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8篇
  免费   965篇
  国内免费   1263篇
测绘学   310篇
大气科学   2439篇
地球物理   689篇
地质学   720篇
海洋学   659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长江、黄河大洪水前期地球系统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7  
通过分析江、淮、黄、海四大洪共14个大洪水年的前期地震场特征,发现大洪水前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亚欧中纬地带和台湾以东洋面三处的有强地震发生,若强震出现在中印缅热点则对应着江淮大小;强震出现在川青甘地区则对应着黄海河大水。引发大水的直接原因是本地区地热涡的强烈发展,它因刚好位于数组”同向等距地热涡族”的相交点上,交相干共振的结果,文中详细分析了1954和1982年两个个例。最后分析了“中印缅热点”的  相似文献   
952.
青藏高原腹地1985年雪灾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析了1985年10月青藏高原腹地一次特大雪灾的地面气象要素场及卫星辐射场特征,并对生成重雪灾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此次雪灾的范围与过程,降水量≥8mm与积雪深度≥5cm的范围基本一致,雪盖的后延冷却效应较强,持续时间近5个月;卫星辐射资料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气系统净辐射收支中行星以照率起入导作用。11月积雪中心区域各因子均达极值-行星反照率距平高达16%,OLR距平值减小-14.6W  相似文献   
953.
南极近地层大气的热量逆梯度输送现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南极中山站观测结果 ,分析了南极地区近地层热量逆梯度输送的现象。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在近地层逆温较明显时 ,常会出现热量逆梯度输送的现象 ;同时也探讨了近地层在稳定层结条件下 ,热量逆梯度输送通量的多尺度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 ,逆梯度输送的感热通量主要是由浮力湍涡的穿越能力决定的 ,而经典的梯度输送公式在该场合下无法使用。  相似文献   
954.
以经过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仪准确标定的1 86Os和1 88Os双同位素作为稀释剂 ,利用1 86Os和1 88Os计算1 87Os的含量 ,能有效地减少用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1 87Os时由于仪器本身的不稳定性及质量歧视效应所产生的误差 ,使测量准确度比用单同位素作为稀释剂有明显提高。方法应用于辉钼矿Re -Os年龄标准参考物及样品的测定 ,结果与参考值一致 ,5份试样测定的RSD <3%。  相似文献   
955.
大洋环流的通风温跃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大洋环流理论中通风温跃层研究的主要进展。给出了温跃层研究的发展过程、有关通风温跃层的基本概念、通风温跃层内环流的基本特征以及环流通风的计算结果。突出强调了在给出大洋的表面边界条件的情况下,如风应力旋度、背景层化、混合层深度、混合层密度分布以及侧边界条件,如何由通风温跃层理论得到大洋在三维尺度上水体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6.
对HLAFS数值预报产品及其对低涡系统的预报能力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在预报时效内预报场的倾向相关关系数较大,均方根误差较小,预报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对低涡系统的生消和发展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57.
1998年5月20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常规天气图和T10 6数值预报模式标准等压面上的 1°× 1°格点资料 ,对 1998年 5月 2 0日甘肃陇东地区和宁夏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暴雨天气产生在西北干冷空气与低空暖湿气流的辐合区内 ,由于低空急流的作用 ,大量的水汽不断输送至暴雨区 ,入侵冷空气触发了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造成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958.
在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下铁统马家沟组五段三口井(陕参1井、陕42井和17井)20个碳酸盐岩烃源岩样品沥青“A”和沥青“C”抽提物饱和烃馏分中均检测出了双金刚烷类化合物。研究发现在3100~3800m埋深范围内,绝大多数沥青“A”和沥青“C”样品的双金刚烷指标变化范围分别为55%~65%和40%~55%;在R0值为1.9~3.9%。由于处于过成熟阶段(R0〉2.0%)马家沟组五段中的双金刚烷掼标变化范  相似文献   
959.
鲁西金矿成矿组分的聚集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 以统计分析为主要手段, 通过对鲁西隆起区太古宙地层、中生代岩体以及不同时代金矿床化学组成的研究, 探索了成矿组分的可能来源、演化和聚集趋势, 提出了矿源层(岩) 中元素成矿活度的概念及定量计算方法.研究表明: (1) 在鲁西隆起区, 金的初始矿源是太古宙绿岩带, 金在其中具有双成分分布; (2) 从太古宙至中生代, 虽然成矿时代不同, 成矿作用各异, 但各类金矿床在成矿组分上对含矿建造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3) 含矿建造中成矿组分超量点群与其背景点群的比例以及超量点群中成矿组分的平均质量分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生热液矿床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960.
古近系储层发育程度一直是制约辽西凸起南段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运用钻井地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三维地震等基础资料,针对辽西凸起南段沙河街组储层发育问题,开展精细古热史-构造演化分析、古地貌半定量刻画,对目标区沙河街组储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辽西凸起南段主要经历了新生代早期构造抬升、古近纪沙河街组沉积期构造沉降、东营组沉积期构造反转和新近纪构造定型4个演化时期;断裂体系可划分为长期活动型、早断早衰型、晚断晚衰型3种断裂类型;辽西凹陷具有“盆满砂溢”的先天供源条件,构造演化的分段性特征又造成辽西凸起南段形成了特殊的“链状岛湾”沉积地貌,既可以为围区提供物源,形成近源沉积体,又可以形成较大的可容纳空间,汇聚来自于辽西凹陷满溢的砂体,在辽西凸起上形成了双向供源沉积模式。以上认识推动了旅大4-3油田的油气勘探评价,且对凸起围区的油气勘探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