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81.
选择适宜的极值分布模型有助于提高极值序列再现期极值的准确度。基于1981—2010年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构建逐站年和季1 h、3 h、12 h最大降水量序列,运用Pearson-Ⅲ型、Gumbel、对数正态、Cauchy和Weibull 5种分布函数对湖南省3种短历时最大降水量序列进行极值分布拟合。结果表明:1981—2010年湖南省中北部地区3种短历时降水极值分布符合Gumbel分布模型,Weibull分布次之;湖南省南部地区3种短历时降水极值分布则仅符合Gumbel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Gumbel分布模型估算湖南省各站重现期为百年的降水极值,结果表明1 h、3 h、12 h的年降水极值高值中心分别位于湘东南地区、湖南省西部地区和湘西北地区;各季降水极值中心与年极值中心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82.
利用长春市气象探测中心1961-2000年5-9月份的逐分钟降雨资料,统计得10个不同历时的雨量情况,分析了长春市短历时暴雨雨量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计算和检验,得出长春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和不同重现期的短历时设计暴雨强度。利用芝加哥法确定了长春市暴雨雨型。  相似文献   
83.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的遗传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祚泳  高攀宇  邓新民 《气象》2002,28(5):8-10
遗传算法是模型参数优化估计的一种通用方法。提出将遗传算法应用于不同重现期的暴雨强度与降雨历时关系式中参数的优化,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遗传算法用于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优化的原理直观、方法简便,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84.
黄河自1855年夺大清河入渤海以来,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在近代三角洲范围内决口、改道频繁。据史料记载及实际调查统计,决口改道50余次,其中较大改道10次(见表5),即1855-1938年发生7次,1938年6月至1947年3月山东河竭,1947-1976年发生3次。1855-1938年三角洲上实际行水历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经多方查对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85.
为开采南海崖13-1天然气田而铺设的海底输气管线,历时7个多月,于6月下旬结束.  相似文献   
86.
黄淮海平原极限干旱历时概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 《气象》1995,21(6):9-12
引用Sen的相依水分序列、独立水分序列极限干旱历时确切概率密度函数及其特征,分析了黄淮海平原5个代表点30年逐旬降水序列和逐年时段降水序列极限干旱历时的概率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7.
大地 《辽宁气象》1995,(4):42-42
本刊讯 山洪泥石流是辽东半岛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由辽宁省气象台主持的“辽东半岛山洪泥石流规律及预测研究”历时7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8.
利用陕西95个气象站1980—2013年的短历时(1h、3h、6h、12h、24h)降水极值及相应县域1984—2013年的气象地质灾害记录,对陕西短历时降水极值、气象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两者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通过耿贝尔(Gumbel)极值分布模型拟合短历时降水百年极值。结果表明:陕北的子长、佳县,关中的彬县、华阴、武功、千阳,陕南的镇巴、商南、佛坪为短历时降水极值中心。超过一半的站降水极值呈缓慢增大趋势,降水极值与灾害均集中出现在4—10月,两者发生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陕北54.62%、关中48.5%、陕南68.97%的短历时降水极值出现的当天,当地发生了气象地质灾害。利用耿贝尔极值分布模型拟合5个短历时降水百年极值发现,百年一遇降水极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历史极值特征相似,这对短历时降水极值的预测与可能引发的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的预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广州短历时降水极值概率分布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毛慧琴  杜尧东  宋丽莉 《气象》2004,30(10):3-6
利用1959~2000年广州9个降雨历时(5、10、15、20、30、45、60、90、120分钟)暴雨资料,分别用皮尔逊Ⅲ型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耿贝尔-Ⅰ分布函数进行拟合,并按柯尔莫哥洛夫方法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广州短历时暴雨概率分布遵循皮尔逊Ⅲ型分布。  相似文献   
90.
范江琳  郭晓军  青泉  马力 《气象科技》2020,48(2):242-247
降雨阈值是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考察、文献查询等手段,收集了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区域(都(江堰)汶(川)公路沿线)震后34次泥石流事件和对应的降雨过程,通过统计诱发泥石流的降雨历时及平均降雨强度,建立了该地区的降雨I-D(雨强-历时)关系;针对I-D关系在实际预报中的不足,结合中国气象部门的雨量划分标准和诱发泥石流的降雨历时将降雨分为小量级降雨(SI)、中量级降雨(MI)和大量级降雨(LI)3个等级,得出复合型降雨I-D关系。结果表明:①都汶地震灾区诱发泥石流的降雨历时为2~53h,平均降雨强度为0.1~13.8mm/h,I-D关系可表示为I=5.94 D-0.70;②复合型降雨I-D预报模型可进行分级预警,其中约80%泥石流事件超过了橙色等级预警线,I-D关系式为I=10.0 D-0.56(1h≤D 12h),I=4.8 D-0.26(D≥12h);③改进后的复合型降雨I-D阈值线斜率更小,预报精度更高,更适合中国西部山区的泥石流预报工作,且在2014—2016年都汶公路沿线的泥石流预报检验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研究拟为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的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