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5篇
  免费   2616篇
  国内免费   3253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295篇
地球物理   1089篇
地质学   12741篇
海洋学   1013篇
综合类   627篇
自然地理   389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605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552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551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721篇
  2013年   592篇
  2012年   658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623篇
  2009年   727篇
  2008年   732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580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468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395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69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4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根据海台、无震海岭.活动洋中脊以及几条破碎带,可把阿拉伯海划分成几个深海盆地.这些盆地的进化历史已从地球物理的研究中推演出来.东阿拉伯海盆(EAB)位于Laxmi-Laceadive海岭及印度的西部大陆坡之间,被认为其下伏是由裂谷和相关过程形成的过渡地壳,  相似文献   
122.
运城盆地11 kaBP以来气候环境变迁与湖面波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黄土区湖泊沉积研究来恢复古气候、古环境,是对黄土区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补充和检验。通过山西运城盆地硝地湖泊沉积物的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结合史料记载,探讨了该地区11kaBP以来古气候演化和湖面波动的历史。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YD(Younger Dryas)事件,进入全新世后气候有显著的趋势,最高湿润度发生在7.88-5.15和5kaBP后,气候逐渐变干,湖面波动与气候波动相关,全新世早期湖面开始上升,湖泊扩张,5kaBP后湖泊萎缩,盐类结晶析出。  相似文献   
123.
郯庐断裂带自南而北穿越渤海东部,自中生代中期至新生代中期表现裂谷发育特征。裂谷发育经历两个旋回,各旋回的裂谷发育演化、盆地分布格局,沉积相带,沉积补偿速度等均受断裂带的断裂活动的强烈控制。  相似文献   
124.
最近,南海又传来喜讯:珠江口盆地的陆丰13-1中型油田和北部湾盆地的涠11-4中型油田建成并投产,石油生产能力分别为90万t和80万t.  相似文献   
125.
126.
渤海海域的上第三系油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渤海湾盆地沉积与构造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迁移与演化、烃源岩与储盖层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盆地内的勘探现状分析了渤海湾海域上第三系的油气远景。认为盆地内凸起、低凸起以上第三系为主体,伴有东营组和前第三系油气藏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渤海油气勘探最现实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27.
下辽河平原—辽东湾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地质、地貌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下辽河平原—辽东湾的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除了断裂发育、火山活动早期剧烈而晚期衰弱、现代地震活跃以及地壳差异和反差升降运动明显之外,还显示了:(1)深大断裂的控制性,(2)沉降中心的迁移性,(3)构造运动的阶段性和旋回性.  相似文献   
128.
伊利诺斯盆地宾夕法尼亚纪沉积物季节性降雨的证据ErikP.Kvale等根据古纬度位置、动物群证据或气候敏感岩性的出现而恢复的古气候可表达一个地区相当长时期的气候格局,但气候的细节只有通过与目前条件相同地区的比较才能推断。由于时间的迁移、海洋和陆地的变...  相似文献   
129.
根据85—904—06课题需要,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许东禹副所长、蔡乾忠研究员,一行三人,于1993年11月21日至12月4日赴朝鲜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石油地质考察和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130.
To look for gas hydrate, 22 multi-channel and 3 single-channel seismic lines o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shelf slope and at the bottom of the Okinawa Trough were examine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indeed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 (BSR) occurrence, but it is very rare. Besides several BSRs, a gas seepage was also found. As shown by the data, both the BSR and gas seepage are all related with local geological structures, such as mud diapir, anticline, and fault-controlled graben-like structure. However, similar structural "anomalies" are quite common in the tectonically very active Okinawa Trough region, but very few of them have developed BSR or gas seepage.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reason is probably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carbon of the sediment in this area. It was speculated that the rare occurrence of gas hydrates in this region is governed by structure-controlled fluid flow. Numerous faults and fractures form a network of high-permeability channels in the sediment and highly fractured igneous basement to allow fluid circulation and ventilation. Fluid flow in this tectonic environment is driven primarily by thermal buoyancy and takes place on a wide range of spatial scales. The fluid flow may play two roles to facilitate hydrate formation:to help gather enough methane into a small area and to modulate the thermal reg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