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221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444篇
海洋学   206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45篇
自然地理   49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新型电磁式孔底冲击器工作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春华 《地质与勘探》2010,46(1):137-141
冲击回转钻进是一种提高硬岩钻探效率的有效方法,实现冲击回转钻进的关键设备是冲击器。针对现有液动、风动冲击器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可充电电池组为动力的新型电磁式孔底冲击器的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新型电磁式孔底冲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冲击器的控制系统、电磁驱动部分及电池组供电方案等关键设计技术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新型电磁式孔底冲击器能够克服液动、风动冲击器的众多不足、优点显著,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探矿工程》2010,(5):13-13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质调查高新技术使用效率和水平,应用推广自主研发的设备仪器,使先进的钻探设备技术、仪器、器具、工艺方法更为广泛应用,并配合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年培训计划要求,拟于2010年7月4—9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深部地质钻探技术培训交流会。会议有关事项如下:  相似文献   
93.
黄炎晨  黄方平  刘静 《海洋工程》2022,40(2):118-129
通过水轮机捕能是当前常用的海洋能利用方式之一。桨叶作为水轮机关键部件,其性能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针对目前波浪条件下带负载运转的Savonius型水轮机相关捕能性能研究较少的情况,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结合对应工况条件的物理试验,研究了一种Savonius型水轮机在不同波浪环境下带负载运转的捕能性能。采用Star CCM+仿真软件,建立数值波浪水池,设置环境参数,划分网格调整变量进行水轮机运转的水动力模型数值研究。在造波试验水池中利用推板改变波浪周期与波高,进行水轮机运转的物理试验。采集在不同负载下水轮机桨叶的转速和扭矩数据,计算并分析功率等参数,总结变化趋势,评价捕能效果。研究发现水轮机在1.6 s的波浪周期条件下,桨叶承受1.5 N·m负载时达到最佳捕能效果,其功率为23 W。为实际海域中水轮机桨叶的结构设计研究和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为实现建造、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将振荡水柱(oscillating water column,简称OWC)波能转换装置与现有海工结构集成耦合,已成为目前海洋波浪能转换利用的热点问题。以集成于方箱防波堤的双气室OWC装置为研究对象,借助开源代码平台OpenFOAM和造/消波工具箱waves2Foam,采用流体体积法(VOF)捕捉自由面和6自由度(6DOF)动网格求解器模拟垂荡运动响应,对在不同规则波作用下,中墙相对宽度、中墙相对吃水对装置波能转换效率及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中墙相对宽度能够增强装置的波能转换效率(ξtotal(max)=73%)、降低结构物的相对垂荡位移并对装置前后气室内水柱的振荡幅度与压强变化产生影响;增加中墙相对吃水能显著提高气室在中高频波段波能提取效率(ξtotal(max)=78%),并显著拓宽气室的高效频率带宽(0.9≤ω2h/g≤2.2)。  相似文献   
95.
感知是智能驾驶应用中的重要一环,随着BEV感知算法的推进,对数据标注的质量和数量级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深入研究BEV感知算法对数据标注的详细需求,并结合当前主流数据标注业务形态,提出一种基于向量空间的四维数据标注方法,将标注结果实时投影至图像空间,真正做到标注一次,输出海量样本。实践结果表明,四维标注不仅可以提升标注效率百倍以上,还能从本质上保障数据标注质量,应对BEV感知需求。  相似文献   
96.
生延超  徐珊  周垚 《干旱区地理》2023,46(1):139-14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在环境约束下要素效能充分发挥就显得至关重要。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素效能由要素质量与要素效率有机构成,前者是要素效能发挥的必然前提,后者是要素效能发挥的内在要求。基于环境规制影响要素质量与要素效率的作用机理,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2008—2019年黄河流域环境规制对要素效能发挥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通过人口集聚实现要素质量升级,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要素效率提高,并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促进要素效能发挥。(2)环境规制与要素质量升级、要素效率提高、要素效能发挥均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3)环境规制对要素效能发挥的促进作用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规模异质性。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环境规制显著促进要素效能发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城市规模较小的地区,环境规制先抑制后促进要素效能发挥,二者呈“U”型关系;在城市规模较大的地区,二者关系不显著。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从微观要素层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对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7.
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发展对于全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所辖城市2007—2019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刻画,并分别采用引力模型和均衡函数分析七大城市群间绿色发展的关联特征和城市群内部的均衡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序特征来看,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以2014年为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从空间分布来看,城市群所辖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在空间格局上呈现低效率空间集聚现象。(3)从关联特征来看,不同城市群间绿色发展的关联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其关联关系主要有单向溢出关联、双向溢出关联和无关联。(4)从均衡特征来看,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与其均衡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各城市群在绿色发展效率和均衡度的关系上主要呈现低效率-高均衡度、低效率-低均衡度和高效率-低均衡度3种类型。  相似文献   
98.
基于2005—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从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影响机理出发,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和绿色经济效率在空间上均存在正相关关联性。(2)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影响,环境规制能提升邻近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区域上,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3)研发投入和经济发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地区开放程度具有显著负相关影响,固定资产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
《浙江国土资源》2014,(6):13-13
一、基本情况杰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台州市椒江区机场南路15、16号。近年来,企业相继投入大量研发基金和技改基金,进行产品的科技改造,通过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的提升,每亩土地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目前,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已经超过120%,发展空间完全饱和,极大地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解决用地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杰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空间换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破解了用地瓶颈,为企业自身发展谋得新空间。  相似文献   
100.
季珏  高晓路 《地理研究》2014,(11):2105-2114
紧急避难场所的服务效率评价是确保避难疏散安全性的首要科学问题。建立了紧急避难场所的识别模型,利用该模型将城市中的绿地、广场、楼间空地等所有的开敞空地识别出来,并利用地质、地理等条件对紧急避难场所自身的安全性进行了筛选,识别出城市内部的紧急避难场所,解决了紧急避难场所空间数据获取的难题。提出利用时间成本和容纳能力两个指标来综合测评紧急避难场所的服务水平。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评价了紧急避难场所的服务效率。评价结果显示:1海淀区紧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的集疏特征与人口空间分布的集疏特征在部分地区不相吻合。2海淀区震灾避难场所在规划时限(5 min)与实际震灾逃生时限(12 s)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3结合人口昼夜空间分布特征,充实度评价表明夜间紧急避难场所人均不足的现象比较明显,比较突出的是位于海淀区中部三环附近的小南庄居住区。未来,可通过提高该地区与周边无人街区或避难面积充足街区的连通性,例如通过避难标识规划的方式,来提高紧急避难场所整体的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