好地辅助城市规划与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种量化城镇扩展的指数——城镇扩展密度,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1990—2000年北京市城镇扩展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北京市城镇扩展沿交通干线呈线性扩张,其城镇扩展受到社会经济和地理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作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扩展影响力最大,区域条件次之。这些发现可以为城镇扩展模拟和预测提供更好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948.
引起大坝变形的影响因素很多,即在利用支持向量机( SVM)模型进行大坝变形分析和预报的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的影响因子都输入到SVM模型中,这样会造成输入因子的不侧重性,基于此,本文对大坝变形的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大坝变形影响因子和大坝变形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最优的影响因子,即将比重比较大的影响因子输入到SVM模型中,从而提高了SVM模型运行效率及预测的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949.
为了减小投影长度变形对油气管道工程的影响,对影响长度变形的每个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不同位置和不同高程的投影长度变形进行了实际统计和数据分析,总结了投影长度变形的规律。针对油气管道工程的特点,分别对线路工程、穿跨越工程和场站工程提出了相应投影长度变形的不同处理方案,提高了测量成果的转换精度,避免了施工测量中烦琐的投影长度变形计算,为高精度施工提供了数据保障,同时也为水利、铁路、公路等线性工程测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50.
千岛湖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与影响机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立足反映恢复力属性特征的盆地模型理论,构建基于稳定性景观的恢复力评价体系。从脆弱性、应对能力两大层面以及社会、经济、生态三大子系统入手,建立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测度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甄别影响恢复力的主要因子,揭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因子影响机理及曲线规律。结果表明:1 1987-2012年间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由0.4576缓慢上升至0.5622,应对能力指数由0.0282快速上升至0.9725,恢复力指数由0.1276稳步上升至0.8669,恢复力应是脆弱性与应对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2总脆弱性受生态子系统脆弱性影响最大,总应对能力受经济子系统应对能力影响最大,总恢复力受社会和经济子系统恢复力影响较大。总应对能力对恢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应对能力作用更加突出。3恢复力因子影响曲线可分为线性递增和递减、非线性U型/倒U型递增和递减6种类型,不同阶段、不同因子对系统恢复力作用方式、性质、速率具有差异性,主要以非线性影响为主,且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