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桂林气象站1957-2014年逐分钟降雨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桂林市短历时暴雨变化特征,采用芝加哥法推算了重现期2a,历时30-180min的暴雨雨型。结果表明:(1)桂林市各短历时最大降雨量均呈增加趋势,30-90min最大降雨量增加趋势较为显著,120-180min最大降雨量增加趋势不明显;(2)各历时前10个降雨极值在1986-2014年间出现的个数大于1957-1985年间,降雨极端值均出现在1978年以后,各历时年最大降雨量变化均未有明显的突变;(3)桂林市短历时暴雨雨型为单峰型,30-90min雨峰位置降雨量随着历时的增加而增加,90-150min雨峰位置降雨量随着历时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雨峰位置基本处于整场降雨过程的1/3分位;(4)30min和60min降雨过程的累积降雨量一开始出现激增变化,随后增速趋于平缓,历时90-180min降雨过程的累积降雨量经过平缓增加-激烈增加-平缓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杨远东  高秀玲 《水文》2001,21(6):29-34
针对有关暴雨递减系数的若干特性及暴雨等值线图的编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并对暴雨递减指数的内涵、其对暴雨等值线图编制的影响,不同历时的暴雨递减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条件下暴雨递减系数的应用等,结合实际资料加以了说明,以期有助于暴雨等值线图的编制和设计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甘肃河东地区降雨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甘肃河东地区19个气象站近15年雨量自记资料,分析了该区6月~9月各降雨持续时间和降雨强度下的雨量及其出现次数的分布特征,并初步分析了持续时间和雨强对雨量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傅新姝  谈建国 《气象》2015,41(12):1531-1537
对温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时,僵值和突变是常见的疑误类型,针对城市复杂环境中僵值和突变疑误数据进行研究,对降低城市自动站温度资料质量控制的误检率有重要价值。文章针对城市复杂环境(以上海世博园为例)中18个自动气象站一年(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逐时温度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着重探讨僵值及突变疑误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僵值疑误数据集中出现在冬季夜间,局地性强。阴天或多云天气,通风不佳的测站感热项较小,易出现僵值过程,最长持续11 h。(2)温度突变疑误数据可分“突升”和“突降”两类,“突升”集中出现在秋冬季,而“突降”集中在春夏季;“突升”集中出现在日出前后,而“突降”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夜晚,“突升”局地性强而“突降”各站间趋同性较强。分析发现,城市复杂环境下,日照突然增加或减少以及午后短时强降水是导致温度突变疑误数据的主要原因。因此,这些“疑误”数据是城市复杂环境影响或特定天气条件导致的,为真实有效的观测资料。针对城市复杂环境下的温度观测资料开展质量控制时,需结合观测环境等元数据进一步甄别。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的长江上游流域降水结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长江上游流域67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45年的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各种不同历时连续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Trend Free Pre-Whitening方法消除降水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成分,利用非参数的Mann-Kendall法检验了降水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长江上游流域及各分区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贡献率先增加后降低,以短历时降水为主;②长江上游短历时(1 d和2 d)降水贡献率发生突变的时间在1976年,长历时(6 d和10 d)降水发生率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4年,贡献率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99年;③长江上游短历时降水集中出现的次数增加,降水强度增大,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比例较大,而长历时降水出现频次降低,降水量占总降水量比例下降,其中岷沱江流域、大渡河流域、长江干流区间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6.
7.
走进株洲市国土资源局档案馆,明亮干净的查询大厅让人倍感亲切舒适,前来查询调档的群众络绎不绝。只见工作人员打开电子档案查询系统,按照调档者提供的年份及相关项目名称,输入数据与关键词后轻点鼠标,几秒钟后电脑屏上立即显示出该项目案卷资料详情,再轻点打印,一份清晰明了的原始资料(包括图件)查询就完成了。整个流程不超过5分钟。  相似文献   
8.
《湖南地质》2010,(12):16-17
"十一五"时期的中国飞奔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大道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各类资源呈现极度渴求状.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在土地这种稀缺资源的身上得到集中体现--既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突破,又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保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堆石矮堰是常用的"生态友好型"河道整治建筑物。水流经过堆石矮堰会在其周围产生冲刷, 威胁其结构安全。为了提高堆石矮堰清水冲刷尺度的预测精度, 基于室内水槽试验研究了堆石矮堰清水冲刷的历时发展特性, 分析了水流强度、矮堰淹没度和矮堰透水性对冲刷尺度发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清水冲刷条件下, 堆石矮堰下游冲刷坑在试验初期发展迅速, 随后逐渐变缓; 在冲刷发展的任一时刻, 冲刷深度和冲刷长度随水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随矮堰淹没度的增大而减少, 矮堰透水性的增大使冲刷长度增加, 使冲刷深度减少; 随着冲刷的发展, 冲刷坑纵剖面形态逐渐收敛, 其面积与冲刷深度和冲刷长度的乘积线性正相关。基于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 提出了堆石矮堰历时清水冲刷深度、长度、体积的计算公式, 可用于指导堆石矮堰冲刷设计。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重庆主城区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7年逐分钟降雨资料,根据暴雨成因选取大范围区域暴雨型和局地强对流天气型两类短历时暴雨样本,采用PilgrimCordery法推求设计暴雨雨型,并比较两类天气系统下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的差异。结果显示:区域暴雨型样本数占总样本数52.6%,60 min历时单峰型和均匀型占比分别为36.7%和26.7%,120 min历时多为单峰型且峰值在中部,180 min历时雨型主要为峰值在前部的单峰型。而强对流天气型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47.4%,短历时雨型基本都为峰值在前部的单峰型。相比区域暴雨型,强对流天气型设计暴雨雨型峰值位置出现较早,峰值强度偏强,降雨累积过程更快。60 min、120 min和180 min峰值分别提前5 min、35 min和20 min,10 a重现期峰值强度分别偏强0.5 mm·min~(-1)、0.9 mm·min~(-1)和0.9 mm·min~(-1)。在设计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强对流天气型平均积水时间更长,积水量更大,导致的内涝问题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