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55篇
  免费   3170篇
  国内免费   3032篇
测绘学   2758篇
大气科学   13232篇
地球物理   2610篇
地质学   6582篇
海洋学   1506篇
天文学   1071篇
综合类   1627篇
自然地理   2471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538篇
  2021年   762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767篇
  2018年   432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732篇
  2014年   1636篇
  2013年   1217篇
  2012年   1644篇
  2011年   1700篇
  2010年   1506篇
  2009年   1805篇
  2008年   1661篇
  2007年   1512篇
  2006年   1565篇
  2005年   1557篇
  2004年   1439篇
  2003年   1359篇
  2002年   1261篇
  2001年   1152篇
  2000年   916篇
  1999年   704篇
  1998年   624篇
  1997年   561篇
  1996年   492篇
  1995年   458篇
  1994年   381篇
  1993年   345篇
  1992年   348篇
  1991年   292篇
  1990年   273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43年   9篇
  1941年   10篇
  1938年   7篇
  1936年   8篇
  193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文章叙述了我国海岛开发的历史,将海岛开发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在文章中对制约海岛开发的因素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2.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1993年在勘探南海西部天然气大气区中.又获得了新的地质勘探成果.他们通过采集地震测线9300km,处理地震资料20000km,解释地震测线62000km,打6口天然气井等工作,重新落实了圈闭130多个,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介绍的南沙海洋气象自动遥测系统是一个小型的自动气象观测网,它由三个无人自动气象观测站和一个中心数据接收站组成。自动气象观测站上的ZQA4-1遥测终端机和中心站的数据读出——打印装置系采用80C31单片机开发设计而成,全部采用CMOS器件,现场的数据除实时向中心站发送外还存放在电改写的E~2PROM芯片中,每半年收取更换一次,取代了常用的磁带记录方式,使之更适合于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下使用.控制器件全部采用SSR固态继电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数据传输采用单频时分制、ARQ传输方式,大大提高了短波通讯数据传输的接收效率.文中就该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各主要部件设备设计作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84.
85.
陈飞 《海洋技术学报》1996,15(4):144-146
为适应办公软件的普及,本文通过分析办公工作任务的特点,讨论了办公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86.
陈世希  李翠华  王渊源 《台湾海峡》2001,20(Z1):142-147
本文在饲料配方设计中首次引入新颖、高效的组合优化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并获得理想的数值结果,说明了在传统的饲料配方设计中高技术的应用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87.
简讯     
《国际浅海海湾、河口及陆架物理学学术讨论会》在我院召开,《北太平洋海域海洋气象导航》研究成果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88.
汕尾市100kW波力电站空气透平与气室匹配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贤光 《海洋工程》2005,23(1):53-61
根据用1/15模型,在造波水槽中进行试验获得气室的Δ Pi- Q、ηA- Q、 NA- Q特性,以及用300mm透平模型,在1000mm活塞式往复流透平试验台进行试验获得的对称翼透平、双向固定导叶冲动透平和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的CP-、ηT-特性,进行了气室与三种空气透平的匹配设计。表明在设计波况下,采用1.025m的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50.43%;采用0.975m的双向自调节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46.66%;采用0.975m的双向固定导叶冲动透平时,ηT·ηA达33.66%;采用1.45m对称翼透平时,ηT·ηA仅为29.9%。并对四种不同匹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9.
1 前言自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处理技术引入地震勘探领域,无论是地震资料的采集,还是资料的处理解释都日趋于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勘探精度和可靠程度。但这仅限于反射波法地震勘探。而对于折射波法发展较慢,尤其是在资料处理解释方面更是如此。对于浅层初至折射波法,由于数据量较少,其资料处理解释工作仍用人工来完成。本文根据这一情况,讨论在IBM-PC机上对浅层初至折射波地震资料进行自动解释并在绘图仪上绘制解释成果图件的实现原理与方法。并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经与人工解释的成果资料对比,两者非常接近。因此,用微机对初至折射资料进行自动解释代替人工解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