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237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31.
西昆仑造山带下岩石圈地幔速度结构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已完成的新疆地学断面研究计划实施中曾在西昆仑山前布置了14个宽频带地震台站.利用记录到的远震P波初至和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西昆仑造山带下的岩石圈地幔结构特征.在已有地震学证据基础上,层析成像结果显示,西昆仑造山带下的高速岩石圈地幔可能是印度岩石圈地幔的俯冲前缘.沿东经80°深度剖面图像显示,在西昆仑造山带下的150~300km处,高速异常的岩石圈地幔前锋与低速异常的塔里木块体岩石圈地幔发生了面对面碰撞.  相似文献   
732.
《地图》2006,(5):10-17
一旦我们揭开印度神秘的面纱,就会惊讶地发现它的多面性,好似一个魔方,每转一面,都有不同的风景。在印度,古老和现代并存,混乱和激情交织,最精英的高新技术不得不面对最落后的种姓制度,最奢侈的富人背后是数亿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穷人。现在就让我们转动印度这个魔方,去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吧。  相似文献   
733.
黄志远 《地图》2006,(5):42-49
印度文明源远流长,尤其是宗教,更是它呈现给世界的礼物,然而,正如自然界消长规律一样,印度文明在工业革命的炮火声中沉沉入睡。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古老国度一旦没落,它的国民心中总会潜藏着浓郁的复兴之梦。正如英国殖民统治的确立宣告了古文明的衰落一样,印度新兴科技力量的勃发预示着沉睡巨象的崛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734.
印度,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与中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不丹和锡金接壤,国土面积297.32万平方公里,2005年统计人口10.80亿。印度是一个现有矿产资源种类不齐全、资源储备也不富足的国家。印度政府对本国矿产资源实力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制定了系统完备的矿  相似文献   
735.
青藏高原深部构造与动力学机制一直是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的重点研究领域.青藏高原东部地形起伏剧烈,地震活动频繁,金属与油气矿床丰富,揭示出青藏高原东部极为复杂的壳幔结构与深部变形及非常强烈的深部物质运动.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综合观测技术、深部结构成像方法、地球动力学模拟等研究的快速发展,围绕青藏高原东部的深部构造、块体运动、深部动力模式、强震活动与深部蕴震机制及成矿深部构造等方面进展显著.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WTGTP)是围绕青藏高原东部深部结构与动力学机制、资源开发、地质灾害等相关地球科学问题按年度召开的学术交流研讨会.本文基于2021年和2022年召开的第九届和第十届WTGTP的会议报告,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构造变形特征与动力学机制以及强震活动与深部蕴震机制等主要内容,介绍了青藏高原东部的地球物理结构及深部构造变形与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初步展望了青藏高原深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究前景,期望能给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36.
本文通过分析柱状沉积物E87-32B孔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探讨该孔陆源沉积物的源区,并进一步判别其ΣREE含量变化的古环境意义。结果显示,E87-32B孔沉积物的ΣREE含量为150.2~180.2μg/g。在经上地壳稀土元素标准化后,沉积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这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源区最为接近,证实研究区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沉积物的ΣREE含量与(Gd/Lu)UCC表明研究区存在少量印度半岛与伊洛瓦底江物质的输入。沉积物的ΣREE含量整体上表现出冰期-间冰期的变化特征。在冷期MIS 2阶段减弱的印度夏季风导致喜马拉雅系统降雨与侵蚀速率的降低,从而引起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源区的供给量减少,因此ΣREE含量处于低值区间,而在暖期MIS 1阶段则是与之相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37.
朱玥  石玉胜  李正强 《遥感学报》2023,(8):1834-1843
PM2.5作为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中国和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PM2.5污染造成的疾病负担问题尤为严重。因此,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0.01°×0.01°)卫星反演的PM2.5浓度数据,分析了中国和印度19年(2000年—2018年)的PM2.5时空格局变化和人口暴露情况;基于综合暴露响应模型全面评估了两个国家因PM2.5长期暴露导致的6种疾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二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肺癌和中风)的过早死亡人数。结果表明,中国PM2.5浓度的高值区集中在新疆、四川盆地、华北平原以及长江经济带等地区,年人口加权浓度总体呈减少趋势(2000年为50μg·m-3,2018年为40.8μg·m-3);印度PM2.5浓度的高值区集中在北部地区,年人口加权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2000年为51.5μg·m-3,2018年为76...  相似文献   
738.
黑碳(BC)气溶胶(简称黑碳)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认识亚洲地区黑碳的区域气候效应,本文使用新一代的区域气候—化学模式RegCM4,研究了来自印度和中国大陆的黑碳排放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中国大陆和印度的黑碳排放可导致东亚地区黑碳的区域平均柱含量、大气顶和地表有效辐射强迫分别变化了+1.78 mg m-2、+1.98 W m-2和-2.17 W m-2。中国大陆和印度黑碳对东亚气候的影响机制相同。印度黑碳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大气动力过程的调整来实现,由此造成的散射气溶胶浓度增加可导致该区域850 hPa附近和地表气温降低,而中国大陆的黑碳还可直接影响东亚气候,其加热效应可导致该区域大部分地区850 hPa附近的气层变暖。由于中国大陆黑碳在东亚地区占主导,其在影响东亚区域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两地总的黑碳会造成850 hPa高度附近云量减少和气温升高;地表日照时数减少,气温、感热通量和地表蒸发量下降;边界层高度降低和散射气溶胶的柱含量上升。研究结果还进一步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