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2篇
  免费   1456篇
  国内免费   1913篇
测绘学   354篇
大气科学   2304篇
地球物理   1110篇
地质学   3501篇
海洋学   1195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545篇
自然地理   1182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1.
工业用地转让亟待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发展过程中,许多建成区的工业用途的房地产由于规划调整、环境影响、债务纠纷等原因,被搬迁、被兼并、被变卖、被裁定,其土地使用权随之进入土地市场转让交易,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自然人也参与其中,他们有的是通过司法裁定获得,有的是通过中介市场淘得,也有的是双方协议转让取得.于是,一个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中的棘手问题出现了,那就是,作为没有工业用地经营资格,不具备工业生产基本能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自然人,能否买受工业用地?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复杂构造带内基于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析,搭建了中、东段的构造轮廓和构造组合样式,认为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表现为至地表的推覆逆掩。由于位移量大部分转移至地表,阜康断裂带的前陆部分无喜山期构造带;西段造山带内的挤压往前陆方向传递过程中以前列式不断释放其位移量,造成在纵向上呈现三排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带。根据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技术对山前复杂构造区地震剖面反射波的构造识别进行了模拟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海浪非线性性实验研究的第一部分。利用实验室测得的在各种背景下具有不同非线性强度的风浪波面记录,通过波面统计分析,并与非线性波面理论分布比较,揭示了海浪非线性性的外观特征及其随风速、风区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Mantle peridotites were early exposed at the sea-floor of the Jurassic Tethys derived from the subcontinental mantle of the Europe-Adria system. During continental rifting and oceanic spreading, these lithospheric peri-dotites were percolated via diffuse reactive porous flowby melt fractions produced by near-fractional melting of the upwelling asthenosphere. Ascending melts inter-acted with the lower lithosphere, dissolving pyroxenes and precipitating olivine, and crystallized at shallower levels in the mantle column causing melt impregnation.Subsequent focused porous flow formed replacive dunitechannels, cutting the impregnated oeridotites, which were conduits for upward migration of MORB-type liq-uids. Melt migration produced depletionlrefertilization and significant heating of the percolatedlimpregnated mantle, i.e the thermochemical erosion of the litho-sphere. Impregnated and thermally modified lithos-pheric mantle was cooled by conductive heat loss dur-ing progressive lithosphere thinning and was intrudeaby MORB magmas, which formed Mg-rich and Fe-richgabbroic dykes and bodies. Alpine-Apennine ophiolitic peridotites record the deep-seated migration of melts which changed their compositions and dynamics during the rift evolution. The thermochemical erosion of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by the ascending asthenospheric melts, which induces significant compositional and rhe-ological changes in the lower lithosphere, is a major proces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inent-ocean transi-tion towards a slow spreading oceanic system.  相似文献   
15.
The mig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because the migration phenomena reflect partly the seismic mechanism and involve the prediction of tendency of seismic activity. Research on mig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has mostly focused on finding the phenomena. Some attempts on getting regularity were comparatively subjectiv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re should be indices of migration in earthquake dataset and the indexes should have statistical meaning if there is regularity in the mig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is study, three derivative attributes of migration, i.e., migration orientation, migration distance and migration time interval,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show that the mig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has statistical meaning. There is a dominant migration orientation (W by S to E by N), a dominant distance ( ≤ 100kin and on the confines of 300 ~ 700km), and a dominant time interval ( ≤ la and on the confines of 3 - 4a).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migration will differ slightly with different magnitude range or earthquake activity phase.  相似文献   
16.
本在小粘滞参数,低吸积率的条件下,借助含平流的热吸积流的自相似解,考虑非热正负电子对产生,采用分两个区域分别求妥然后对接的方法,研究了含平流的热单温吸积流的径向结构。证实了热吸积流所具有的一些显特征和基本性质,同时得到一些新的结果:含平流的热吸积流存在一个临界半径rCr;明确指 出含平流的热吸积流的辐射冷却率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成平方反比关系;提出正负电子对过程对含平流的热吸积流的辐射过程有显影  相似文献   
17.
地壳深处的岩浆喷出地壳便产生了火山现象,所引起的全部地质过程称为火山作用。火山喷发是一种极为壮观而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介绍了火山喷发主要的3种形式、火山作用造成的灾害类型和中国的火山特点,以及自全新世以来我国有过喷发活动的8个主要活火山。提出了要加强认识火山的活动规律、形成过程、喷发机理,开展监测,采取对策,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描述了SGR钻孔处冰盖上的积雪在密实化过程中的特征变化,并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段的和全面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冰盖密度随深度增大,但增长幅度随深度减小.作者提出密度变化减小度的概念.计算得出的所研究冰芯钻取点的密度变化减小度为-0.15kg/m~3·m~2,粒雪成冰前的密实速率平均值为4.08kg/m~3·a.本文得到的冰盖密度变化“临界点”与以往报道的有所不同.分析这一现象时,作者强调当积雪还在活动层时冰盖温度的影响,并以此解释密度剖面的异常变化以及离差的回升.特别指出,积雪的密度变化具有气候学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积雪形成及变化过程中气候变化的某些信息.本文由密度变化确定的钻孔点雪冰转化深度为50米.  相似文献   
19.
关于南黄海地震区(带)的厘定及其有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南黄海的地震活动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的地震活动水平远高于扬州-铜陵地震带,应作为一独立的地震区(带)存在,以利于对该海域的地震研究和监测;并对其地震活动有关的若干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20.
藏北南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石膏岩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自治区北部南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石膏岩层进行了研究。根据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资料,确认毕洛错地区的石膏岩层和油页岩为曲色组的一部分,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并确认下侏罗统曲色组在区域上可能是寻找油气、油页岩资源的重要层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