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550篇
测绘学   302篇
大气科学   628篇
地球物理   579篇
地质学   601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夏平  龙述尧  胡玮军 《岩土力学》2010,31(2):656-660
无网格局部径向点插值方法(LRPIM)的形状函数具有Kronecker delta函数的特性,便于施加位移边界条件,不需要进行特殊地处理。采用局部加权残值法推导了双参数弹性地基中厚板的离散系统方程,利用无网格LRPIM对四边简支和四边固支以及筏式双参数弹性地基中厚板的弯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算例表明,用无网格LRPIM分析弹性地基中厚板问题具有非常灵活和易于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2.
登陆台风“罗莎”中云物理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007年16号超强台风“罗莎”为个例,利用耦合了双参数混合相云降水物理方案的 GRAPES中尺度模式对其进行模拟,并结合实况雨量、雷达及卫星资料分析了本次台风暴雨的结构及云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和不稳定的温度层结为本次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天气条件。强降水中心主要出现在台风云系的北部和东部,在模拟时段内6小时累积降水最大值超过100 mm。积分固态水含量与液态水相当,说明冰相粒子在形成降水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CloudSat卫星探测结果来看,强对流发生在台风眼周围的云墙中。根据模拟结果分析,台风东北部的强降水属于对流云降水,最强上升气流出现在0 ℃等温线之下的暖区;西南部的降水强度比较均匀,强上升气流出现在高层冷云中,有利于冰粒子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993.
研究区钻探施工难度主要表现为:强风化地层占三分二以上,异常松散、破碎,遇冲洗液冲刷即成泥、流沙状,坍塌、埋孔情况频繁;钻孔上段涌水、中段全漏失;钻具因沙埋孔,经常不能到底,下套管、岩矿心采取亦因此而显得异常困难。以ZK4608孔为主,结合ZZ4404孔,对整个矿区的钻探技术研究结果进行了介绍,总结出该区段的钻探工艺为:跟管钻进、安装飞管、及时取粉、边钻边封、双液双泵速效封堵、无水泵干钻卡取等,从而圆满完成了区内18孔计4260m钻探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994.
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蒙古中南部集宁-丰镇-土贵乌拉地区发育了一条超高温变质岩带.通过对土贵乌拉地区超高温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研究,发现其中包含了尖晶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的超高温标型矿物组合,并且在超高温变质作用区域内,经历了初始近等压冷却,随后近等温降压的逆时针退变质过程.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表明,超高温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时代为1 920 Ma左右,降压退变质时代为1 850 Ma左右.在超高温变质岩带的东南地区,包括怀安-宣化一带,还出露了高压麻粒岩带.高压麻粒岩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顺时针退变质过程.年龄数据表明高压麻粒岩峰期变质时代为~1 900 Ma,退变质时代为1 850 Ma左右.内蒙古中南部超高温变质岩带和高压麻粒岩带相邻分布、产状相似且变质时代接近,共同构成了类似都城秋穗提出的双变质带;由于其温度偏高,故称为高温型双变质带,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双变质带之一.该高温型双变质带可能反映了内蒙古中南部不同层次地壳物质在早前寒武纪碰撞作用中经历了P-T演化截然不同的变质作用,两条变质带在经历了各自的峰期变质作用后,作为一个共同的地体抬升.对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开展进一步研究,为认识华北克拉通早期构造背景、地壳热演化,特别是板块构造、不同地壳层次的构造作用提供了难得的科学机遇.  相似文献   
995.
文章介绍了山西省图书馆火灾报警系统设计实例。针对建筑物中庭的高大空间,采用双波段火灾探测器,有效探测火灾火焰和火灾烟气;采用微机信息处理系统构成了集火灾识别、火灾定位、现场监控、消防炮扑救于一体的火灾安全监控及联动灭火系统;同时辅以搭建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平台上的视频火灾安全监控系统,满足了图书馆建筑对于早期火灾报警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996.
针对胶合木梁-柱节点抗弯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隅撑的胶合木梁-双肢柱框架结构节点,以提高节点的转动刚度,改善梁柱结构框架的抗侧性能.对3组6个足尺胶合木梁-双肢柱框架结构节点进行了单调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研究节点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无隅撑节点类似于铰接,抗弯承载力很小,增设隅撑后显著提高了节点的转动刚度和抗弯承载...  相似文献   
997.
通过GPS载波相位测量中i个测站同步观测s颗卫星m个观测历元所在弧段内双差观测值来进行基线向量解算,分别按单基线向量解算和多基线向量解算求得协方差矩阵,并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98.
一种适合于岩石材料的双剪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岩土类材料强度理论分为单剪强度理论、三剪强度理论和双剪强度理论。三类强度理论的典型代表是Mohr -Coulomb强度理论、Drucker-Prager准则和双剪强度理论。单剪强度理论、三剪强度理论和双剪强度理论都有其相应的单元模型 ,分析单元体上对单元体破坏起主要作用的应力 ,建立各应力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形成岩土类材料的强度理论。本文分析岩石围压试验和真三轴试验下的破坏及强度特征 ,提出一种适合于岩石材料的双剪模型 ,与三类强度理论建模方法相同 ,可以得出一系列新的强度理论  相似文献   
999.
濮阳地震集中区地震精定位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濮阳地震集中区进行地震精定位,利用重新定位后地震的三维空间分布,对山东鄄城、河南濮阳交界地区出现的中小地震集中增强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该区地震构造背景和投入开发油田的分布情况,对该集中区的地震活动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讨论了该区地震重新定位对于未来地震趋势判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环太平洋俯冲带内双地震带及其成因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俯冲带作为地球最为庞大的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很多俯冲带,特别是环太平洋俯冲带内的中深源地震,在空间上呈明显的分层分布,并且各层地震具有不同的震源机制,即所谓的双地震带现象.本文简要介绍了环太平洋双地震带形态特征与震源机制的空间分布,并回顾了双地震带的几种成因模型.根据形态特征和震源机制的差异,中源深度的双地震带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双地震带对应上、下二层分别为压缩和张性的地震分布;另一类双地震带的震源分布较浅,且其浅部地震以横向压缩为主.此外,日本本州东北俯冲带的地震分布可能是由三层地震带组成的,而且汤加、伊豆-小笠原地区还发现深源深度的双地震带.通过对双地震带的形态特征以及其热力学条件的研究,人们从抗弯作用、脱水脆化、相变断层等多方面,尝试建立解释双地震带成因的模型.目前,大多数研究利用数值计算结果,结合蛇纹石脱水脆化、相变断层模型,能够不同程度地分别解释中源和深源双地震带成因.不过,这些模型几乎相互独立,并不能同时解释中源和深源双地震带.有人试图尝试用统一模型解释中深源地震成因,例如,先前存在的断层模型,不过该模型还不很具有说服力.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共同影响着俯冲板内的温度场、应力场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