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28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28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中国沿岸海平面变化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中国沿岸的月均海平面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讨论了温、压、降水对中国沿岸海平面的影响。得出渤海是我国月均海平面变化最大的海区;黄海月均海面的变化仅次于渤海;东海更次;南海最小。出现极值的时间自北向南依次滞后。静压效应的影响也是自北而南逐渐变小。月均海面中除包含了8~9年及10多年的长周期变化外,14.0和18.0个月左右的周期对海平面有明显的影响,3年的周期不是一种沿岸传播的波动周期。ElNino对中国沿岸海平面起补偿平衡作用。黑潮的增强使中国沿岸海平面均有明显的抬升。  相似文献   
882.
883.
EINino与南方涛动及其对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锦年 《热带海洋》1990,9(2):71-77
  相似文献   
884.
利用EOF分析方法,讨论了最近20a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温度、纬向流距平与厄尔尼诺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EOF分析第一、二主分量占总量的近80%,其中第一主分量类似于厄尔尼诺模态,第二主分量类似于暖池模态;后一模态存在着突变和渐变两种过程,其中由冷位相变暖位相过程为渐变过程,而暖位相变冷位相过程为突变过程.厄尔尼诺事件是赤道西太平洋暖池突变过程的结果.赤道太平洋纬向流距平EOF的第二主分量代表赤道西太平洋潜流和东太平洋南赤道流的变化,这个模态存在着半年左右的振荡和与厄尔尼诺同位相的年际振荡两种频率.另外,它还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赤道西太平洋潜流和东太平洋南赤道流减弱是产生厄尔尼诺的必要条件.统计回归分析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和纬向流距平EOF的第二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均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885.
886.
ENSO对我国海洋环境的若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东胜 《海洋预报》1994,11(3):32-37
ENSO对我国海洋环境的影响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ENSO期间我国沿岸水位出现较大偏低;(2)ENSO发生当年,全国登陆台风个数均少于常年,而翌年台风个数接近常年;(3)我国黄,东海及南海气旋发生频率与赤道太平洋表面温度和达尔文海海平面气压之间存在正相关;(4)ENSO发生当年,南海沿岸经流增大,气温、水温、盐度、HP值偏低,海水含氧量偏高,温、盐、密跃层强度增大,赤潮发生次数偏多,南  相似文献   
887.
1949-1987年间埃尔尼诺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战淑芸  杨淑瑞 《海洋学报》1989,11(4):423-430
  相似文献   
888.
热带太平洋海温信息区SST与SOI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作者确定的热带太平洋4个海温信息区SST(海水表面温度)资料,探讨了厄尔尼诺期间和反厄尔尼诺期间SST和SOI(南方涛动指数)的变化特点其相互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889.
本文利用热带西太平洋中、美海气第1至第4航次联合考察资料,分析讨论了1986—1987年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期间该区热结构的变化。分析表明,事件期间热带西太平洋暖水域海水热含量显著降低,它与140°W和Nino_1+Nino_2区的SST距平变化恰成反位相关系。此外,温跃层在此期间内上升了50—100m,上混合层明显变浅。这种温跃层的异常上升是与事件期间此区西风异常的出现和赤道两侧正的风应力旋度增大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90.
本文对1949~1993年间出现的厄尔尼诺持续年[1]即1958、1983、1987和199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不含热带低压,以下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1958年与1992年相似,为叙述方便,称之为A类年,1983年与1987年相似,称之为B类年,A类年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个数较B类年多,海上转向个数也多,但影响南海的个数较B类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